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娜
弱視是危害少年兒童視覺發(fā)育的眼病之一,弱視患兒不僅單眼或雙眼視力明顯下降,而且失去雙眼單視和立體視,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早期發(fā)現、積極治療對弱視的預防、控制極為重要。綜合療法治療兒童弱視,從不同的角度激活視覺系統(tǒng),促進視覺發(fā)育,恢復視功能,我科自2004年5月至2009年12月對210例365眼弱視兒童進行綜合治療,取得滿意效果??偨Y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男120例,女90例;就診年齡3~12歲;輕度弱視120眼,中度弱視205眼,重度弱視40眼。斜視性弱視30眼,屈光不正性弱視295眼,屈光參差性40眼。中心注視335眼,旁中心注視30眼。
1.2 診斷方法 所有患兒均檢查遠、近視力、眼位、外眼、屈光間質、眼底、注視性質、眼球運動。常規(guī)1%阿托品眼膏2次/d,5 d后屈光狀態(tài)檢查(視網膜帶狀光檢影和全自動電腦驗光)。依檢查結果20 d后復驗配鏡。
1.3 診斷與療效判定標準 按照全國兒童弱視、斜視防治學組制定的弱視定義、分類診斷及療效評價標準。
1.4 方法
1.4.1 配戴眼鏡 合并內斜的遠視患者完全矯正,其他眼位正的屈光不正和屈光參差患者按一般原則配鏡,并根據患兒年齡、病情變化每0.5~1年重新散瞳調整眼鏡度數。中、高度近視引起的弱視,依據檢影結果適當降低度數,以最佳矯正視力最低近視度數給鏡。散光度數原則上不予增減,高度散光不能接受者,適當降低散光度數。
1.4.2 遮蓋 遮蓋可以消除視力較好眼對視力較差眼的抑制,強迫弱視眼注視,最終實現雙眼視覺平衡。根據弱視患兒的年齡、弱視程度決定遮蓋時間,原則上3歲患兒遮蓋3 d,4歲患兒遮蓋4 d,5歲患兒遮蓋5 d,6歲患兒遮蓋6 d,7歲以上連續(xù)遮蓋1個月。方法為全天遮蓋即每天遮蓋時間不低于10 h。視力低于0.3者,暫行部分時間遮蓋即每天遮蓋2~4 h,以免因視力過差影響學習和生活或發(fā)生意外,待視力提高后再行全天遮蓋。遮蓋眼出現大幅視力下降或出現斜視時,暫停遮蓋。
1.4.3 增視訓練 根據患兒年齡、視力選擇光柵刺激、海丁刷療法,輔以描圖、穿珠等精細目力訓練。可根據患兒的年齡、智力、視力情況選用,也可經常變更訓練方法。每1~2個月復查視力、眼位及注視性質,根據療效調整治療方案。
1.5 療效評價 基本治愈:視力恢復至0.9或以上;進步:視力提高2行或2行以上;無效:視力不提高或僅提高1行。
本組隨訪觀察3年以上,治愈70%、進步25%、無效5%,總有效率達95%。
3.1 弱視是較為常見的兒童眼病,由于先天性或在視覺系統(tǒng)發(fā)育關鍵期內受到某些因素(如斜視、屈光不正、先天性白內障等)的干擾,致使進入眼內的光刺激不夠充分,視覺細胞無法獲得有效刺激,從而剝奪了黃斑形成清晰物象的機會,和雙眼視覺輸入不等引起的清晰物象與模糊物象之間發(fā)生競爭,所造成的單眼或雙眼視力減退。弱視治療應以提高弱視眼遠視力并訓練建立正常雙眼視功能為目的。治療方法很多,應根據弱視類型、程度及治療年齡相應選擇。綜合療法治療兒童弱視,不枯燥,效果好,優(yōu)于任何單一方法。
3.2 屈光不正是引起弱視的主要原因,尤其多見遠視性屈光不正,雙眼沒有視物融合障礙,經準確驗光、配戴合適的矯正眼鏡后視力逐漸恢復;遮蓋治療是目前弱視治療最經濟、有效的方法,通過遮蓋優(yōu)勢眼減緩或消除優(yōu)勢眼對弱視眼的抑制,增加弱視眼的使用機會,從而提高弱視眼的視力[1]。經遮蓋治療,雙眼視力達平衡后,不應急于打開健眼,應逐漸減少遮蓋時間以鞏固療效。雙眼視力相近的屈光不正性弱視,一般不遮蓋。配合精細作業(yè)訓練的遮蓋治療也是旁中心注視性弱視治療的最有效方法,能促使旁中心注視變?yōu)橹行淖⒁?,縮短弱視療程。弱視治療需要眼科醫(yī)生、家長及患兒共同配合。按時復診,執(zhí)行醫(yī)囑好的患兒治療效果優(yōu)于執(zhí)行醫(yī)囑差的患兒,所以弱視治療在采用綜合療法的同時,依從性對治療效果也很重要,需加以重視[2]。弱視要早篩查、早發(fā)現、早治療綜合療法,治療弱視效果好。
總之,弱視是一種發(fā)育性疾病,兒童發(fā)育階段神經元的可塑性是弱視治療的生理學基礎,因此早期診斷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對于提高弱視患兒視力,恢復雙眼視功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3]。治療方法很多,應根據弱視類型、程度及治療年齡相應選擇。綜合療法治療兒童弱視,不枯燥,效果好,優(yōu)于任何單一方法,值得臨床應用。
[1]劉國華.綜合療法治療兒童弱視療效觀察.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2008,16(2):66.
[2]中華醫(yī)學會全國兒童弱視斜視防治學組.小兒眼科雜志,1996,49(3):97.
[3]李鳳鳴.眼科全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