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陸
青光眼是一種不可逆的常見致盲性眼病,常規(guī)青光眼小梁切除術目前仍然是治療青光眼的主要方法。據(jù)報道青光眼濾過性手術的成功率僅為70%~90%,而術后淺前房的發(fā)生是它最常見的早期并發(fā)癥之一,如處理不及時,會導致角膜失代償、虹膜粘連、白內(nèi)障加重、惡性青光眼甚至失明等嚴重后果?,F(xiàn)將其原因及治療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2年6月至2006年8月共行青光眼小梁切除術96例128眼。其中男56例,女40例。年齡35~79歲,平均57歲。其中急性閉角型青光眼67眼,慢性閉角型青光眼39眼,開角型青光眼22眼。
1.2 治療方法
1.2.1 保守治療 首先采用散瞳劑,散瞳防止虹膜前后粘連,每日應用復方托吡卡胺(美多麗-P)快速散瞳或1%阿托品眼水滴眼。同時采用在濾過泡相對處墊一小棉卷,用膠布固定好然后用繃帶輕輕加壓包扎。注意不要壓迫角膜,以免角膜變性渾濁。每日20%甘露醇250 ml加入地塞米松5~10 mg,連續(xù)5 d靜脈滴入。如果眼壓很低,每日球后注射地塞米松5 mg,連續(xù)3 d。一般治療3~5 d前房即可形成。
1.2.2 手術治療 如果保守治療效果不佳,一般是在治療5~7 d后,前房注入黏彈劑,注入量以角膜與虹膜分離開,周邊部形成為宜,以加速前房形成。對結膜瓣滲漏或破裂者,立即在顯微鏡下重新加固縫合。惡性青光眼者,可行睫狀體冷凝術。因脈絡膜脫離引起的淺前房者,采取脈絡膜上腔放液、前房注入黏彈劑等手術治療,術后前房形成良好。
2.1 淺前房發(fā)生情況 本組96例128眼,淺前房發(fā)生39例47眼,發(fā)生率為36.7%。按Spaeth分級:淺Ⅰ度:中央前房形成,周邊虹膜與角膜內(nèi)皮相接觸。淺Ⅱ度:除瞳孔區(qū)外,全部虹膜面均與角膜內(nèi)皮相貼。淺Ⅲ度:前房消失,晶體前囊和全部虹膜面均與角膜內(nèi)皮相貼。淺Ⅰ度32眼(68%),淺Ⅱ度11 眼(23.4%),淺Ⅲ度4 眼(8.5%)。
2.2 淺前房發(fā)生原因及處理 47眼中結膜切口滲漏11眼(23.4%),7眼經(jīng)加強散瞳,加壓包扎后前房形成良好,4例結膜切口重新對位縫合后前房形成;濾過過盛29眼(61.7%),均經(jīng)持續(xù)散瞳、加壓包扎后前房恢復,脈脫5眼(10.6%)3眼經(jīng)雙眼加壓包扎,全身或局部使用激素、擴瞳、高滲脫水、維生素C刺激房水分泌,前房形成良好,2眼行脈絡膜上腔放液 +前房形成術。
持續(xù)性淺前房是青光眼濾過手術后的早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約為4.8%~70%。一般認為術后1~2 d內(nèi)前房略淺是正常狀態(tài),隨著結膜瓣、鞏膜瓣的愈合和房水分泌恢復正常,前房逐漸形成,術后4~5 d內(nèi)應恢復正常深度。如果超過7天前房仍極淺或未形成,則應考慮為術后持續(xù)性淺前房,如不及時處理可致很多并發(fā)癥,如角膜水腫、變性、虹膜前后粘連、房角閉塞、并發(fā)白內(nèi)障、濾過泡消失等。
3.1 青光眼濾過術后淺前房的原因分析 濾過作用強,引流過分通暢常與濾過切口較大有關,我們?yōu)V過切口常規(guī)長為4 mm,寬1.5 mm,但不同的術者略有差異,切口過大,房水引流充分,濾過作用太強,術后淺前房的機會就多,臨床表現(xiàn)濾泡大而彌漫隆起,眼壓較低,用棉簽或指壓濾過泡,前房有加深的趨勢。結膜瓣破裂、穿孔或線結過松的淺前房,再手術過程中,銳性手術器械碰傷結膜,高齡患者結膜脆弱較薄出現(xiàn)裂口,結膜過度牽拉出現(xiàn)損傷結膜瓣縫合過松或過緊,縫合時結膜內(nèi)卷等。檢查時,結膜囊內(nèi)滴入熒光素,可見從破口處有淡綠色液體滲出,壓迫眼球下方看上方結膜瓣處更為清楚。脈絡膜脫離引起的淺前房則無濾泡形成,瞳孔不易散大,眼底周邊可見一個或數(shù)個棕灰色隆起,多數(shù)在切口附近,發(fā)生在術后1~2周內(nèi),術后前房不形成或形成后又消失,大量液體積聚在脈絡膜上腔而引起。另外手術切口不適宜,術中切口過后或操作不當,使前房與睫狀體上腔溝通所致。
3.2 低眼壓性淺前房的處理 術后持續(xù)性淺前房或前房不形成,原則上越早治療越好,因為虹膜與角膜接觸的時間越短,前房周邊粘連的機會越少,房水能保持通暢。有報道淺前房持續(xù)23 d,恢復后仍建立有效濾過泡。隨訪3年眼壓維持在正常范圍。但大多數(shù)病例發(fā)生虹膜周邊粘連的程度與范圍,與淺前房持續(xù)的時間有關,因此,要及時的找出淺前房的原因,針對病因進行及時的治療。大多數(shù)病例可用保守治療恢復前房,保守治療無效則應手術治療。特別是黏彈劑在濾過手術中的應用,有明顯的保護角膜內(nèi)皮的作用。為了避免術后淺前房,我們認為預防也非常重要,首先術前積極控制好眼壓,術中正確掌握切口的部位和大小,術中讓房水緩慢流出防止眼壓突然下降,術中應用手術顯微鏡,適當縫合鞏膜瓣,對合縫好結膜瓣。術后嚴密觀察前房的情況,及時地散瞳,應用皮質(zhì)類固醇藥物。或者在手術完成時,注入黏彈劑,以助前房形成,應用現(xiàn)代的手術方式,減少術后淺前房的發(fā)生。
[1]周崎,趙家良.青光眼術后淺前房的原因及處理.眼科,2000,9:3.
[2]孫興懷,嵇訓傳.青光眼濾過術后淺前房原因探討.中華眼科雜志,1995,31:39-41.
[3]何守志.臨床眼科學.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1032-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