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新玲 王運靈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糖尿病的發(fā)病率也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飲食治療是最基本的治療方法,無論屬何種類型的糖尿病,長期、嚴格的飲食控制都是擺在糖尿病患者面前的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
1.1 供給足夠的營養(yǎng)
1.2 減輕胰島負擔
1.3 預防或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2.1 飲食原則 飲食宜定時、定量、定餐次,一日至少保證三餐,早、中、晚餐能量要按 1/3、1/3、1/3 或 1/5、2/5、2/5 的比例分配,餐前可先吃一些生黃瓜或西紅柿,吃飯先喝湯,這樣可使血糖維持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不致波動幅度太大,對于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注射后半小時必須用餐,以避免低血糖的發(fā)生。
2.2 三大營養(yǎng)素的比例應適當 患者往往以蛋白類、脂肪類食物代替碳水化合物,這是不科學的?;颊呙咳諗z入的碳水化合物應占總能量的50%~55%。目前,大多數(shù)糖尿病專家認為,碳水化合物限制不宜過嚴,適當提高碳水化合物在總能量中的比例,可以提高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糖耐量。
每日脂肪應占總能量的比例為20% ~50%,脂肪每日應<50 g,并以植物油為主,如豆油、花生油、菜子油等,富含飽和脂肪酸的豬油、牛油、奶油、黃油等少用,應注意花生、核桃、芝麻、瓜子中含脂肪也相當多,也應該少吃。
人體所需的蛋白質(zhì)來源于植物性蛋白質(zhì)和動物性蛋白質(zhì)。動物性蛋白質(zhì)如蛋、奶、肉、魚的蛋白質(zhì)富含人體必需氨基酸,生理價值高,利用率高,屬優(yōu)質(zhì)蛋白,應占蛋白質(zhì)總量的40% ~50%。植物性蛋白含在米、面、豆類和蔬菜中,以豆類最佳。每日蛋白質(zhì)的攝入應占總能量的15% ~20%,有資料顯示,糖尿病患者的蛋白質(zhì)攝入過多可能是引發(fā)糖尿病腎病的主要原因,其中動物性蛋白質(zhì)應占總蛋白攝入量的40%~50%。
2.3 食物的選擇 糖尿病患者的主食一般以米、面為主,但應粗、細糧搭配合理,以粗不宜精,如燕麥、麥片、玉米面等,有較多的無機鹽、維生素,又富含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具有減低血糖的作用,對控制血糖有利。
2.4 飲食中的熱量控制方法 按患者性別、年齡、身高、查表或用簡易公式算出理想體重:理想體重kg=身高(cm)-105
實際體重超過標準體重10%為超重,>20%為肥胖,<10%為體重不足,<20%為消瘦。然后根據(jù)理想體重和工作性質(zhì),參照原來的生活習慣等因素,計算每日所需總熱量。
總熱量=標準能量供給×理想體重(kg);休息時:20~25 cal/(d·kg);輕體力勞動(腦力勞動):25~30 cal/(d·kg);中度體力勞動:30~35 cal/(d·kg);重體力勞動:40 cal/(d·kg)
2.5 食物品種多樣性 糖尿病患者在控制熱量期間,應做到食品多樣化。因為限制糖、鹽,使菜肴味道單一。針對這一點,市場上銷售的多種甜味劑,如甜味菊、甜味糖,不產(chǎn)熱,不含任何營養(yǎng)素,近兩年有一種甜味劑為蛋白糖,有氨基酸組成,也不產(chǎn)熱,無任何副作用,是目前較理想的甜味劑,如紐特糖、無真糖等。此外,患者在控制熱量期間,應多食含糖少的蔬菜:如大小白菜、油菜、芹菜、冬瓜、韭菜、茼蒿、苦瓜、西紅柿、黃瓜、豆芽等,以及含糖量低的水果:草莓、梨、蘋果、柚子、獼猴桃,吃水果的時間應在兩餐之間,以上午10:00~11:00,下午15:00~16:00,每次量不宜過多,100 g左右即可,不超過200 g。
總之,患者以少葷多素,少肉多魚,少細多粗,少油多清淡,少鹽多醋,少煙多茶,少稀多干,少吃多動。
2.6 烹調(diào)方法 烹調(diào)方式對糖尿病患者尤其重要,不當?shù)呐胝{(diào)既破壞了營養(yǎng)素,又有可能帶來不良因素,合適的烹調(diào)方式為蒸、煮、燉、燴、涼拌,少用煎、炸方式烹調(diào)食物,減少鹽的攝入量,不勾芡淀粉等。
綜上所述,糖尿病飲食是糖尿病治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合理的飲食調(diào)養(yǎng)及良好的飲食習慣,能迅速控制糖尿病的發(fā)生,對輕型糖尿病患者來講,比藥物控制病情還要重要,能提高人體的自身免疫功能,增強抗病能力,預防或減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楊子艷,李蘊瑜,李長平,等.老年住院糖尿病病人膳食營養(yǎng)分析.中國臨床營養(yǎng)雜志,2005(1):38.
〔2〕 劉志紅,李英.老年糖尿病腎病的特點與防治.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03(4):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