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新榮
(江蘇省鹽城市解放路實驗學校)
中學生物教學中教師應該怎樣看待學生
◆宋新榮
(江蘇省鹽城市解放路實驗學校)
中學生物教學中,用心去看待學生,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不能讓學生總跟著老師的思路走,也不應該對學生提出的建議不理不睬,對學生的的不同意見加以禁止,對學生的錯誤一筆帶過,甚至加以諷刺。教師應該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尊重學生的人格,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了解他們的已有發(fā)展水平,對學生取得的一點點成績都要給予鼓勵,從而增強師生之間交流的廣度和深度。
學習過程 思維方式 知識面 師生關系
在中學生物教學活動中始終存在著兩個主體,即教師和學生,因此從這一意義上來講,教學活動乃是教師和學生間的一種交往活動。被動地接受老師所傳授的知識的說法早已經成為過去。也就是說,老師不可以把學生視為單一儲存生物知識的容器,也不可以把學生視為完完全全地接受指導、督查和訓斥的徒弟,更不可以把學生看成是必須聽從或服從的“盲流”和“庸人”,在新課程改革進行到第六個年頭下,如果仍然把學生看成是被動接受的對象和以“學”為目的的對象的話,那這個教師就顯得相當陳舊了。那么在中學生物教學中,怎樣來看待我們的學生呢?
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再是被動的接受,不再是看學生已經掌握了多少生物知識,我們要看到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探索性。所謂探索性,就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探究、升華和知識的再生的能力上,而不是對原來的知識進行簡單的攝取、播放或者克隆。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只是組織者和指導者,講臺并不是教師的專利,實驗、實踐和有關操作并不先由教師來演示,教師切不可以以自己的功利意識去設計學生。如在質壁分離實驗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舉例生活實例,并且提出問題,然后通過設計實驗來解決問題,這樣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增強了自主學習的動力。
教師的思維往往容易受到教材和經驗的束縛,有時候比較單一、教條,甚至缺少開拓性,而學生特別是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階段,大腦皮層活動比較活躍,接受新事物、新知識能力強,許多學生的思維方式有時候比較獨到,教者在正常的教學活動中要完全走出“權威”,充分釋放學生的個性和活力。如在育種方法上,如果老師以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講解幾種育種方法,這樣束縛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應當讓學生自主設計育種方法,并展開討論,比較各種育種方法的優(yōu)劣,從而極大提高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
我們教者在對教材理解上要比學生深刻全面些,然而學生是來自于家庭和社會的每個位點,同學之間的交往頻繁,交流廣泛,他們所接觸道德文化資源豐富,學科間知識掌握比較靈活,所以實踐、操作機會多,在某個層面來講,學生知道的,甚至已經熟悉的,教者并不一定趕上和超過他們,所以在學生面前,我們切不可視自己為“全能”或“萬能”,而忽視學生掌握的知識、技能。在生物學科日益發(fā)展的今天,生物在社會各個層面都有涉及,如基因工程的應用這段內容,書本知識是難以概括的,這時候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上網,查找目前在基因工程方面有哪些最新成果,并讓他們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這樣不但讓學生學習到了很多新的知識,而且我們教師也在這個過程中受益匪淺。
學生個體內部知識是生成的、自我建構的,而不是教師灌進去的。個體從外部接受到的信息必須與個體內部已有的知識經驗發(fā)生聯(lián)系,并使之相互作用,這樣才有可能被實質性地納入到整個知識結構之中,否則只能死記硬背,不能在知識間形成實質性的轉變。要看到學生所期求的平等和互尊。學生與老師之間并不是單純的教育與被教育的關系,師生之間應該是平等溝通,相得益彰的朋友,所以教師不可以帶著一副嚴肅的面孔,不要總讓學生聽自己的“一面之辭”。比如在實驗課堂上對于一些好奇、活潑好動缺乏自控的學生,我們應當講究方法,把握合適的時機來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千萬不可以不問環(huán)境、場所進行批評、呵斥、譏諷或是對其人格進行污蔑等,這樣我們的教育將會使學生遠離我們,從而導致他們對生物實驗的厭倦情緒,產生一系列的不和諧的音符和情緒,從而產生嚴重的心理排斥,我們應當以朋友的身份,站在朋友的位置上與學生交流,學生對老師的幫助將會心悅誠服,將會體會到老師的愛護、引導和用心,將會在心靈深處清晰地看到生物老師為他們點亮的一盞科學之燈或豎起的一面旗幟。
關于接受新事物,我們教者往往由于前攝抑制的原因,其思想上始終存在著一定的傳統(tǒng)性和保守性,而我們的學生的思想則沒有多少顧忌,他們善于發(fā)現、善于創(chuàng)新、善于開拓,沒有條條框框,思維比較活、新,甚至比較奇,所以我們教者不要由此聽不慣,看不慣。有時,也不是因為學生調皮而“不務正業(yè)”,而是我們自身往往有點少見多怪,我們要從學生那看到時代的步伐和社會的韻律;我們要從學生這個折射面來經常對照自己,督促自己不斷學習,不斷呼吸新鮮空氣,不斷地注意加大信息量的接受和儲存,在要求學生天天向上的同時也要要求自己天天向上。
總之,在中學生物學教學中,用心去看待學生,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不能讓學生總跟著老師的思路走,也不應該對學生提出的建議不理不睬,對學生的不同意見加以禁止,對學生的錯誤一筆帶過,甚至加以諷刺。教師應該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尊重學生的人格,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了解他們的已有發(fā)展水平,估計學生通過努力取得哪怕一點的成績,鼓勵他們去探索,從而增強師生之間交流的廣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