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艷蓉
(第四軍醫(yī)大學社科部)
《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課程教學改革探析
◆關艷蓉
(第四軍醫(yī)大學社科部)
教學創(chuàng)新是“兩課”教員不懈的追求。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課教學效果的提升,有賴于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改革。本文從教學內容的組織方式、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等幾個方面進行教學改革探析。
《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學員 教學改革
在《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以下簡稱當代)課程教學中,為了激發(fā)學員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筆者在實際教學中不斷摸索和尋求好的教學改革方式方法,始終緊盯創(chuàng)新理論發(fā)展,緊盯學員特點變化,緊盯教學改革前沿。根據我校臨床醫(yī)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要求,結合教研室多年來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經驗,對本課程改革有以下幾點探析。
正確處理教材體系和教學體系的關系,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組合,精心梳理整合各個章節(jié)間的理論脈絡。將每章的內容分解為“知識點的識記模塊”,“理論知識的分析應用模塊”,和“背景資料及國際熱點的深化拓展模塊”,在講每一章前,將每一模塊下的內容要點先交代清楚,然后按模塊來進行講解。精心設計每一模塊的內容取舍和教學方法,如“知識點的識記模塊”應為本章重要的事件、外交戰(zhàn)略名稱、國際組織等,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以教員講授為主;“理論知識的分析應用模塊”,涉及本章的最基本理論、觀點、一國外交戰(zhàn)略的內容等,所采用的教學方法為教員講授和學員討論、分析相結合;“背景資料及國際熱點的深化拓展模塊”主要涉及本章重大事件、人物的背景資料,以及與本章內容相聯系的最新國際熱點信息資料,對于這部分內容,教員應引導啟發(fā)學員自己去搜集,拿到課堂討論,最后教師再總結深化。
當代課教學效果的提升,有賴于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改革。針對學員中學偏重理科知識的學習,對于政治和歷史知識掌握不是很扎實,對于國際關系相關知識更是知之甚少的現狀,促進教學方式的多元化,積極探索完善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學員學習的主動性。有以下教學方式的實踐可以作為參考:
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方式,能有效地引導學員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使學員在親自參與中感受本門課程的時代性。教員以有爭議的重大問題以及國際熱點問題為材料提供討論主題,比如,當今世界格局發(fā)展趨勢是單極化還是多極化?美國為什么發(fā)動科索沃戰(zhàn)爭和伊拉克戰(zhàn)爭?等等。然后指導學員課后找資料,并作好準備,寫成小論文或發(fā)言材料,按照觀點分成小組進行討論和辯論,各抒己見,交流思想。最后由教員在學員討論的基礎上進行歸納分析,引導學員樹立正確的觀點。實踐證明,學員對于討論課還是比較歡迎的,因為通過積極主動參與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主觀能動性,對于培養(yǎng)學員的綜合素質是大有裨益的。
案例教學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員的思考能力,提高學員發(fā)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把生動鮮活的事例帶入課堂,把理論和實際、抽象與具體結合起來,充分調動了學員的積極性。一是在講授每個章節(jié)時,把有些重點問題作為案例來講解,或在講解某個原理或理論時引用實際案例來幫助教學。比如,“布雷頓森林體系”、“尼克松主義”等重大知識點,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更能突出重要性,并且可以更深入系統(tǒng)地分析問題。二是在講授之前,選擇與所講內容相關的案例,將案例以及圍繞案例需要回答的一系列問題交給學員,讓學員自己去查找相關資料,通過對具體案例素材的分析、對比、歸納、總結,撰寫分析報告,由教員進行評分。事實證明,案例分析法有助于增強課堂吸引力和教學效果,加深學員對重大問題的理解,也受到學員的歡迎。
社會實踐是思想理論教學不可缺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我們緊密結合課堂教學內容,設計好社會實踐的主題,組織好實踐教學,認真指導學員寫社會實踐報告,并制定了相關的考核、評分的方式與標準。通過知識競賽、模擬聯合國等第二課堂活動,培養(yǎng)學員設計、動手能力;通過撰寫學習體會論文、發(fā)表對于重大國際熱點問題的看法等活動,培養(yǎng)學員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傳統(tǒng)的考試理念主要是檢測學員對所學知識的記憶,而忽視了對學員能力的考查,這種考試扼殺了學員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講授當代課的目的是通過教員、學員的雙邊互動,使學員在學習、研究過程中養(yǎng)成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因此從各個考試模式入手。創(chuàng)新考試制度,具體分析各章節(jié)的具體特征,尋找出適合的考試方式方法,加強階段性抽查和小考這種教學過程中的考試,及時給師生雙方提供教學效果信息;變革考試形式,初步構建起了以期末考試為主,平時考試為輔,增加社會實踐報告的科學考試模式,期末考試考查學員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對基礎知識的運用和理解能力,平時抽測以主觀題為主,以小組辯論、熱點問題研究、小論文、社會實踐報告等形式完成;變革計分形式,理論成績的綜合評價,采用閉卷、筆試的方式。實踐課考評,為全面反映學員的創(chuàng)新意識、動腦動手能力和治學態(tài)度,將學員的實踐成績分成三部分:課堂表現、參與討論、讀書報告成績、體會文章等考核成績,成績可占總評成績的 40%~50%。使學員不再為分數而學習,而是為全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能力而學習。
運用多媒體教學,增大了知識量、信息量,充分調動學員的聽覺、視覺等感覺器官,有利于學員主體性角色的轉換。本門課是“兩課”中最便于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教學的課程之一,因為它涉及的內容大多發(fā)生在戰(zhàn)后,歷史性與時效性都很強。例如,講到聯合國成立、中國入世等重大歷史事件,可以播放相關簡短影像資料,使學員更為直觀、生動地了解歷史事實。在講到多極化格局時,可以利用一些圖表、數據資料增強說服力。實踐證明多媒體教學是提高這門課教學質量不可或缺的一種有效手段。運用網絡平臺進行教學,是配合多媒體教學的一種非常有效的輔助手段。網絡不僅能夠提供資源,而且可以多方面地跟學員進行交流和對話。比如,創(chuàng)建BBS或者教員個人主頁,討論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非常有利于本門課程的開展和建設??梢葬槍W員提出的問題做出有效而及時的回答,也為師生的感情交流搭起了一個很好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