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晏
(吉林工商學院社科部,長春 130062)
當代大學生心理壓力及對策研究
周 晏
(吉林工商學院社科部,長春 130062)
通過分析當代大學生心理壓力問題及產生原因,闡述心理壓力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并提出了應對措施。
當代大學生;心理壓力;應對措施
大學階段是人生成長的重要階段,大學生面臨著學習、就業(yè)、交往、戀愛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但大學生心理發(fā)展尚未成熟,社會經驗缺乏,生活閱歷不足,面對復雜的問題往往會產生強烈的心理沖突,從而導致較大的心理壓力。2006年浙江理工大學信息電子學院心理素質拓展中心在杭州幾所高校中開展的隨機抽樣調查顯示:近六成大學生心理壓力大,大學并非高中時夢想的輕松天堂。對目前自身的壓力,有 7%大學生選擇“很大”,52%大學生選擇“比較大”,而沒有壓力的只有 1%。[1]有的大學生因為心理壓力過大而產生了心理疾病,嚴重者休學、退學,有的甚至走上了輕生或行兇殺人的道路,因此加強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壓力的研究,指導和幫助大學生及時緩解、消除心理壓力,有利于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壓力,原是物理學名詞,后來加拿大生理學家Hans·Selye將其引進到醫(yī)學與心理學領域。[2]心理壓力是指個體在生活中對威脅性事件或情境反映而形成的,伴有軀體機能以及心理活動變化的一種身心持續(xù)緊張狀態(tài)。它包含三個方面的涵義:心理壓力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心理壓力是對威脅性事件或情境的反映而形成的;心理壓力表現(xiàn)為認知、情緒、行為的有機結合。[3]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壓力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學習文化知識、學習專業(yè)技能、學習如何做人。從中學升入大學后,學習內容、學習方法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和獨立思考能力。教師在課堂上講的是重點、難點和疑點,很多知識讓學生自己去理解、掌握,這就要求大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以適應新的學習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的改變使得一些大學生難以適應,出現(xiàn)心理壓力;有些大學生在中學是學校的佼佼者,到了大學卻發(fā)現(xiàn)自己只是象牙塔中普通一員,沒有了以往的優(yōu)越感,這種落差會使他們倍感失落,產生心理壓力;另外一些大學生為全面發(fā)展自己,畢業(yè)找到稱心的工作,在努力完成專業(yè)課程同時,還參加各種培訓、各種證書考試或準備考研,整天忙碌,對自己的要求過高、過于完美,使他們的精神高度緊張,導致心理壓力過大。
大學生來自全國各地,來自各不相同的家庭,生活習慣、興趣愛好、脾氣秉性各不相同,很多人在家里是獨生子女,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爸爸、媽媽等長輩寵愛、溺愛,使得他們一直生活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以自我為中心的小生活圈中。這使得很多人性格發(fā)展不健全,如有的同學比較內向孤僻,自我封閉,渴望交往又恐懼交往;有的同學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很少考慮別人的感受,極易與同學發(fā)生矛盾、摩擦,從而導致人際關系緊張;有的同學缺乏人際交往的經驗與技巧,容易導致關系失調和人際沖突,導致心理壓力的產生。
高校擴招后,收費標準大幅度提高,而我國大學生絕大多數(shù)在經濟上不獨立,需要家庭供養(yǎng)。大學生學費成了下崗工人家庭和農村家庭一筆不小的家庭負擔,家里為籌措他們上學經費東挪西借四處舉債,使得他們心理壓力很大。進入大學,一些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的大學生衣著寒酸、手頭拮據(jù),與來自富裕家庭的學生相比反差很大,在同學交往中往往敏感自卑,常常感到苦悶和壓抑。
國家重視教育,高校的擴招,大學畢業(yè)生人數(shù)逐年增多,畢業(yè)生就業(yè)實行的是自主擇業(yè),社會上就業(yè)找工作還存在不規(guī)范之處,就業(yè)形勢日益嚴峻,大學生要找到理想的工作越來越難,看到一些有門路的同學很輕松地找到工作,這對學習一般又無社會背景,家境并不富裕的同學形成很大的心理壓力;一些大學生對社會了解不夠,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和社會,職業(yè)理想沒有建立在正確的自我評價基礎上,好高騖遠,不能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發(fā)展的就業(yè)道路,擇業(yè)時心理負擔過重。
大學時期,伴隨著生理和心理日益成熟,國家和社會對大學生談戀愛已經不再限制。大學生渴望與異性的交往,但大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在不斷變化之中,情感豐富且不穩(wěn)定,不能很好地處理愛情、友誼、學業(yè)的關系,一些大學生與異性交往經常出現(xiàn)誤區(qū),單相思、戀人吵架、戀愛失敗都給其造成沉重的心理壓力。
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整個社會都在進行前所未有的變革,各種社會問題不斷滋生,多元文化、多元價值的沖擊,貧富差距的拉大,競爭和壓力日益加劇,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這都給心理尚未成熟的大學生帶來了更多的壓力,往往導致他們心理困惑、價值觀混亂、情緒低落。
我國大學生的年齡多數(shù)處于 18—24歲之間,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期,具備了成年人的體格及種種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大學正處于由青春期向成年期轉變的關鍵階段,心理壓力過大,超出他們心理承受范圍,就會感覺到特別累,到晚上難以入睡,情緒緊張、焦慮不安、手足發(fā)抖、心跳加快、頭昏腦脹,注意力難于集中、健忘,做事情沒有條理,一旦持續(xù)時間過長,會導致大學生機體免疫系統(tǒng)免疫力下降,從而引發(fā)各種疾病,對身體造成傷害。
人在巨大心理壓力之下,性格會變得抑郁、易激動,心理感到孤立無助,甚至悲觀絕望,情緒低落、整日處于焦慮之中,心情煩躁,做事情心神恍惚、丟三落四等。當代大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的關鍵階段,情緒波動大,得意時眼前一片光明,失意時周圍一片黑暗。很多人不能調控好自己的情緒,做事情易沖動,過大的壓力會增加大學生的心理負擔,長時間壓抑在心里,得不到釋放,當強烈的情緒和情感難于控制時,容易導致某些預想不到的突發(fā)事件,云南的馬加爵事件、吉林的郭力維事件等大學生做出極端事情的發(fā)生并不是偶然。
心理壓力影響人的認知功能。心理壓力過大會導致大學生不能專心學習做事,記憶力減退,缺乏正確的判斷力,高壓之下思維混亂、反應速度遲緩等,長期下去嚴重影響記憶能力、感知能力,嚴重影響學習及生活。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之一就是具有健全統(tǒng)一的人格。而當今的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獨立生活能力弱,心理承受力差。離開家門,走進大學,有一部分大學生不能很好地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遇到挫折后思想上易產生偏差,如果不能及時疏導,就會導致一些大學生產生偏執(zhí)、沖動、依賴、自戀、分裂等人格障礙。
當心理壓力超過一個人承受的限度時,就會導致心理問題和心理危機的產生,因此要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各種壓力。一方面大學生要認識到壓力與挫折是生活的組成部分,是每個人必經的生活體驗,只有不斷地面臨各種壓力,經歷多種挫折,心理才會變得更強大;另一方面壓力也是一把雙刃劍。當面臨壓力時,有人把它看作是困難和障礙,憑自己的能力難以解決和克服,于是壓力成了學習和生活前進中的阻礙;而有人則把壓力看作是希望和機遇,不斷調動潛能去應對壓力,化壓力為動力,增強才干,磨練意志,促使人們向更高的目標前進。
高校應該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課程體系,課時上要有保障,列入教學計劃;其次盡量減少多班上課,以保障教學效果;最后要選拔專業(yè)知識深、道德修養(yǎng)高、心理素質強的教師承擔教學工作,以提高教學水平。學生通過心理學專業(yè)知識的學習,提高對心理壓力的認知,增強心理承受能力。除了正常的課堂教學外,還可以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舉辦相關專題講座,向大學生傳授心理調適方法,如針對大一新生的環(huán)境適應上的心理壓力,可進行適應心理講座;針對即將畢業(yè)的大學生的就業(yè)壓力,可開設就業(yè)心理輔導。還可充分利用網絡這個載體,采用“交互式”的方法,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網站,及時、快速地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當大學生感到心理壓力過大時,也可以到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尋求幫助。心理咨詢是一項給來訪者以心理指導和幫助的專業(yè)性服務工作,它給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傾訴內心積郁的場所,在專業(yè)心理咨詢師的幫助下能有效地消除其心理壓力所帶來的焦慮和痛苦,為大學生實現(xiàn)心理發(fā)展,提高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提供具體指導。
通過開展豐富多彩、寓教于樂的校園文化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展示才賦、放松身心、適當宣泄、啟發(fā)思維、鍛煉意志,形成健全的人格,發(fā)展健康的心理;通過校園文化活動,能加強同學之間交流與溝通,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系,把自己融入到集體生活中去,既可增加生活的樂趣,又可在遇到困難時得到同學們的幫助和支持。
1.放松技術。大學生調適壓力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學會放松技術,讓身心由緊張變?yōu)樗沙?變焦躁為心平氣和,如深呼吸放松法、漸進肌肉放松法、想象放松法。此外緊張時找親朋好友傾訴、聽聽音樂、練練書法、彈奏樂器、繪畫、寫作等都可以起到放松情緒,緩解壓力的作用。
2.讀書法。平時可多閱讀一些成功人士的名人傳記,通過他們歷經磨難獲得成功的成長經歷,對照自己,找到啟發(fā)點,懂得困難險阻是磨練自己,有效調整自我思想和行為,緩解心理壓力。
3.運用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是通過語言、想象等方式對自身施加影響的心理過程,有積極的心理暗示也有消極的心理暗示。當一個人面對心理壓力時,運用積極心理暗示可以振作精神,增強自信。
4.體育運動療法。業(yè)余生活應多參加一些體育運動,通過多樣化的運動方式,身體得到鍛煉,心中體會快樂,釋放心理壓力。
國家和社會應該給高校更寬松的政策和環(huán)境,多渠道、多途徑解決貧困生問題和大學生就業(yè)問題,多方面努力改善大學生的社會生存環(huán)境,減少他們的心理壓力。家長應該營造平等民主、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成為孩子榜樣和最信賴的人,當孩子面對生活的壓力時能及時與家長溝通,得到鼓勵、支持和幫助。
[1] 譚會恒.大學生心理壓力狀況 [J].黑龍江史志,2008 (17):76.
[2] 張國進,高洪生.大學生心理壓力及其疏導途徑 [J].聊城大學學報,2009(2):205.
[3] 劉克善.心理壓力的涵義與特性[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24):102-106.
On the countermeasure and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for contemporary undergraduate
ZHOU Yan
(Dept.of Social Sciences,Jilin B usiness and Technology College,Changchun130062,China)
The thesis expounds the negative impact on mental health for college studentswhich are caused by psychological pressur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rising from contemporary undergraduate as well as the reasons,it proposes the countermeasures.
contemporary undergraduate;psychological pressure;counter-measures
G41
A
1009-8976(2010)03-0123-03
2010-05-23
周晏(1971—),女(漢),長春,講師,碩士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