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忠
1.1 一般資料 本組共100例,男69例(69%),女31例(31%);6~12歲90例(90%),5歲以下10例(10%),最小年齡為4個月,3歲以下特別是1歲以內急性闌尾炎很少見[1]。單純性闌尾炎26例(26%),化膿性闌尾炎40例(40%),壞疽性闌尾炎7例(7%);闌尾穿孔31例(31%);闌尾周圍膿腫5例(5%)。從發(fā)病到住院最長為11 d,最短為5 h。入院到手術時問最長為3 d,最短為40 min。此外,小兒急性闌尾炎的發(fā)病和季節(jié)也有關系,3、4月為上呼吸道感染較多的季節(jié),7、8月為胃腸炎多發(fā)季節(jié),兩個時間段的發(fā)病率比較高[2],共84 例(84%)。
1.2 臨床表現本組的絕大多數表現為腹痛、腹瀉、發(fā)熱、嘔吐等癥狀,其中腹痛為最典型癥狀。年齡比較小的患兒常見表現為哭鬧、拒按,而年齡大的轉移性右下腹痛出現得比較明顯。據統(tǒng)計實驗室檢查白細胞計數10×106/L以上者88例(88%),臨床表現為右下腹痛35例(35%),而其中僅有
21例為典型的轉移性右下腹痛;彌漫性腹膜炎有18例(18%),典型的消化道癥狀(腹瀉和嘔吐)有57例(57%),發(fā)熱的有78例(78%)。
1.3 治療方法與結果 本組100例中手術治療88例(88%),保守治療12例(12%),無一死亡,均痊愈出院。術后腹腔殘余膿腫2例(2%),腸腔粘連2例(2%),切口感染4例(4%)。
2 討論
2.1 診斷急性闌尾炎的早期診斷為治療提供準確依據,有經驗的外科醫(yī)生對闌尾炎的臨床判斷準確率達97%,而年輕醫(yī)師的準確率僅約83%,兩者差別還是較明顯[3]。為了更好地診斷,臨床醫(yī)生必須熟悉小兒急性闌尾炎的早期癥狀和體征。在診斷中注意以下幾點:①患兒早期全身癥狀較嚴重,發(fā)熱出現早,白細胞增多,一般在15000左右,中性核增多。體溫可達39℃ ~40℃,甚至出現抽搐、寒戰(zhàn)、驚厥。不能排除闌尾炎的患兒應留院嚴密觀察。當患兒入睡時邊輕拍患兒身體邊搖晃,如果患兒表示抗拒或哭啼時應提高警惕并反復檢查;②消化道癥狀常比較明顯和突出。嘔吐則常為首發(fā)癥狀,嘔吐持續(xù)時間長,程度較重,患兒可因大量嘔吐,不能進食而產生脫水和酸中毒。有時可憂郁腸道炎癥刺激腸蠕動過快而出現腹瀉[4];③壓痛和肌緊張壓痛點多在麥氏點的上方。小兒腹壁薄,又欠合作,不易判斷肌緊張程度。嬰幼兒盲腸位置高,活動性大,其壓痛點偏內上方。腹部體查時應輕柔和仔細檢查,并上下、左右對比。如果反復檢查均可發(fā)現右下腹壓痛明顯,患兒表情痛苦、哭鬧、拒按,好動,則對確診有很大幫助。腹腔穿刺術檢查可協助診斷腹膜炎;④肛門指檢,可發(fā)現直腸右壁敏感,如闌尾穿孔盆腔積膿時,指診可感到直腸周圍組織水腫肥厚,壓痛明顯;⑤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發(fā)病率較高,這些疾病可能是小兒急性闌尾炎的發(fā)病誘因。本組有35例患兒在闌尾炎發(fā)作前一周都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再有急性闌尾炎的臨床表現;⑥急性闌尾炎化膿、穿孔塊,容易引起腹膜炎,所以,在沒有完全診斷時,也可行闌尾切除術。
2.2 治療 鑒于小兒急性闌尾炎一些特點,要求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并且要恰當選擇適應證;①卡他性或早期輕型化膿性闌尾炎,發(fā)病時間短可先保守治療,常選用甲硝唑、青霉素和三代頭孢等抗生素;②闌尾包塊和闌尾周圍膿腫,原則上宜采用非手術療法,常用甲硝唑、青霉素等,但若體溫繼續(xù)升高,腹部體征更加嚴重,并行實驗室及B型超聲檢查,則必須及時行手術;③重型化膿性闌尾炎和壞疽性闌尾炎宜行手術治療,術后需清理腹腔,必要時腹腔引流;④梗阻性闌尾炎(包括糞石、蛔蟲、粘連狹窄)宜選手術治療,包裹粘連不明顯應以清除,但應避免暴力分離粘連;⑤闌尾穿孔性腹膜炎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術后也必須清理腹腔,必要時放置腹腔引流管,并發(fā)腹膜炎的患兒半數以上有革蘭氏陰性桿菌及厭氧菌混合感染,可選用氨芐青霉毒、慶大霉素及甲硝唑。對中毒癥狀較重者可選用丁胺卡那霉素或頭孢類抗生素;⑥術前、術中和術后均應及時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⑦手術切口采用麥氏切口,本組麥氏切口有71例(71%)。對壓痛部位偏離麥氏點者,可選在壓痛最明顯的部位,對伴有彌漫性腹膜炎及粘連性腸梗阻者,多選右下腹探查切口;⑧闌尾殘端的處理:本組采用殘端結扎加八字縫合包埋10例(10%),闌尾已壞死液化而未作包埋縫合處理5例(5%),殘端結扎加荷包埋入63例(63%)。荷包大小和8字縫合要適中,能將殘端包埋,同時注意縫針不能穿透入腸腔,以穿過腸壁漿肌層為宜。殘端應避免觸碰切口及周圍腸壁,否則易引起切口感染或殘株炎等并發(fā)癥;⑨停用抗生素的指征是:患兒體溫正常3d以內,腹部無壓痛,無包塊,白細胞恢復正常。
[1]李正,王慧貞,吉士俊.實用小兒外科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837-838.
[2]佘亞雄.小兒外科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79:430-431.
[3]孫冰峰,付強,王成虎,等.12歲以下小兒急性闌尾炎手術治療臨床分析.中國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01,(6):701.
[4][美]DoC薩比斯頓.曾憲九,譯.克氏外科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3: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