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桂民 金保偉 付成高
(蒼山縣蔬菜發(fā)展管理局)
冬春拱棚辣椒是蒼山縣的主要栽培模式之一,目前已達到1.6萬hm2,該種模式辣椒生產投資低、操作方便、效益好,深受農民的青睞。為了更好地指導菜農發(fā)展該種植模式,現將主要技術整理如下:
選用優(yōu)質、高產、抗病、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商品性好的品種。可選蕭新、抱春、報曉、洛椒、墨玉5號等。
上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清除植株殘體,并帶出田外集中處理,以壓低有害生物基數。
整地要求平、細、凈,深翻25~30cm,結合整地每667m2施充分腐熟的優(yōu)質有機肥4000~6000kg、磷酸二銨20~25kg、硫酸鉀10~15kg。
采用高畦雙行栽培,以利于灌溉和管理。大行行距70~80cm,小行行距45~55cm,株距25~35cm。
種子質量要達標準中2級以上要求。即純度為95%,凈度為98%,發(fā)芽率為85%,水分為7%。
冬春拱棚栽培辣椒,播種期為11月上、中旬,苗齡80d左右,于2月上旬定植,3月份始收。
3.2.1 種子處理
將種子晾曬后,放在清水中漂去秕籽,搓洗沖凈種子表面粘液,撈出后放在55℃的溫水中不斷攪拌,待水溫降到30℃時,停止攪拌,再浸泡5~6h撈出瀝干水后用10%的磷酸三鈉和500倍的高錳酸鉀溶液分別浸泡10min,撈出用清水沖洗后放在干凈的潮濕紗布或毛巾中催芽。
3.2.2 催芽
將浸好的種子,撈出后反復搓洗種子表皮的粘液,并用水淘洗,洗凈粘液,直到無辣味后進行催芽。把催芽的種子裝入清潔的塑料質或瓷質容器中,容器深度在15~20cm,上面蓋濕布。胚根突破種皮后即可播種。
3.2.3 培育無病蟲適齡壯苗
3.2.3.1 育苗場地。育苗場地應與生產田隔離,用日光溫室、陽畦、溫床育苗。
3.2.3.2 營養(yǎng)土配制。用4份充分腐熟的優(yōu)質有機肥和6份近3~5年內未種植過茄科作物的園土或大田土混合后過篩,過篩后每m3加草木灰4~5kg。
3.2.3.3 營養(yǎng)土消毒。每m3用50%多菌靈80g,DT100g再加綠享一號或綠享二號殺菌劑10g混勻。
3.2.3.4 采用護根育苗。利用營養(yǎng)缽、紙袋、營養(yǎng)土方等護根措施進行育苗,以利于保護根系,縮短緩苗期。
3.2.3.5 苗期管理。適期分苗,適當放風煉苗,防止徒長;及時防治苗期病蟲害;發(fā)現病弱苗及時拔除。由于辣椒植株易木質化,所以在育苗過程中可適當少蹲苗或不蹲苗。由于育苗期正處于寒冷季節(jié),防寒保溫是苗期管理的關鍵。播種至出苗期間,白天控制在25~28℃,夜間18~20℃,經過3~4d即可出苗。出苗后降溫,白天溫度控制在20~25℃,夜間15~18℃,地溫不低于10℃,避免秧苗徒長。要根據土壤濕度澆水,每次澆水后,要及時中耕,中耕要淺而適宜,防止傷根。
3.2.3.6 壯苗標準。株高15cm,莖粗0.4cm以上,8~10片真葉,葉色濃綠、葉片肥厚,90%以上的秧苗現蕾,根系發(fā)育良好、無銹根,無病蟲害和機械損傷。
每667m2棚用硫磺粉0.25~0.5kg、百菌清30g,拌上鋸末分堆點燃,然后密閉熏蒸一晝夜再放風,無味時使用。
選擇晴天上午定植,采用暗水栽苗法。先開穴、澆水、放苗、覆土,冬春茬要蓋地膜。栽植深度以苗坨表面與地面相平為宜,不宜深栽。保持棚內畦面平整,做到表土疏松,不干不濕。按行距50~60cm、株距25~35cm定植,密度為5000~6000株/667m2。
緩苗前,以保溫保濕為主。如無地膜覆蓋,可進行中耕,以提高地溫,一般中耕3~4次。第一次中耕深一些,隨著根系的生長,中耕深度減小,且距植株距離加大,以免傷根。當心葉開始生長或有新根出現時,則證明已經緩苗,這時可適當降溫降濕。緩苗后至開花前,一般不澆水,在干旱時澆小水。當門椒長到3cm大小時,視植株長勢和肥力狀況結合中耕進行施肥。對于覆蓋地膜的,采用膜下暗灌,隨水施肥。同時可結合用藥噴施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
5.2.1 溫度管理 隨著天氣的轉暖加大通風量,前期以防寒保溫為主;后期以通風防高溫危害為主。白天以20~25℃為宜。當拱棚頂部通風量不足時,可將底腳揭開(放底風)加強對流;當外界最低溫度穩(wěn)定在15℃時,夜間也要適量通風;當穩(wěn)定在18℃時可將前沿薄膜卷起固定在前橫梁下。
5.2.2 肥水管理 此期肥水管理仍很關鍵。澆水可參照結果前期的管理要求,只是隨著氣溫的升高,更應勤澆水,通過澆水降低地溫,調節(jié)氣溫。一般每5~7d澆水1次。澆水改為明溝澆水。一般門椒采收后追肥1次,以后可酌情進行追肥,每隔2~3水進行一次追肥,共追3~4次,每次施氮、磷、鉀三元復合肥10~15kg。
5.2.3 植株調整 重點是防植株倒伏。拱棚中生長的辣椒,生長旺盛,株形高大,枝條易折,為操作方便和利于通風透光,可用塑料繩吊或在畦壟外側用竹桿水平固定植株,防止植株倒伏。同時及時將二杈或三杈下的小杈摘除;門椒結果期,要根據稀密進行合理打杈留枝,以利通風透光。中后期還應及時摘除病葉、黃葉、老葉來改善通風透光狀況,必要時還要進行疏花疏果。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針對不同防治對象及其發(fā)生情況,根據辣椒生育期,分階段進行綜合防治,優(yōu)先采用農業(yè)措施、生物措施、物理措施防治,科學、合理采用化學農藥防治。
6.1.1 加強苗床管理,看苗適時適量放風,培育適齡壯苗,提高抗逆性;平衡施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少施化肥;及時清除病苗,清潔苗床。
6.1.2 對生長勢強而高大的植株應當進行支架防倒伏。進入炎熱季節(jié),植株生長茂密時,隨時剪去多余枝條或己結過果的枝條,并疏去病葉、病果。
設置防蟲網。防止蚜蟲、潛葉蠅、粉虱等害蟲進入。防蟲網可直接罩在棚架上。一般選用30目的防蟲網。
6.3.1 病害 病毒病可噴施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或抗毒劑1號200倍液。疫病可用64%的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炭疽病噴施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菸】捎肈T可濕性粉劑400倍液灌根;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根腐病可用惡霉靈灌根。
6.3.2 蟲害 蚜蟲可用吡蟲啉、四季紅等藥劑進行藥物防治。
以采收嫩果為主的辣椒,當果皮變綠色,果實較堅硬,而且皮色光亮時,即可采收,從開花到采收,一般20d左右。對于采收成熟椒(即紅椒)的,待果色轉為紅色或暗紫色時采收。采收工具和包裝運輸用具應清潔衛(wèi)生。一般辣椒每667m2產量為3500kg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