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永平
學校教師的任務不僅是給學生傳授知識,而且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工作及德育教育等。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在于教師任務的完成,而教師任務的完成需要通過課堂講課、復習輔導、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等多種教學形式才能完成。諸種教育形式中基本的教學形式是課堂講授,因為其他教學形式都是對課堂講課內(nèi)容不同程度的鞏固、加深、擴大或者應用、繼續(xù)和延伸。所以,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如何,主要取決于教師課堂講課的水平的高低和教學效果的好壞。這并不排斥其他教育形式所發(fā)揮的作用,而是以課堂講授為教學的基本形式,配合其他教學形式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來完成教學任務。
一
課堂講授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教師課堂講授要達到什么樣的要求,采取什么樣的講課方法才能達到這些要求呢?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講課需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大中專學校文化課程和專業(yè)課程各不相同,我校幾十個專業(yè),每個專業(yè)的文化基礎課、公共課、專業(yè)課程達到30門左右。每門課程都是教學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教學計劃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每門課程都要從本門課程的角度出發(fā),實現(xiàn)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而非教師隨意決定。所以,要求講課要有明確的目的性,教師講課應當體現(xiàn)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實行課程教學質量負責制,將各課程教學任務落實到人,同時將教學質量的責任明確到人。不能由教師隨心所欲地決定想講什么就講什么。不同專業(yè)對同一門課程應有不同的側重點,教師要根據(jù)不同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確定本門課的教學目的、要求和重點,以便為這個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服務。
(二)講課要保證科學性。講課的目的性實現(xiàn)要依靠講課的科學性,一是教材必須是科學的,講授才可能是科學的,這是顯而易見的。二是講述的概念要準確,必須是科學的概念。使用概念必須嚴格,不能在課堂上隨便講不科學的概念,或運用概念不當。如化學中的原子與離子、電離與電解、液態(tài)與溶液、白色與無色;船舶概論中的全長與總長、船寬與型寬、型深與吃水等。三是教科書內(nèi)容是相對穩(wěn)定的,教師講課時,可以不斷引進教材之外的新的科學成果,以充實學生的知識,引起學生對新科學成果的興趣,使學生養(yǎng)成注意科學發(fā)展的習慣。但是,引進的新知識應該屬于基本的、重大的成果,而不是丟開教材的許多內(nèi)容不講,去講一些枝節(jié)的、零碎的東西,以炫耀教師自己的知識淵博。
(三)講課要具有思想性。對于與課程、教材緊密聯(lián)系的思想觀點,教師可以適當點明、發(fā)揮,但不宜延伸過遠。選用教材,補充教材,特別是語文、政治、外語等文化基礎課講課,舉例子都要注意思想性。我們聽課也要注意思想性,至于老師的態(tài)度、動作、語言也要考慮到思想教育的作用,不能給學生不良的影響。有的老師由于課前準備不足,在課堂上推導公式或演算題目屢出差錯,搞得滿頭大汗,不但教學效果不好,教育效果也不好。如果教師總是出差錯,怎么能嚴格要求學生呢?
(四)講課要重視理論聯(lián)系實際。講課是講理論的,同時也是聯(lián)系實際的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怎樣聯(lián)系實際呢?首先應講明這個理論產(chǎn)生的實踐根據(jù),說明理論是在一定時間、條件下所產(chǎn)生并為解決一定的實際問題的,使學生所掌握的理論是與實際密切聯(lián)系的理論,而不是空洞的教條。其次,舉出相應的實際例子,盡可能地說清楚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理論都可以在課堂講授中講清它的實用價值的。因此,不要太勉強,不要庸俗化,不能要求針對那些高度抽象化的理論,一一說出它仍如何在實際中應用。許多數(shù)學定理就無法簡單化地說明它的實用性。
二
要達到講課的要求,需要采取適當?shù)闹v課方法。那么采取哪些講課方法呢?我們經(jīng)常碰到的問題概括起來有以下四點。
(一)系統(tǒng)性與重點突出的問題。講課一定要重點突出,要處理好講課的系統(tǒng)性與突出重點的關系。通常講課的重點應包括教材的重點、學生的難點、教材內(nèi)在的邏輯聯(lián)系,特別是關鍵之處的內(nèi)在邏輯聯(lián)系。教材的重點比較容易確定,有的教科書上用標題或黑體字標明了。教材重點大致就是教材的中心內(nèi)容,影響全局的內(nèi)容,基本定律、基本概念等。學生的難點比較難確定。學生的難點是指學生不易理解或易于誤解的地方。有經(jīng)驗的老師往往能相當準確地估計學生的難點,但對于新教師就不那么容易了。一般在講課前都要進行調查,要了解學生已學過的知識、學生現(xiàn)有的水平、學生平時的思想方法等,然后才能抓住學生的難點。一般說來教材的重點往往也是學生的難點,重點和難點是一致的。但也有重點不是難點、難點也不一定是重點的內(nèi)容。教師拿到教材后,要先找出重點與難點,圍繞重點組織講課內(nèi)容,分析難點,研究如何解說、論證、舉例等,使學生較易理解。所以講課不一定要按教材的系統(tǒng)來組織,總的來說講課要受教材的系統(tǒng)性所制約,但講課的系統(tǒng)性不等于教材的系統(tǒng)性,教材的系統(tǒng)性是書面的系統(tǒng),講授的系統(tǒng)性是刺激學生大腦皮層的系統(tǒng),使學生頭腦中建立知識與知識之間、思路與思路之間的聯(lián)系。如果教師沒有建立這些聯(lián)系,只是平鋪直敘地講出一條又一條,而學生不能在大腦皮層形成興奮點之間的聯(lián)系,那么教學效果就會很差。因此,教師應該抓住重點與重點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善于講清它們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講課的條理性與重點突出是統(tǒng)一的,教師處理得好對傳授知識有好處,更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二)講課中應貫徹“啟發(fā)式”教學法。怎樣才能不“滿堂灌”,搞好“啟發(fā)式”呢?為了進行“啟發(fā)式”教學,我們曾提倡過課堂提問。課前提問,使學生搞好預習;課間提問,引起學生的注意等。課后提問,幫助學生進行復習;但提問要適當,教師講課的啟發(fā)式主要不表現(xiàn)在形式上,而表現(xiàn)在內(nèi)容上。即教師在課堂上既起主導作用,使學生能聚精會神聽課,又不影響學生積極主動性的發(fā)揮。要做到這點,首先是教師必須對教材內(nèi)容熟悉,掌握重點,才能融會貫通,才能應用自如,這是講好每堂課的前提;其次是教師要選擇適當?shù)闹v課方法,推理和表達要符合邏輯。如果邏輯混亂,就無法引起學生的積極思維。所以,一定要把推理邏輯弄清,要從這個論點邏輯地過渡到另一個論點,這樣在講課時,才能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跟著教師的思維過程同步進行。
(三)應很好地指導學生聽課記筆記。過去對這一問題一般注意得較少,教師有時也指導一下,但往往讓學生自己去摸索。要求學生邊聽課邊記筆記,是大中專課堂教學與中學的不同點。大中專的講課一般要求學生特別是高年級的學生邊聽邊記,有無教科書、講義都要記筆記。為什么呢?因為這樣做是有好處的。一是可以記下教師所講的重要內(nèi)容。大中專教師講課的內(nèi)容與中學教師照課本解釋清楚是不同的。大中專教師在課堂上是集中講重點難點,有時教師還講自己創(chuàng)造性的見解。學生把這些記下來,不僅可以獲得知識,而且可以學會一些教師的思想方法,而這些思想方法往往在教科書和參考書中是沒有的。二是記筆記還能幫助學生集中聽課,促進學生的積極思維活動。
大中專生上課記筆記是件好事情,但不是什么樣的記筆記方式都能收到好的效果,用得不當,有時還會起到消極作用。如“錄音式”的記筆記就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如果學生聽課時不是先理解,將聽課內(nèi)容變成自己的東西記到筆記本上,只是照錄,那就沒有進行二次積極思維活動(聽進以后要進行分析綜合,這是第一次;理解后又要把它轉化為書面表達的詞語,這是第二次),這樣的記筆記就不好。指導學生記筆記,第一要“簡略”。低年級的學生可能要記得詳細一些,因為他們的分析能力較差,越到高年級,越要求記得簡單,所記的東西應該是基本的,或是教科書之外的需要補充的東西。不要聽一句,記一句。只有定義式的東西、關鍵所在的地方、需要非常準確的地方,要求學生逐字逐句地記下來。所以教師講課時,寧可叫學生把書本合起來,按照自己所講內(nèi)容,連貫地記筆記,只有需要學生看書的時候,才讓學生打開教科書來看,而且只看確定的那一頁那幾行。
(四)講課要講藝術性。教師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可以采用許多方法。事實上,講課不僅要注意方法,而且要講究藝術。教師教學既要生動又要嚴肅,要嚴肅的生動,而不是庸俗的生動。因此在語言、板書、動作等方面都要講究。語言要清晰,語調要有高有低、有快有慢,既不能太快,又不能太慢;既不能太高,又不能太低,這里面有個藝術問題。只有邏輯上分明,語言才能清晰,語言清晰是由思維清晰決定的。語言不僅要有邏輯性,而且要有感染力。如果一個教師對教材熟悉,對自己從事的工作愛好,那講課對他來說就是一種很好的勞動享受,如果他能把自己的思想傳達出來,引起大家的共鳴,那么這課堂結束時,教師應該是非常愉快的。這就是快樂教學。如果誰把講課當成了完成教學工作量或者是沒有辦法推托的負擔,對這門課沒有愛好,那誰就享受不到這種快樂。所以說教師應該充滿感情來上課,而不是說當了教師,沒有辦法,只好來上幾節(jié)課。
板書是個具體細節(jié),也是要講究的。板書要清晰、靈活,要有條理。要有條理就得有計劃,事先計劃好。許多有經(jīng)驗的教師知道,講課的時候如章、節(jié)、要點寫在黑板上,那講課結束后,整堂課的提綱也就在那里了。大點、小點很有條理,中間一塊可以靈活書寫。有些教師常常不太注意,站在講臺中間講,寫完板書后就站在中間,結果自己的腦袋就把它遮住了。這樣,學生就不好記筆記了。所以寫完板書后,教師要站在黑板的一側。掛圖也是這樣,掛圖可以掛在黑板的兩側,掛完后,教師不要站在圖表前面,以免把圖表擋住了。課堂講課中還有很多具體細節(jié),往往有些教師不太注意,如用教鞭指示黑板上的重點不要背對著學生。這些細節(jié)處理好了,可以增強教學效果??傊@些都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充分考慮。所以說課堂教學要取得最佳效果,必須充分備課。新老教師都要備課,包括教一些穩(wěn)定課程的老教師也要備課。因為,新的知識在不斷出現(xiàn),不能備一次課用幾年,這是顯而易見的;其二,備課也要根據(jù)對象不同而不同,不能采取同一教案,甚至講課的深度也要有所不同;其三,講課不是講出來就完事,還要有藝術、感情,以及細節(jié)的安排,不能不在上課前做好心理上的準備。有的人說:第一次講不好,第二次熟練一點就講好了;新課講不好,老課講得好。我的體會不一定,關鍵是要認真?zhèn)湔n。備課中應很好地考慮哪些該講、哪些不該講,哪些詳講、哪些略講,以及怎樣講,如開頭怎么講、上次講的東西要不要重復、要不要和上次講的內(nèi)容聯(lián)起來;中間怎么講,要分幾部分,這幾部分如何銜接,每部分所占的時間大體上要多少,結束講些什么,是否要小結、布置作業(yè)等。甚至板書的書寫、圖表掛示、聲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多媒體的演示等,在上課前都應細細推敲,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不清楚的地方應向老教師請教,課后做好輔導學生的工作。
要把課講好是很不容易的,不僅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等,所以要花很多的心血,持之以恒經(jīng)過3—5年努力才行。當學生說老師講課好的話時,學生是幸福的,而教師也是幸福的,因為,課堂的講課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檢驗教師教學能力的最直接方法。讓我們在培養(yǎng)學生的過程中,堅持“全面質量管理”,以課堂教學為重點,推行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為全面提高教學水平和效果,為創(chuàng)建一流的現(xiàn)代化、規(guī)范化學校而共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