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映春
英語中的法語借詞探析
楊映春
探討英語中的法語借詞的歷史淵源、借用方式以及對英語語言文化的影響。英語在發(fā)展過程中廣泛地向世界上其它語言吸收了大量借詞,法語詞匯大量進入英語,根源在于英法兩國特殊的歷史淵源及頻繁的文化交流,法語借詞是英語語言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英語;法語;借詞
英語是世界上詞匯最為豐富的語言,這與其詞匯的開放性是分不開的。英語在1500多年的發(fā)展中,從世界各地的語言中吸收了大量借詞,借詞在英語的形成和發(fā)展中起了重要作用。英語屬印歐語系的日耳曼語族,法語屬印歐語系的羅曼語族,兩者分屬不同的語族,但英語吸收了大量的法語詞匯。根據(jù)斯基特的《詞源詞典》統(tǒng)計,英語中直接或間接來自法語的詞匯占英語詞匯的26%[1]。由此可見,法語對英語詞匯的影響巨大,進入英語的法語詞數(shù)量大、涉及面廣,在英語的形成和發(fā)展中形成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擬從詞匯學(xué)的角度,對英語中的法語借詞的歷史淵源、借用方式以及對英語語言文化的影響進行探討。
英法兩國隔英吉利海峽相望,英倫三島的人去歐洲大陸必經(jīng)法國。歷史上兩國交戰(zhàn)頻繁,交流也頻繁。早在諾曼底征服之前,法語詞就開始進入英語。建筑城堡和咸肉這樣的事情都是從法國傳到英國的,castle(城堡)和bacon(咸肉)因此被引入英語。在英語的發(fā)展歷史中,法語詞匯進入英語主要分為三個時期:中古英語時期、文藝復(fù)興時期和查理二世王權(quán)復(fù)辟時期。
(一)第一期借用詞:中古英語時期
本時期從11世紀至15世紀。公元1066年,法國的諾曼底威廉公爵率軍進攻英國,英國國王哈羅德王朝被推翻,法國公爵成了英國的國王,從而開始了法國諾曼底人對英國的長期統(tǒng)治,法語成為當時的官方語言,強烈地影響著這一時期的英語。據(jù)統(tǒng)計,僅在1250年至1400年的150年內(nèi),就有約10,000個法語詞進入英語,其中約75%一直沿用至今[2]。法語借詞涉及各個領(lǐng)域、各種活動,尤其在以下這些方面影響很大[3]。
一是行政管理和法律方面的詞匯:government (政府),administer(管理),crown(王冠),state(國家),empire(帝國),treaty(條約),authority(權(quán)利),court(法庭),justice(正義),crime(罪行)等;二是宗教事務(wù)方面的詞匯:religion(宗教),prayer(祈禱),saint(圣人),baptism(洗禮),clerk(教士),virgin(修女)等;三是軍事方面的詞匯:army(軍隊),navy(海軍),peace(和平),enemy(敵人),battle(戰(zhàn)役)等;四是生活、服飾方面的詞匯:fashion(時尚),habit(習(xí)慣),dress(服裝),garment(衣服),coat(上衣),collar(衣領(lǐng)),robe(長袍),button(紐扣)等;五是顏色方面的詞匯:blue(藍色的),brown(棕色的),scarlet(猩紅色的)。
(二)第二期借用詞:歐洲文藝復(fù)興時期
本時期從16世紀至17世紀。在文藝復(fù)興時期,由于人文主義新文化運動,英國人不僅和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發(fā)生密切的接觸,而且也與其它歐洲國家保持緊密聯(lián)系。特別在17世紀,英國和法國在文化和商業(yè)上的聯(lián)系給英語帶來了不少法語的詞匯。這時期的法語借詞主要與文學(xué)藝術(shù)領(lǐng)域有關(guān),如art(藝術(shù)),Renaissance(文藝復(fù)興),story(故事),style(文體),paint (繪畫),architecture(建筑),cameo(浮雕寶石),ballet(芭蕾舞)等。
(三)第三期借用詞:查理二世王權(quán)復(fù)辟時期
本時期從查理二世王權(quán)復(fù)辟時期至20世紀。17世紀60年代英國王權(quán)復(fù)辟之后,社會風(fēng)氣日漸奢華,法語又成為流行語言。英國貴族們崇尚法國文化,以說法語為時尚,法語詞匯再次大規(guī)模滲入英語,尤其是許多反映上層階級生活方式的法語詞匯被吸進英語,如champagne(香檳酒),décor(舞臺裝置),forte(強音),dragoon(龍騎兵)等。
19世紀是中古英語時期之后法語詞進入英語數(shù)量最多的年代。由于法國在國際上的地位重要,巴黎不但是法國的文化中心,而且成為整個西方世界的中心,許多有關(guān)藝術(shù)、外交、飲食方面的詞匯被引入,如literature(文學(xué))、premier(總理)、prestige(威望)、chef (廚師)、menu(菜單)、café(咖啡館)等。
20世紀英語仍在吸收法語詞匯。英法兩國在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中都是盟國,一些軍事術(shù)語被引用,如camouflage(偽裝)、fuselage(機身)、hangar(飛機庫)等。
進入英語的法語借詞數(shù)量眾多,有些詞如不追根溯源,我們不知其原為法語詞,而有些一眼就能看出是法語詞。由于借用的早晚以及被英語同化的程度不同,法語借詞各有不同的特點。根據(jù)其同化的程度和借用的方式,我們可以把法語借詞分為以下六類:
(一)同化詞
同化詞是指早期從法語所借后來已被英語同化了的詞,中古時期借用的法語詞多屬這類。這些法語詞在音、形等方面加以改造后,已符合英語的發(fā)音和拼寫習(xí)慣,其同化程度很高,只有一些專門研究詞源學(xué)的專業(yè)人士才知道它們的來源。如法語中的mouton(羊肉)、porc(豬肉)、changier(變化)在英語中被同化為mutton、pork、change。再如:honor、reason、favour等詞,進入英語后其元音已完全英語化,重音也按照英語的規(guī)則移到了第一個音節(jié)。
(二)非同化詞
非同化詞是指仍保留原來法語發(fā)音或拼寫形式的法語借詞。如amateur,chef,valet和garage等后期借用詞,則更多地保留了法語的語音。fiancée,fa ade ménage等詞的重音依然在最后一個音節(jié),而且其拼寫也幾乎完全是法語式的。
(三)譯借詞
譯借詞是指利用母語現(xiàn)有的詞語,把外語中的詞匯結(jié)構(gòu)借用過來。在英語中,許多詞匯是由本族語的語言材料和從法語借用的詞語成份混合在一起構(gòu)成的,如black humor(黑色幽默)及for example(例如)分別由法語的humour noir和par example直接譯過來的,法語的gens de letters(文人)已經(jīng)被譯借成man of letters進入英語。
(四)混合借詞
隨著被吸收進英語借詞的增多,英語利用法語詞綴或法語詞根構(gòu)成具有法語特色的英語新詞。有的利用法語詞綴加上英語詞根,如maltreat(法語前綴+英語),statement(英語+法語后綴);有的是法語詞根加上英語的詞綴,如faultless(法語+英語后綴),uncertain(英語前綴+法語)
(五)借義詞
借義詞只借義,不借形式,即在另外一門語言的影響下,給現(xiàn)有詞的形式以新的含義,即賦予英語中原有的詞語以新的外來意義[4]。如英語中的fortune原來并沒有“財富”的意思,只是后來受了法語詞fortune(財富)的影響而有了“財富”的意思。
(六)完全借用詞
完全借用詞是指把詞直接從外語中搬過來,例如salad(色拉),這種涼拌蔬菜源于法國,英國人最先沒有這道菜,語言中也不存在這個詞,因此只好從法語中原封不動地借用過來。
(一)語言方面
1.詞匯。諾曼人統(tǒng)治英國初期,英國當時懂法語的人少,為了便于兩國人的了解和溝通,除了翻譯之外,便是同時使用英語和法語的同義詞。法語詞匯的滲入極大地豐富了英語的同義詞,并增強了語言的表現(xiàn)力,許多詞一直沿用至今[5]。例如(按先英語后法語的次序排列):ask-inquire,begin-commence,buypurchase,clothes-garment,dealer-merchant,get-obtain,harm-injure,hide-conceal,holy-sacred,leavedepart,stop-cease等。這些同義詞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主要是使用場合及語體色彩的不同。一般說來,英語本族語口語化,樸素親切,法語詞較莊嚴、文雅。
2.詞法。法語借詞對英語詞法的影響主要有兩方面:首先是詞綴的借用問題。法語的前綴或后綴加在英語單詞的前面或后面,成為一個混合的詞,如英語前綴re,sub,dis,ex等,后綴able,ment,ation,able等都來自法語?,F(xiàn)代英語單詞,如disappear,comfortable, unimportant等。除語言學(xué)家外,一般人都不會想到這些詞是英法的混合詞。其次是形容詞作定語的位置問題。在英語中,單個形容詞作定語,一般放在被修飾語前面,但法語的用法則相反,法語形容詞作定語是后置的。我們平時看到的聯(lián)合國大會中的secretary general秘書長,便是法語的用法。這個general在此不是名詞,而是形容詞,意為“總的”。這樣的用法,英語中較為常見的例子有:consul general總領(lǐng)事,consulate general總領(lǐng)事館,court martial軍事法庭等。
(二)社會文化方面
法國是一個具有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國家,既有悠久的歷史,也有燦爛的文化。法國的首都巴黎素有“浪漫的文化之都”的美稱。作為歐洲大陸文化精華的法國文化對歐洲國家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特別是與法國歷史淵源很深的英國,更是深受影響。
1.飲食文化。法國的飲食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tǒng)。法國的傳統(tǒng)美食以色、香、味、形俱佳而得到廣泛贊譽。受法國飲食文化的影響,大量與烹調(diào)有關(guān)的詞匯涌入英語,如beignet帶餡煎餅,vol-au-vent魚肉香菇餡酥餅,bouillon肉汁清湯等。英語中最常見的幾種食用肉都是用法語詞匯來表示的,如beef(牛肉),veal(小牛肉),mutton(羊肉),pork(豬肉)?;钪曫B(yǎng)的牛(ox)羊(sheep)豬(pig)使用英語詞匯,但宰殺烹調(diào)后被送到法國主子的餐桌上便使用法語詞匯了。此外,英語中的許多菜名都是法語詞匯,英國至今有不少飯店的整個菜單都是法語寫的。
2.葡萄酒文化。法國的葡萄酒、香檳和白蘭地享譽全球。法國葡萄酒的生產(chǎn)可以追溯至公元前一世紀,至今已有兩千年的歷史。法國人釀造的葡萄酒不僅僅彌漫出酒香,而且還散發(fā)著法國的優(yōu)雅文化。大量與葡萄酒有關(guān)的詞匯涌入英語。如:vin rosé玫瑰紅葡萄酒,vin blanc白葡萄酒,vin rouge紅葡萄酒,vin de table開胃酒,vin de marque名酒等。
3.芭蕾文化。英語單詞ballet來自于法語。在15世紀下半葉開始的文藝復(fù)興的推動下,法國在芭蕾形成的初期起了奠基者的作用。芭蕾藝術(shù)的真正形成是在路易十四執(zhí)政的法國宮廷,它成為提高君主威望和顯示法國國力的工具。英語中有大量法語詞匯對芭蕾舞的舞步、舞姿進行描述,如:ballet芭蕾舞,assemblé并合舞姿,ballonné單腿跳躍,ballon彈跳,chassé快滑步等。這些借詞帶來了法國的芭蕾舞文化和社會文化,反映了法國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4.建筑文化。文藝復(fù)興時期,法國的建筑藝術(shù)得到了飛速的發(fā)展,這對于同時代的英國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于是大量關(guān)于建筑藝術(shù)的法語詞語進入英語,如:baroque巴羅克建筑風(fēng)格,basrelief半浮雕和淺浮雕,art nouveau新藝術(shù)派,gargoyle怪異雕像等。
英語中的這些法語借詞,帶來了法國的社會文化,與英國的社會文化不斷交流融合,使英語不斷充實、豐富和完善。
英語作為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其詞匯的構(gòu)成是很復(fù)雜的。由于英、法兩國間特殊的地理位置、歷史淵源及頻繁的文化交流,法語詞匯對英語的滲透從未停止。英語經(jīng)過1500年的變遷,從幾個日耳曼部族的語言發(fā)展成為今天世界上最流行的語言,這與它對包括法語在內(nèi)的其它語言的借鑒和吸收是分不開的。法語借詞遍布英語詞匯的各個領(lǐng)域,隨著對英語的不斷接觸,我們會感到它是帶法語味的。法語詞已成為現(xiàn)代英語基本詞匯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使英語更加豐富多彩。
[1]朱務(wù)誠.談?wù)動⒄Z里的外來詞[J].國外外語教學(xué),1999(1).
[2]秦秀白.英語簡史[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3]汪榕培,盧曉娟.英語詞匯學(xué)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4]陸國強.現(xiàn)代英語詞匯學(xué)[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3.
[5]劉智.淺談英語中的法語借詞[J].河海大學(xué)學(xué)報,2004(1).
book=114,ebook=4
H035
A
1673-1999(2010)14-0114-02
楊映春(1971-),女,碩士,廣東梅縣人,嘉應(yīng)學(xué)院(廣東梅州514015)外國語學(xué)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語言學(xué)與語言教學(xué)。
201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