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婷
(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蘭州市西固區(qū)桃園中學)
初中語文口語交際教學“非常 6+1”
◆陳 婷
(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蘭州市西固區(qū)桃園中學)
目前,初中生口語交際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表達無條理,口齒不清晰,不能準確、簡明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說話無禮貌,舉止行為不符合場合;有時甚至上課不敢回答問題。究其原因除了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學中沒有營造出學生口語表達的“輕松、活潑、融洽、自然”的氛圍,對學生缺乏熱情和肯定,遏制了學生口語表達的欲望。
初中語文 口語交際 表達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公民必備的能力,應在具體的口語交際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p>
中央電視臺由李詠主持的“非常6+1”節(jié)目,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它以“6天強化訓練,一天精彩表演”的形式,實現(xiàn)了普通人上舞臺表演的夢想。它的主要特點是創(chuàng)意新穎,形式活潑,人人互動,氣氛活躍。受“非常 6 +1”節(jié)目啟發(fā),我在語文教學中對它進行了改裝和借用。
學生在八年級第一單元學習了《新聞兩則》,在了解了新聞這一題材后,還應學會為新聞擬標題,概括新聞的主要內(nèi)容,并且學會寫新聞。在學習了這篇課文后,教師讓學生自己選擇一則時效性強,時間在1分鐘以內(nèi)的新聞做播報準備。在每節(jié)語文課前都安排一名學生進行“新聞播報”。播報完畢后,給1分鐘時間讓學生打腹稿或簡單記錄自己的想法并進行評價,再利用幾分鐘時間選擇部分學生進行即興評論。評論的角度可以是這則新聞的內(nèi)容,也可以是這名學生站姿、表情、聲調(diào)、語速、熟練程度等。教師進行 1分鐘評價。這個評價可以包括對新聞播報學生的評價也可以是對發(fā)言學生的評價。這種口語交際的方法鍛煉了學生的膽量,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使學生獲得了信息。即興評論的學生爭取到了發(fā)言的機會,鍛煉了口語表達的能力。另外適當做一些記錄,培養(yǎng)了學生做筆記的習慣。整個口語交際的氣氛輕松,活躍。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對新聞文體的理解和掌握也逐漸加深。
朗讀是最好的口語交際訓練。上課鈴聲響了,學生還沉寂在課間活動的氣氛里,打鬧、說話、從書包里取文具的現(xiàn)象屢禁不止。我就安排語文科代表在上課鈴響起時領讀課文中的古詩詞。每周讀一首古詩詞,周一至周三要求學生能夠熟讀,周四要求學生能夠背誦,周五能夠默寫,并利用自習課時間檢查。這樣學生有了目標,有了學習任務,就會認真朗讀,既學習、鞏固了古詩詞,又起到了大聲朗讀、背誦古詩詞的作用,鍛煉了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
在每節(jié)語文課開始時,讓學生講成語故事,由學生自己收集 3個成語,查出成語的意思,上臺脫稿講解并將成語寫在黑板上。其他學生把成語抄在摘抄本上,每人自編一段包含這3個成語的話,要求發(fā)言時間不超過2分鐘,這段話要有明確的中心,表達時語句要通順連貫,學生和教師進行點評。講成語的學生提前一天將準備好的內(nèi)容拿給教師審閱,以避免第二天有用錯成語的現(xiàn)象發(fā)生。講成語每天一個學生,全班學生按座位順序逐一上臺,一個學期下來,每個學生都有兩三次登臺的機會。由于人人都上臺,學生基本沒有心理壓力,不管是內(nèi)向的學生還是平時不愛說話的學生,都敢于登臺,有不少學生還有出色的發(fā)揮。這種方法對那些怯場的學生是一種有力的支持,隨著了解的加深,那一部分學生也敢于在課時上大膽闡述自己的意見。能夠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口語表達環(huán)境,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產(chǎn)生積極的思維情勢,一學期下來,學生也積累不少成語,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開學第一周時,教師為學生整理一份繞口令的資料,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朗讀訓練。在語文課堂上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教師可利用幾分鐘時間來做這個口腔操游戲。讓學生按照座位順序或者隨機點名,讓學生來進行繞口令接力,若接不上或者接錯,就進行小小的懲罰。學生對此活動有濃厚的興趣,都躍躍欲試。通過這個活動,學生在輕松的氛圍里提高了說話的興趣。學生逐漸認識到口語表達的語言是傳達信息的載體,“講得清楚、連貫”是對口語表達的基本要求。講話者只有做到字字清晰,對方聽起來才能聲聲入耳。
“新課標”注重鼓勵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鍛煉說話能力,認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對課文的內(nèi)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在閱讀教學中,利用課文,找準訓練口語交際能力的契機,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如在《春》一課中,學生可以自由議論,春美在哪里?自己在春天里有哪些活動?
教師也可根據(jù)訓練要求從學生的知識、思想實際設計好話題,并恰當?shù)靥岢鲎h論的問題和中心,使學生有感而發(fā),有話可議;讓學生聽一個社會現(xiàn)象,看一幅漫畫后談自己的看法;抓住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一些典型事例,讓學生自由評論等。
教會學生在出現(xiàn)意見分歧時,抓住問題的實質(zhì)和矛盾的焦點展開論辯。辯論的一般格式是:先指出對方行為或言論錯在哪里,再說為什么錯,接著闡明自己的觀點,最后提出改正意見和要求。開頭語可以用:“我認為……”或“我的看法是……”,規(guī)范辯論用語。教授《傷仲永》一文時,就曾問學生:方仲永稟賦異常,但最終卻“泯然眾人矣”,原因究竟在誰的身上?學生一聽,紛紛舉手發(fā)言,闡述自己的看法:有說在其父,有說在其鄰,有說在其母,有說在自己,并都較詳細的說明了自己的理由,課堂氣氛就很活躍。
以上就是語文口語交際教學“非常 6+1”中的“6”條策略,那么“1”指什么呢?“1”就是在每學期的學期末,在班級或者學校開展一次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參與率高的語文口語交際競賽。鼓勵學生參加,給學生搭建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
能說會道,口筆兼長,是現(xiàn)代人才綜合實力的兩大基本能力??谡Z表達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工作、生活的質(zhì)量。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教師應創(chuàng)造條件,為學生創(chuàng)造說的機會,增加說的信心,滿足說的欲望,提高說的能力。采取有效的訓練方法和途徑,讓口語交際的學習過程,成為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過程。
[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
[2]官衛(wèi)星,蔣燕,鄧建玲.微格教學:中學語文教學法課程改革的有效策略.語文學刊,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