王 濤
(三峽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我國大學英語經歷了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后,迎來了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其目標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以適應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然而,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改革中,教師和學生本人在英語學習方面都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整體效果卻不盡人意。究其原因,一是漢語和英語之間存在的巨大差異給中國人的口語學習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二是口語教學的方法存在著嚴重的問題。[1]
由于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和外語教學都涉及到一種新的語言和語言能力的發(fā)展過程等問題,這些理論對于探索英語口語教學的方法,提高英語口語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啟發(fā)和指導意義。
目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把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放在了首位,即要求學生能夠聽懂適當難度的英語并能用英語進行交流。然而,國內眾多高校的英語口語教學模式仍然處在一個探索階段,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隨著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市場上涌現(xiàn)出大量大學英語口語教材,版本多樣,形式繁雜,話題難易程度沒有科學合理的規(guī)劃,一些質量低下或傳統(tǒng)陳舊的口語教材魚目混珠,迷惑了廣大師生的眼睛。
英語口語練習是一個長時間循序漸進的過程,許多學生無法意識到這一點并且自身存在許多缺陷。首先,學生缺乏正確的英語口語學習態(tài)度,認為平時生活根本不需要用英語交流,導致英語口語“怠工”;其次,學生缺乏正確的口語練習方法和堅持不懈的精神,通常是法不得當,不能持之以恒;再次,學生很大程度上存在依賴性,沒有把自己融入課堂,認為老師和那些“口語好”的同學才是課堂活動的主體。
1.教師在課堂上不能完全實現(xiàn)英語教學,使得本已缺乏外語學習環(huán)境的課堂變得更加松散,師生產生了對母語的依賴。
2.教師未能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走出來,認為在口語教學中應該找出并不斷糾正學生所犯的錯誤,希望學生的口語水平會因此得到提高。
3.教師把口語句型操練作為口語教學的出發(fā)點,認為大量的句型操練會使學生“脫口而出”,但事實上,許多學生脫離書本后變成了“啞巴”。
4.教師過分依賴課本,沒有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語言素材且口語課教學模式單一,導致學生口語學習效率低下。
5.教師對課堂語言素材難度把握不當,導致一些學生無法理解并掌握新的語言知識。
6.教師希望學生盡可能用簡單的詞匯和句型進行表達,避免使用一些生詞和長句,這在某種程度上扼殺了學生對自身英語口語的超越和創(chuàng)新。
7.教師對學生的口語產出操之過急,要求學生對剛剛輸入的語言知識進行產出,導致學生產生焦慮感,適得其反。
8.教師對學生練習口語的態(tài)度和動機缺乏引導和鼓勵,使得學生認為練習口語只是課堂需要,日常生活中并不需要,逐漸喪失了用英語口語交流的信心。
以上問題阻礙了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師生亟待尋求一種科學的教與學的理論作指導。
美國著名語言學家Krashen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提出的控制論,受到了語言學界和語言教學界的廣泛關注,并對第二語言教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Krashen的控制論主要基于五個方面的假設:習得和學得假設;自然順序假設;監(jiān)控假設;輸入假設和情感過濾假設。
習得——學得假設是Krashen控制論的基礎,它主要闡述人們在接受并掌握母語以外的語言時運用的兩種方式。習得,主要指人們在非本民族語言環(huán)境中通過交際而無意識地掌握并使用一種新的語言;學得,主要指人們通過課堂,在老師的講解和幫助下有意識地學習并掌握一種新的語言。習得者注重語言內容和信息的傳達,他們能夠輕松流利地使用該語言進行交流;學得者更注重語言的形式,只能運用該語言的規(guī)則進行語言的監(jiān)控。因此,Krashen的習得——學得假設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有著積極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Krashen的自然順序假設主要闡述人們在掌握第二語言的規(guī)則時不是雜亂無章而是有序可循的。他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習得順序排列如下:進行時;名詞復數(shù);系動詞;助動詞;冠詞;不規(guī)則一般過去時;規(guī)則過去時;第三人稱單數(shù);所有格。
Krashen的監(jiān)控假設主要論述的是人們在話語產出之后會有意識地運用已經掌握的語法規(guī)則對其進行監(jiān)控,以求話語表達形式的準確性。Krashen對監(jiān)控機制的使用者分為三類,即過度使用者,使用不足者和適度使用者,這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也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輸入假設是Krashen二語控制理論的核心,將人們的語言輸入和輸出分為五個階段,即語言的感知、可理解性輸入、語言的內化、語言的整合和語言的產出。
情感過濾假設在Krashen的二語習得理論中也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它闡述的是二語習得受到學習者心理或情感因素的影響,包括:態(tài)度(attitude)、動機(motivation)、信心(self-confidence)、焦慮程度(anxiety)等。每個學習者都有一個情感過濾裝置(Affective-Filter Device),倘若情感過濾很高,習得便很難產生;相反,可理解性輸入加上較低的情感過濾(即端正的態(tài)度、較強的動機、充足的信心和極少的焦慮感)便會產生有效的二語習得。
Krashen控制論的五個假設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有著重要的借鑒和指導意義?,F(xiàn)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探討:
英語教學涉及到聽、說、讀、寫、譯五個環(huán)節(jié)。聽與說被放在首位,可見交際能力的提高是外語教學的目的。人們習得語言的規(guī)律是先聽后說,先理解后表達,[3]因此,說前必須有聽的輸入,即話題的引導和深入,這是我們選擇英語口語教材的出發(fā)點?,F(xiàn)在市場上許多口語教材只是對一些簡單句型的重復操練,缺乏趣味性、創(chuàng)新性和口語交際的真實性。這些教材質量低下,嚴重影響了口語課的效度且使學生覺得“課上流利,課下無語”。筆者所在的學校是全國大學外語教學改革的試點學校,經過數(shù)年的實踐和探索,認為《新視野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是一套科學、有效的聽說訓練教程。實踐證明,師生對此套教材的認可度高,學生的口語能力有了長足的進步。
由于我國缺乏大范圍的英語交際環(huán)境,因而教師在課堂上應盡力為學生多創(chuàng)造英語交際的氛圍。首先,教師必須做到用英語授課并要求師生、生生之間用英語交流,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一個EnglishOnly的環(huán)境,使學生耳濡目染,盡可能多地接觸和運用英語,逐漸實現(xiàn)英語的習得。[4]其次,在語言學得方面,教師應該運用適當?shù)姆绞綄W生的語言表達進行方法上的指導,使學生少走彎路。
教師選擇的話題要源于現(xiàn)實生活,在導入的環(huán)節(jié)堅持由淺入深的原則,以淺顯的話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有爭議的話題啟發(fā)學生的思考。在話題討論過程中,要求學生注重話語內容和意義的傳達。但是,這并不是說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語言錯誤放任不管,而是要鼓勵他們適度運用自己的監(jiān)查機制,不斷糾正自己的錯誤,在語言流利的基礎上求其準確。
首先,教師要為學生提供除課本以外的語言素材,做到課內外素材相結合,保證語言“量”的輸入。其次,教師必須對語言素材的“質”進行把關,在可理解性的前提下使詞匯、短語、表達方式等語言素材的難度略高于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真正做到可理解性的“i+1”,才能保證學生對語言的習得。[5]再次,教師應運用多媒體、網(wǎng)絡等教學資源,鼓勵學生用新語言開展豐富多采的課堂活動,例如演講、辯論、猜謎語、講故事、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等。一方面,新鮮感可調動學生練習口語的熱情和積極性;另一方面,學生在課堂活動中可實現(xiàn)對新輸入語言的內化和整合,避免口語交際中的回避現(xiàn)象,口語水平會得到提高。
教師的教學語言要盡量貼近學生,創(chuàng)造放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一方面,教師要對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多加贊揚,滿足他們的成就感;另一方面,教師要對口語較差的學生多加鼓勵,盡量避免當眾糾錯,使他們的焦慮感降到最低,逐步幫助其建立自信心。另外,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因為這會使學生對學習任務產生愿望和興趣,從而積極主動地完成交際任務。
綜上所述,在當今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大潮中,Krashen的控制論對我們尋求一種科學、有效的口語教學方法有著巨大的指導意義。首先,學生是主體,口語教師不是在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而是要幫助學生習得和學得交際能力,因此口語教師應是指導者、鼓舞者、參與者,要融入到學生課堂活動中。其次,口語教師組織教學應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英語環(huán)境,科學地為學生輸入適當難度的新語言,讓學生不斷運用新語言,從而提高自身的交際能力。最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口語學習熱情和興趣,減少他們的情感焦慮,使其增強練習英語口語的自信心。當然,理想的口語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方式的構建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口語教師多方位、長時間地摸索和研究。
[1] 于彪.二語習得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武警學院學報,2006,(3).
[2] Krashen,Stephen 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1982.
[3] 倪玉萍.Krashen情感過濾因素對英語聽力教學的影響[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6,(4).
[4] 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5] Scrivener,Jim.Learning the Teaching-A Guidebook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