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玉元
(許昌學院,河南許昌 461000)
日本文學的特質*
呂玉元
(許昌學院,河南許昌 461000)
文學是一種文化發(fā)展到最富于活力的歷史階段所煥發(fā)出來的絢麗光彩,是文化、社會的反映。從大和時代至今的一千多年的文學發(fā)展中,日本文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氣質。這其間有文學作品層出不窮、大放異彩的時代,也有匱乏佳作、文壇暗淡的時代。平安時期成為了王朝女流文學的全盛期。在借鑒外來文化的同時,日本又創(chuàng)作了自己獨特的文學體裁,如物語文學等。
日本文學;特質;王朝女流文學;體裁
日本文學的歷史從第一部作品《古事記》(公元712年)的誕生算起,已走過了近一千三百年的路程,而《古事記》成書之前就廣泛流傳著歌謠等口頭傳頌的作品,其歷史則更長。這其間有文學作品層出不窮、大放異彩的時代;也有匱乏佳作、文壇暗淡的時代。5世紀左右可以說是日本文學史上的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前,日本文學處于口頭傳誦階段,在此以后,從中國大陸傳來了文字,日本文學史進入了文字記載的階段。同時通過中國書籍的傳入,儒家思想與佛教也傳入了日本??傮w來說,日本文學雖不如中國文學的歷史悠久,但卻在接受大陸文化等外來文化影響的同時形成了獨創(chuàng)性的特色。開辟了自己獨特的道路,創(chuàng)造了自己特有的風格,形成了日本文學獨特的價值體系。本文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日本文學的特質。
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國,兩國有著友好的交往歷史。中日兩國之間的交往,最早可追溯到漢魏時代。到了隋唐時期,日本更是多次派遣“遣隋使”、“遣唐使”來到中國,學習中國先進的文化,技術,政治制度等,中國的經史子集等浩如瀚海的文學與文化、歷史與哲學的作品也早已被介紹到了日本。這些“遣隋使”“遣唐使”把從中國學來的先進的知識帶回日本,不僅給日本的政治、社會帶來極大的影響,也給日本文學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直到今天,日本的國語教材上,必定要選入《論語》、《老子》、《莊子》、《荀子》、《韓非子》,還有陶淵明的詩歌、散文,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等的詩歌及司馬遷、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日本人已將其視為自己的文學的一部分,當成“國語教材”來學習。
對當時的日本貴族來說,掌握漢文學是不可缺少的教養(yǎng)之一。日本人模仿中國唐詩的創(chuàng)作方法創(chuàng)作漢詩,其中創(chuàng)作高明者即使在中國人看來也堪稱佳作。對當時的日本文人來說,能寫得一手漢詩是一種驕傲的資本,便會受人尊敬。漢學名家菅原道真便寫得一手好漢詩,被人們稱為“文學之神”。他的作品如:
聞雁
我為遷客汝來賓 同是蕭蕭旅漂身
倚枕思量歸去日 我知何年汝明春
日本文學受中國文學影響之深遠從日本人所創(chuàng)作的漢詩集也能看出。日本最早的漢詩集為《懷風藻》,成書于天平圣寶三年(公元751年),共收入“大津皇子”“文武天皇”等64位作者的120首漢詩。這部漢詩集的名稱的意思是緬懷先哲遺風之詩集。作品刻意模仿中國六朝至唐代的詩歌風格,以五言古詩為主。當時的中國是日本民族憧憬的文化圣地,當時的日本政治體制開始模仿中國的唐朝,用漢文作文賦詩是當時的貴族及知識分子必不可少的教養(yǎng)。之后有小野岑守的《凌云集》,藤原冬嗣的《文華秀麗集》,良岑安世的《經國集》,菅原道真的《菅家文草》、《菅家后集》等。到了明治時代,文學家夏目漱石、森鷗外等人都寫得一手十分出色的漢詩,留下許多佳作。到了今天,仍有許多熱愛漢詩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人在孜孜不倦地學習和創(chuàng)作漢詩,各地有不少的民間團體并創(chuàng)辦有專門的雜志等。
另外日本的許多小說中依稀可看到中國文學的影子,如,被譽為日本文學史上最高杰作的《源氏物語》的“桐壺”卷中描寫的桐壺帝和桐壺更衣之間的愛情故事,明顯可以看出是在模仿白居易《長恨歌》中唐玄宗和楊貴妃的“七月七日長生殿”的故事;近世小說《南總里見八犬傳》是受中國小說《水滸傳》影響所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
日本女性,尤其是平安時代的日本女性對日本文學的發(fā)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據(jù)說日本人現(xiàn)在所使用的文字“假名”就是由平安時代的貴族女性所發(fā)明的。當時的女性為了寫作方便,就從漢字草書的偏旁中抽離出一種新的文字,即“假名”。由于是由女性發(fā)明的,所以“假名”最初也被稱為“女手”。假名的出現(xiàn)對日本文學的創(chuàng)作、發(fā)展、流傳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到了10世紀末,開始迎來了假名文學的全盛期。假名的普及使得那些沒有機會系統(tǒng)學習漢語的貴族婦女也拿起了筆,用假名寫出自己的悲歡,并進行了藝術水平令人瞠目的文學創(chuàng)作。
平安時代天皇的妃嬪為了吸引天皇對自己的注意,便在自己身邊搜羅了許多有文學修養(yǎng)的女官。妃嬪們借這些女官來提升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提高自己的聲望,以達到吸引天皇的目的。這些后宮女官們便盡自己所能,創(chuàng)作出許多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最著名的當數(shù)一條天皇的妃子藤原彰子身邊的女官紫式部、何泉式部、赤染衛(wèi)門,藤原定子身邊的女官清少納言等。紫式部所創(chuàng)作的《源氏物語》被認為是世界最早的長篇小說,它誕生的時代相當于中國宋代的真宗年間,比《水滸傳》的出現(xiàn)早了約300年,比莎士比亞的戲劇早了600余年,比曹雪芹的《紅樓夢》早了700多年。1966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紫式部列為“世界偉人”。和泉式部的和歌受到很高評價。清少納言的《枕草子》被譽為日本三大隨筆集之一。另外,還有一些貴族女性把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所創(chuàng)作出的日記文學。如,藤原道綱之母的《蜻蜓日記》,菅原孝標之女的《更級日記》,以及《和泉式部日記》,《紫式部日記》等。
平安時代后期,女流文學漸漸失去了光彩,平安文學又出現(xiàn)了另外特色。平安文學中的文學理念構成了日本傳統(tǒng)審美意識的基調,對于整個日本文學、日本文化以及日本人的精神世界都成為一種巨大的支配力量。日本女性在日本文學史上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她們所做出的貢獻即使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是很少見的。
如同中國有自己獨特的文學體裁“賦”、“詩”、“詞”、“曲”等一樣,日本也有自己獨特的文學體裁。一提起日本文學,人們便會想起日本的“物語”文學?!拔镎Z”文學的確是日本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學體裁。“物語”(物語)一詞,既不同于漢語的“小說”,又不同于英語的“novel”,是一種獨特的文學體裁。因此翻譯時一般直接譯為“物語”。日本有許多物語文學作品,如,《竹取物語》(日本文學史上最早的物語作品,被認為是“物語文學的元祖”)、《伊勢物語》、《源氏物語》、《宇津保物語》、《平家物語》等。
從9世紀以來,日記用漢文記敘朝廷公事,帶有公文備忘錄的性質。但是,此后出現(xiàn)了用“假名”以日記形式把自己生活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文學體裁——日記文學。日記大多以日常作歌時的備忘錄為素材,帶有類似回想錄、物語的傾向,多是回顧人生的文學、自我反省的文學。紀貫之的《土佐日記》作者假托女性口吻來寫日記,突破了歷來日記單純記錄的框框,使之成為一種新的文學體裁。此后大量的王朝女流日記相繼產生,盛行一時。如,《紫式部日記》、《蜻蜓日記》、《更級日記》、《十六夜日記》、《明月記》等。從這些日記文學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當時的社會民俗、風土習慣等,可以說日記文學是了解古代日本社會的一種重要途徑。
日記文學發(fā)展到近代時,衍變成一種新的文學體裁——私小說(也叫心境小說),在日本近代文壇上占有頗為重要的地位。這一流派的作家發(fā)現(xiàn)日常的陰暗現(xiàn)實,描寫自己孤獨的心境。作者脫離時代背景和社會生活而孤立地描寫個人身邊瑣事和心理活動。大正末期以來私小說在文壇上占據(jù)了統(tǒng)治地位,成為日本純文學的核心,對日本現(xiàn)代文學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葛西善哉的《悲哀的父親》,廣津和郎的《神經病時代》,宇野浩二的《苦難的世界》等都是私小說的代表作。
和歌、俳句在日本文學中的地位就如同唐詩、宋詞在中國文學中的地位。與日本人所作的漢詩不同,和歌、俳句是真正屬于日本人的,是在日本土生土長出來的。和歌的歌體形式很多,有短歌(5·7·5·7·7共31字)、長歌(5·7·5·7· 5·7·7)、旋頭歌(5·7·7、5·7·7)等等,內容涉及祭祀、戰(zhàn)爭、酒宴、勞動、戀愛等有關民眾生活的諸多方面。
日本文學史上最早的和歌總集《萬葉集》被譽為日本民族心靈的故鄉(xiāng)。它以雄渾、樸實、清新的風格為日本文學奠定了基礎。萬葉和歌的一個重要主題是“羈旅”。當時的日本人口不多,不少地方還十分荒涼,由于交通不便,旅途中充滿了無數(shù)的艱辛。在后來的日本文學中,羈旅始終是一個重大主題。《萬葉集》中戀歌與挽歌也占有很大比重,愛與死構成了一個最大的主題。另外,自然也是一個很大的主題。日本在奈良建有“萬葉植物園”,園中栽培了萬葉和歌集中所歌詠的花草樹木,植物旁邊還有寫有詠唱這些植物的萬葉和歌,人們在觀賞植物時可與萬葉和歌一起欣賞。
日本許多和歌集是在天皇的命令下編纂的,被稱為「勅撰和歌集」。如,《古今和歌集》、《拾遺和歌集》、《金葉和歌集》、《新古今和歌集》等。而由個人自己編寫的和歌集被稱為“私家集”,有藤原俊成的《長詠和歌集》,西行的《山家集》,藤原定家的《拾遺愚草》,慈円的《拾玉集》等。其中《百人一首》(也叫《小倉百人一首》)是在日本人民中間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部古典文學作品。成書于公元1235年,由著名歌人藤原定家選編。《百人一首》選入了自萬葉、平安、直到鐮倉時代前后共六七百年間有代表性的一百位歌人的作品,每人只選一首,共計百首。由于所選的都是名歌詞華,很快就流傳開來。到了江戶時代,《百人一首》還被制成紙牌,作為新年的游藝活動而長期盛行。直到今天,仍有不少家庭在新年時要玩“百人一首”紙牌?!栋偃艘皇住分械暮透璞磉_的是日本民族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與真情,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的日本人熱愛自然、敬重友情的情操,熏陶著這個民族的審美情趣。
和歌在發(fā)展過程中發(fā)生了變化,以前的長歌、旋頭歌等消失了,僅剩下短歌。現(xiàn)在我們提到和歌,一般都指的是短歌。到近世時,發(fā)展成一種更短的詩歌——俳句。俳句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短的詩,由5·7·5共17個音組成,創(chuàng)作時需遵守季語(表示春夏秋冬某一季節(jié)的詞)、切字等規(guī)則。創(chuàng)作俳句的人被稱為“俳人”。著名的俳人有松尾芭蕉,與謝蕪村,小林一茶等。
世界各國文學都有自己獨特的氣質,日本也不例外。從大和時代至今的一千多年的文學發(fā)展中,日本文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氣質。文學是一種文化發(fā)展到最富于活力的歷史階段所煥發(fā)出來的絢麗光彩,是文化、社會的反映。從日本這些文學作品的特質中,我們也能更加深刻地了解日本、日本人以及日本社會,更希望我們?yōu)閮蓢挠押媒涣髋c發(fā)展能開辟出新的途徑。
[1]劉德潤.日本古典文學賞析[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2]稻賀敬二,等.新訂綜合國語便覽[M].第一學習社,2000.
[3]池田亀鑑.平安朝の生活と文學[M].角川書庫,1970.
[4]肖霞.日本文學史[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8.
2010-05-27
呂玉元(1981-),女,河南新鄉(xiāng)人,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