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進化鎮(zhèn)中 靳進鋒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老師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盡管教師該講的都講了,學生該練的都練了,可是一旦要求學生在所學語言知識的范圍內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時,學生往往會錯誤百出。對這一現(xiàn)象,教師和學生都很頭疼。同時學生學習英語往往存在著學習效率低的現(xiàn)象,學生普遍感到英語學習費時費力。往往花費了很多時間,而取得的效率卻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部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對學過的知識不能有效掌握,對自己平時所犯的錯誤沒有一定的糾正方法。
面對這樣的現(xiàn)象,我們如何對待學生在學習中的錯誤以及如何進行糾錯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學生的糾錯能力也是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較為客觀地評價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糾錯也是課堂互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于教師而言,給學生糾錯,是告知學生他們語言輸出是否準確以及他們的課堂行為是否正確的主要方法。對于學習者而言,教師對他們課堂用語和操練的糾錯,為他們語言的發(fā)展提供了最有效的幫助。
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就要對學生進行糾錯能力的培養(yǎng),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求,讓學生在平時學習中逐漸掌握對自己所犯錯誤的分析和改正能力,即糾錯能力。
皮亞杰曾經(jīng)說過,學習是一個不斷犯錯誤的過程,同時又是一個不斷通過反復思考錯誤原因并逐漸消除錯誤的過程。作為英語課堂教學的組成部分,糾正錯誤應講究適時、適度、得法,才能既糾正了學生的錯誤,又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糾錯不適時、適度、不得法,往往徒勞無益。因此,為了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教師應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糾錯方法和技巧。
錯誤的形式多種多樣,有些口誤學生能意識到而且又會很快地糾正過來,有些則完全起因于學習者對于語言知識或對教師指令的誤解。無論學生犯哪一類型的錯誤,如果教師急于糾正,那么學生就失去一次真正理解的機會。學生自我糾正的過程包括兩個階段,第一步是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認識自己的錯誤,第二步是學生認識到錯誤后自己糾正,如上述錯誤發(fā)生后,教師說you begin?指出在you后面出現(xiàn)錯誤,讓學生自我糾正。教師也可以說two years ago明確指出動詞時態(tài)錯了,啟發(fā)學生思考,自我糾正。教師還可只用手勢、面部表情等來提醒,而不明確指出具體錯誤。總之,自我糾正這個過程,對于學生來說變得更有趣,同時也會更困難。
如果犯錯誤的學生不能自我糾正,那么教師在給出正確答案之前,可以試探性地問班上的其他學生:“Who can help him/her?”幫助他,或讓全班同學都參加,這樣可以激發(fā)全班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思考。一般也不會傷害這個學生的自尊,效果會比教師自己解釋更好。很多時候,我們在操練時,可以要求學生邊聽邊記下其他學生的錯誤,互相糾正,從而自覺地把糾正錯誤作為英語學習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糾錯不能只針對出錯的某個學生,而要使全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比較而得出正確答案,從個別學生所犯的錯誤中引出帶有普遍性的錯誤。那些對知識掌握的學生也可在表達自己的見解、在指出別人錯誤的過程中強化自己的認識,加深印象。有些錯誤可寫在黑板上,引導全體學生分析、這樣可大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他們可能會個個躍躍欲試,爭先回答;當出現(xiàn)不同的看法時,展開激烈的爭論,課堂氣氛會異常活躍。因為經(jīng)過緊張的腦力勞動,通過爭辯而練會的東西是很難從記憶中消失的。
犯錯并不可怕,只要勇于承認和徹底糾正,收獲會很大。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充當重要角色。作為教師我們必須透徹分析錯誤,了解錯誤產(chǎn)生的原因,遵循糾錯的基本原則,選擇適當?shù)募m錯技巧,使得學生既了解自己的錯誤,又懂得如何防止再次犯同樣的錯誤。通過糾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改進和促進學生的學習,千萬不要把糾正錯誤當作處罰手段。如果這樣,就會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糾錯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糾錯能力,真正讓學生由被動糾錯過渡到主動糾錯,在學習中能對自己遇到的錯誤會自己分析,自己改正。所以針對學生犯錯誤的原因及英語的習慣,教師要以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因勢利導啟發(fā)學生改正錯誤,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糾錯能力。
在傳授新的知識前,教師要結合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實際及以往的教學反饋信息,預測出學生在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在傳授的過程中有目的的、有針對性地進行知識的對比、分析和歸納,防微杜漸,將錯誤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漢語對學英語的干擾,防止學生把漢語的語序、語法、詞匯和英語相混淆而產(chǎn)生錯誤。例如英語中名詞有可數(shù)和不可數(shù)之分。許多從漢語的角度看是可數(shù)的,而在英語中卻是不可數(shù)的,如:news,information,bread,advice,soap,water等,如要表示“一件”、“一個”時,一定要加“a piece of”等這類量詞,如,a piece of news(一條新聞),a piece of soap(一塊肥皂)。再如在初中階段,學生主要學習賓語從句、狀語從句和定語從句,三種從句很容易混淆,對此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預測到他們可能會犯的錯誤,告知正確的區(qū)分方法。
⑴注意相似練習的分析。著重練習那些學生費解和易錯的題目,如相似詞語的辨析、相似句的練習,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同一詞的不同用法的練習等。
如下面是幾個相似詞語的辨析練習:
It_____me three hours to finish reading the book.
The book_____me twenty yuan yesterday.
I_______three hours finishing reading the book.
A.cost B.took C.spentD.costed
(答案:a.B b.A.c.C)
通過對以上三個句子的練習,可以讓學生掌握take,spend和cost三個“花費”的區(qū)分。
⑵注意練習的靈活性,進行觸類旁通。如在新課的傳授中,可以給出關鍵詞讓學生作擴展性的課文復述;平時對重點句型的復習,可指導學生運用相關知識作擴展性的改寫。
例如:這個小男孩太小了,還不能去上學。
The little boy is too young to go to school.
The little boy is so young that he can’t go to school.
The little boy is not old enough to go to school.
同一句話,可以用三個不同的句型來表達,可以讓學生靈活掌握所學知識。教師多加強這方面的練習,精選一些學生容易犯錯的題目,可以有針對性地強化學生的糾錯能力。
⑶糾正干擾性的錯誤練習。由于受思維定勢的干擾,學生在判斷問題時不作具體細致的分析,只看形式不問內容,憑主觀感覺而得出結論。
比如,在there be句型中關于be動詞的用法。
There____an apple and two Chinese books on the desk.
There____two Chinese books and an apple on the desk.
There____some milk in the bottle.
There____some sheep on the hill.
A.is B.are (答案是 is are is are)
對于以上四個句子,也要做具體的分析,不能只看形式,c)題看到some有的學生受思維定勢影響,認為some后的都是復數(shù),要用are。而d)中題sheep沒有變復數(shù),學生認為是單數(shù)可能會用is。
所以通過糾正干擾性錯誤的練習,教師務必要幫助學生學會全面,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方法,強調不做具體分析,憑習慣性思維下結論的危害性。
⑴正視學生練習中出現(xiàn)的錯誤。
在練習中不怕學生出錯,要注意保護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一切可能的機會,讓他們盡量提出各種問題,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做練習時,盡可能吸引學習上比較吃力的學生參加,讓他們回答問題。即使他們回答的不夠全面,甚至出現(xiàn)錯誤,教師絕不能斥責,決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而是用心聽他們回答,耐心等待,鼓勵他們完整地完成任務。然后組織學生補充改正,教師則從中啟發(fā)誘導,分析錯誤產(chǎn)生的原因,歸納總結。
⑵抓住練習中有代表性的錯誤。
學生在學習中會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錯誤。有的錯誤一點就破,有的錯誤隨著學生知識的增加而逐漸得到克服。如果見錯就抓,發(fā)現(xiàn)錯誤就糾,就會使練習的氣氛變得冷冷清清,這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利。所以,教師要把握住教學重點,抓住那些大量存在而又具有代表性的錯誤,進行歸納,總結規(guī)律。
例如,進行翻譯練習時,下面幾個錯句可以說是非常典型的:
a)我高興我能來北京動物園。
誤:I happy I can come to Beijing Zoo.
正:I am happy I can come to Beijing Zoo.
b)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誤:I very like this book.
正:I like the book very much.
c)他爺爺去世已三年了。
誤:His grandfather has died for three years.
正:His grandfather has been dead for three years.
對這樣的典型錯句,單純告訴學生答案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要通過改寫這些典型錯誤,分析原因,總結規(guī)律,使學生能夠由此及彼,由點到面,將知識融會貫通。
⑶采用歸謬法,強化對錯誤的理解。
講課或練習時,教師有時鄭重其事地對學生進行啟發(fā)誘導,在不知不覺中引出錯誤的結論,然后發(fā)動學生找出錯誤的關鍵,分析原因,加深理解,強化記憶。比如,在學習現(xiàn)在完成時時,對短暫性動詞和延續(xù)性動詞的用法筆者寫了下列句子:
a)I has come here for three years.
b)Her brother has joined the army since two years.
c)John has borrowed the book for two weeks.
d)Mary’s father has died for ten years.
e)The film has begun for fifteen minutes.
f)The factory has opened since two days.
筆者首先讓學生觀察以上句子,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錯在哪里。然后和學生一起分析,最后指出come、Join、borrow、die、begin、open 這些動詞是短暫性動詞,如果與一段時間連用,要換成延續(xù)性動詞。come---be join---bein borrow---keep die---be dead begin---be on open---be open
這種練法往往對學生的震動較大,富有啟發(fā)性,可以提高學生辨別正誤的能力,給學生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
⑷建立錯題集,減少錯誤的再發(fā)生。
為了防止練習、考試中的錯誤,一而再、再而三地重犯,要求每個學生建立一本《英語錯題集》,把錯誤的原因、類型及改正的方法一一記錄下來,平時經(jīng)常翻翻。由于針對性強,錯誤得到了高度重視,印象深刻,以后遇到同類型的題目,學生一般不會再錯。筆者要求錯題集中不僅可以記自己的錯題,還可以摘錄一些平時出現(xiàn)頻率比較高的、比較好的或重要的題目。建立《英語錯題集》,對學生減少錯誤的發(fā)生有很好的效果,對學生學業(yè)成績的提高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教師在課堂中尊重學生,講求糾錯的藝術性,能激起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由于學生對英語課感興趣了,所以上課的積極性明顯提高。學生更愿自覺參與課堂中來,主動地去解決問題。同學間相互鼓勵,相互幫助,促進了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方法。而且,學生在相互糾錯的過程中,找到了克服困難、戰(zhàn)勝困難的樂趣,提高了學習興趣,增強了學好英語的信心。
在日常的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每人建立《錯題集》,定期上交并進行評比。這養(yǎng)成了學生每日、每周整理《錯題集》的良好學習習慣。筆者進一步要求學生每個月針對自己的錯誤情況出一份試卷,并在作業(yè)輔導課上交換試卷,然后進行測試。這樣,可以把學生平時的錯誤集中起來,效果相當好。而且學生在出試卷的過程中,對自己的錯誤也是個再熟悉和改正的過程,學生對于錯誤就會印象比較深刻。
課題的實施極大的推動了學生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但研究后發(fā)現(xiàn),實施培養(yǎng)學生的糾錯能力后,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教師不僅要研究教材,而且要研究自己學生的學習狀況,預測學生可能會發(fā)生的錯誤,精選題目,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的糾錯能力。另外,在課堂中更要注意糾錯的藝術性,既要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又要讓操練流暢的進行下去。
另外,在課題的實施過程中明確感到對學生進行糾錯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漸進過程,因為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不斷犯錯的過程,同時又是一個不斷通過反復思考錯誤原因并逐漸消除錯誤的過程。所以對于本課題的研究還要進行下去。另外,對于如何評價學生的自我糾錯能力,還需要做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1]《中學英語任務教學的策略與藝術》[J],包育彬陳素燕編著,2004,浙江大學出版社。
[2]《英語學習策略》[M],吳本虎著2002,人民教育出版社。
[3]《給英語教師的101條建議》[J],尹剛陳靜波主編2007,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4]《英語教學藝術論》[M],楊連瑞肖建芳著2003廣西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