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焱
(聊城大學 東昌學院 英語系,山東 聊城 252000)
社會學家的研究顯示,世界上的每種文化都是獨一無二的,均具有各自的風格。在不同國家人民的交流中,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引起大量的困擾和麻煩,因此,理解文化的差異可以幫助我們在跨文化交際時避免麻煩或沖突。身體語言作為一種重要的交流方式,能夠清晰地體現(xiàn)出中西方的文化差異。本文從身體語言的一個分支——面部表情,著重研究面部表情和中西方文化差異之間的關(guān)系。
根據(jù)《朗文當代英語辭典》(楊鎮(zhèn)明,1995),身體語言是指通過人的四肢運動或身體姿勢的改變來展示人的所感所想。
人類學家將文化定義為:“一個民族或一個集體的全部的生活方式?!睆倪@個意義上來講,文化包括將一群人聯(lián)系到一起或區(qū)分開來的所有的社會實踐。
Peck(1998)認為,文化是被一個群體共同接受和認可的行為方式。這是作為人類的一員所需要學習的人類生活的一個方面,這是與其他人一起分享的學習行為的一部分。
根據(jù)以上這些定義,文化屬于特定的某一個民族或群體。文化和身體語言一代代傳承下來,并在悠久的歷史時期內(nèi)形成了實踐。
在人與人的交流過程中,可以使用的交流方式并非只局限于語言。身體語言同語言一樣,都屬于文化的一部分。通過表情、手勢或其他姿勢,我們都可以向?qū)Ψ絺鬟_信息。比如微笑和張開手臂表示歡迎,皺眉表示不悅,揮舞手臂表示再見,等等。中國人和美國人對這些姿勢所對應(yīng)的含義是接受的。但在某些文化中,同樣的身體語言表達的含義是不同的。
Samovar,L.etal.(1981:162)認為,身體語言和文化之間的關(guān)系有以下特征:1.文化和身體語言聯(lián)系緊密,不可分割;2.許多身體語言是文化習得的結(jié)果;3.身體語言的形成和影響是由特定的文化環(huán)境決定的。因此,了解身體語言和文化的關(guān)系是非常重要的。
人的面部是身體中最富有表現(xiàn)力的一部分。面部表情也可稱為情感表現(xiàn),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交流手段。一些簡單的動作,如皺眉頭、挑眉毛或微笑都可以向?qū)Ψ絺鬟_我們的感覺。最重要的是,我們并未意識到在日常人際交流中我們多么依賴于面部表情。面部表情能夠使交流者感知交際伙伴的感情程度。面部表情使用的程度和頻率在不同文化中有很大的差異。Paul Ekman和Wallace Friesen研究了一套系統(tǒng),這套系統(tǒng)把人表達情緒的面部分為三個部分,區(qū)域一為眉毛和前額,區(qū)域二為眼睛、眼皮和鼻梁,區(qū)域三為臉頰、鼻子、嘴巴,上顎和下巴。這套系統(tǒng)被稱作FacialAffectScoring Technique(FAST)(面部影響得分技術(shù)),臉部的每個部分都可以為我們提供線索,用來表達我們的情感。還有另外一個定義需要介紹——SADFISH。SADFISH是面部情感表達的首字母縮寫詞:S代表悲傷,A代表生氣,D表示厭惡,F(xiàn)代表恐懼,I代表感興趣,S代表吃驚,H代表開心。
當我們把情感與面部表情聯(lián)系到一起的時候,文化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情感與面部表情之間的聯(lián)系,有些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有些則由于文化的不同而有差異。例如,中國人通常用微笑或大笑來掩蓋自己的消極情緒,除非在親密的人面前才會展露真正的情緒。然而,北美洲的人卻從小就被教導要展現(xiàn)真正的情感。因此,不同文化間的差異就容易造成誤解交流雙方的誤解。尊重和理解這種文化間的差異是解決矛盾的最好方式。
在交流中眼睛的運用包括:眼神的接觸,眼神的避免接觸,還包括其他的一些眼睛運動,例如:把眼神轉(zhuǎn)向其他人,挑眉毛,看著別人的眼睛尋求信息,等等。
眼神接觸可以被定義為注視他人的眼睛。眼神接觸在日常生活中發(fā)揮著許多功能。比如:控制談話,控制親密程度,交流感興趣或不感興趣的話題,獲取反饋信息,表達情感,影響對方。眼神接觸是嬰兒最早發(fā)展的一種行為,嬰兒在早期就能夠意識到護理者的眼神。研究人員證明在頭幾周內(nèi),嬰兒與護理者的眼神交流強大到能夠產(chǎn)生微笑反應(yīng)。
眼神接觸在一種文化中意味著尊重,而在另一種文化中意味著不尊重。中國人在和別人說話,或者當眾發(fā)言的時候,往往羞于和聽眾進行眼神的交流,這種做法在西方人看來是不禮貌的。與人交流的時候,西方人期待眼神交流,如當眾發(fā)言的時候,西方人會不時地注視觀眾,以尋求良好的互動。
凝視與互相凝視屬于眼神接觸的兩個獨特的子范疇。凝視在語言學中被定義為:以一個特定的方向?qū)W⒌乜茨橙说拿娌??;ハ嗄暭礊閮扇艘蕴囟ǖ姆较蛲瑫r專注地看往對方的面部。凝視和眼神接觸在區(qū)分權(quán)利和地位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有推斷顯示有權(quán)利的人往往受到更多的凝視和眼神交流。語言學家Ling(1997)指出,某些國家的人會在注視對方的時候把眼神放低,用來表示尊重對方;而在某些文化中,這被看作是侮辱。
微笑和大笑通常傳達友好、親近、滿意、高興、快樂和愉悅。這在中國和英語國家通常都適用。然而,在某些情況下,中國人的大笑容易引起西方人的負面反應(yīng)。以下這段文字是來自一封信的節(jié)選,這是一個美國人寫的關(guān)于某些非語言姿勢引起的跨文化交流中的誤解。
“當一個美國人停放自行車的時候,一不小心自行車歪倒在地,他會對自己的笨拙感到非常尷尬。如果旁觀的中國人開懷大笑,他就會非常生氣,感覺自己受到了羞辱。我曾經(jīng)在餐廳看到類似的事情發(fā)生,一個外國人不小心碰掉了盤子,感覺很尷尬,旁觀的中國人大笑,而使他感到更加憤怒?!?/p>
當然,無論發(fā)生事故的是外國人還是中國人,旁觀的中國人并非在嘲笑他或是他的不幸。這只是在傳達一系列的信息:不要太當真,一笑而過就好了,沒什么大不了的,這種事情經(jīng)常會發(fā)生在任何一個人身上,等等。然而,對于那些并未意識到這種態(tài)度的人,大笑會引起他們的不滿,并加重他們的憤怒情緒。(鄧炎昌,1991)
因此,在某種情況下微笑或大笑是否合適取決于我們的交流對象。如毫無原因地對著一個中國人微笑會讓人感到莫名其妙,而對于英語國家的人來說,這僅僅是用來表示友好的一個方式。
總之,身體語言,尤其是面部表情,在跨文化交際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了解并熟悉面部表情在不同文化中的異同,有助于人們減少或避免在跨文化交際中因身體語言的差異而引起的誤解。
[1]Ling,C.W.Crossing cultural boundaries [J].Nursing,1997,72(3):32-34.
[2]Peck,D.Teaching Culture:Beyond Language[M].Yale:New Haven Teachers Institute,1998.
[3]Samovar,L.et al.Understand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Wadsworth,1981.
[4]楊鎮(zhèn)明.朗文當代英漢辭典(第三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5.
[5]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