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九英 李衛(wèi)平 楊小蓮
抗菌藥物的應用對控制細菌感染與細菌性傳染病,降低病死率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國抗菌藥物濫用現(xiàn)象較普遍,據(jù)報道我國醫(yī)院臨床用藥中抗菌藥物使用率高達 79%,是發(fā)達國家的 2倍[1]。抗菌藥物的不合理應用在美國占24%~66%,在我國為 25%~56%[2]。有文獻報道[3],細菌對各種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產生耐藥性,且耐藥率增長很快,已構成影響臨床應用療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遏止濫用抗菌藥物現(xiàn)象,控制細菌耐藥流行趨勢,已成為一項艱巨而又現(xiàn)實的任務,已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而注射類抗菌藥物的應用涉及到各臨床科室,正確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是提高療效,降低副反應發(fā)生率以及減少或減緩細菌耐藥性發(fā)生的關鍵。因此,在選擇抗菌藥物之前必須考慮兩個問題:一是抗菌效果;其二是該藥對人體可能產生的副反應。近年來,隨著新型抗菌注射藥品的不斷涌現(xiàn),品種不斷增多,面對繁多的抗菌注射藥品,在選擇時難以把握。
1.1 青霉素及頭孢菌素類,靜脈輸液量為 100~200 ml為宜,輸注時間控制在 0.5~1.0 h,溶液量過大(500ml),溶液濃度過稀,減低抗菌效果,輸注時間較長,則會增加藥物降解及致敏機會。氨基糖苷類,林可霉素類靜脈輸注,如果液量小,濃度大,輸注快,則會增加對神經肌肉接頭毒性,抑制呼吸[2]。如阿米卡星靜脈滴注時,每 500 mg至少加液體 200 ml,林可霉素每 600mg至少用 200ml,靜脈滴注時間要維持1 h以上,用藥才安全。乳糖酸紅霉素則要求用溶媒稀釋濃度一般 <0.1%[1]。
1.2 由于其給藥途徑的特殊性,一旦發(fā)生副反應,其嚴重程度和對患者生命的危害程度遠高于其他劑型,所以應嚴格執(zhí)行抗菌藥物的使用原則掌握抗菌藥物的適應證、禁忌證以及藥物配伍禁忌,根據(jù)藥物敏感試驗選擇敏感的、副反應小的抗菌藥物;掌握與控制預防性抗菌藥物的使用。使用過程中,注意檢測其耐藥性的變化,密切觀察菌群失調的先兆[4]。
1.3 應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使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的療程安排要充足,劑量要適當,在用藥的過程中,劑量過大常會增加毒性反應和耐藥菌株的產生。故應根據(jù)機體狀況及病情輕重等決定用藥劑量,一般年老體弱、肝腎功能不良的患者,用藥劑量要小;一般感染性疾病用藥原則: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不靜脈用藥,能用一般或一種抗菌藥物治療的疾病,不聯(lián)合用藥[2]。
1.4 防止副反應 藥物的副反應包括毒性反應、過敏反應等。副反應的發(fā)生與血液藥物濃度過高有密切的關系。在用藥過程中,要嚴密觀察抗菌藥物的毒副作用,患者用藥反應,尤其要仔細觀察有無副反應[2]。一旦發(fā)生這些副反應,應立即停藥或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為防止過敏反應的發(fā)生,一定要詢問有無藥物過敏史,必要時做皮膚試驗,絕不可忽視,以確保安全用藥。
2.1 由于標本送檢率較低,致使臨床用藥仍以經驗用藥為主,從而導致了廣譜抗菌藥物的普遍使用。雖然廣譜抗菌藥物應用范圍大,但容易產生耐藥、二重感染等,而窄譜抗菌藥物針對性強,不容易產生耐藥性[4]。因此,有多種藥物可供選擇時,應優(yōu)先選用價格低廉、抗菌作用獨特、窄譜、副反應少的抗菌藥物。
2.2 強化對抗菌藥物使用的行政干預措施,嚴格執(zhí)行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同時也應對患者做好耐心細致的宣教,糾正其對抗菌藥物的一些錯誤認識,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理解和配合。
2.3 在醫(yī)院內部制定注射類抗菌藥物使用指南。各科室應根據(jù)常見感染性疾病種類、近期病原菌種類及耐藥狀況制定出合理的、適用的注射類抗菌藥物使用原則,并定期修改。以制度化、規(guī)范化的抗菌藥物使用原則替代傳統(tǒng)的、隨意性很強的用藥方法[4]。同時要加強注射類抗菌藥物副反應的監(jiān)測工作,對近期療效不佳或發(fā)生嚴重副反應的注射類抗菌藥物要暫時停止使用,同時追查原因,為合理使用注射類抗菌藥物提供反面依據(jù)。
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是一項涉及多學科的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包括各級醫(yī)師、護士、藥學、檢驗專業(yè)技術人員等。醫(yī)務工作之間應密切配合,做到安全、有效、合理和經濟地使用注射類抗菌藥物??傊?使用注射類抗菌藥物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其臨床應用十分復雜。但是,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注射類抗菌藥物應用必將會進一步地朝著高效、安全、經濟合理的方向發(fā)展,這也是醫(yī)療事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1] 張情,童德軍.抗生素在傳染科應用的調查.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5):458-459.
[2] 李贊東.注射用抗生素溶媒的臨床使用合理性問題.廣西醫(yī)學,2009,31(9):1373-1375.
[3] 衛(wèi)生部,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總后衛(wèi)生部.抗生素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04.
[4] 陳文光,蔣景華,章澤豹,等.加強抗生素合理應用的管理.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