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玥
(哈爾濱師范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人類文明進入二十世紀以來,計算機技術方興未艾,二十世紀后期,互聯(lián)網文化迅猛發(fā)展,于是,以計算機和Internet為主要依托的現代教育技術便新月異地發(fā)展起來,從而對傳統(tǒng)教育模式形成了強大的沖擊,迫使學校和教師逐步改變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方式。目前,以計算機為主要工具的多媒體教育技術正在走入課堂。在高校中,不同學科對多媒體教育技術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一般來說,理工科與多媒體教育技術有天然的親和性;應用社會科學學科對實用性很強的多媒體教育技術也比較敏感;唯傳統(tǒng)的人文學科顯得比較遲鈍。那么處于理工與人文學科中間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yè),又將在教學中如何應用與反思多媒體教育技術呢?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yè)的文學課程以往采用的教學方法,就是數千年未曾變化的極其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講人,以學生為聽眾,教師通過講述的方式引導學生閱讀文本作品,分析、鑒賞、誦讀、背誦、仿作等等。這種方法延用既久,則師生皆習以為常,甚至還會“感覺良好”。但是隨著學?,F代教育環(huán)境的迅速改善,多媒體教學勢必成為主流教學手段。如繼續(xù)保持著不即不離、以不變應萬變的保守態(tài)勢,就會有明顯的落伍之感,就會感覺到不去更新教學手段的壓力。畢竟多媒體教育技術已經進入了課堂,先行者必先得利。問題是在新技術面前,如何做到適者生存。所以,在教學中如何運用好多媒體教育技術,如何處理好以計算機為基礎的多媒體教育教學與傳統(tǒng)電教媒體教學的關系問題,就成為了優(yōu)化教學,使教育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的重要問題之一。
在實際的教學中,多媒體教育技術的確為教學手段的改革提供了優(yōu)越的條件。一是教學效率大大提高。由于不用寫黑板,教師可以集中精力演講,知識傳輸速率通??梢蕴岣咭槐叮幢闶钦疹櫟綄W生做筆記的速度,至少也能提高百分之五十。教師還免去了板書之勞累。第二,教學質量大大提高。由于所講內容都已經事前寫好,就大大避免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臨場之口誤、遺忘、甚至知識錯誤的情況發(fā)生。第三,學生會覺得學習形式比較新穎,如果教師能利用不必板書所節(jié)省的時間,多和學生進行雙向交流,則教學氣氛就會更加活躍。
這主要表現在多媒體教育技術在電編專業(yè)教學應用中的特殊個性。
多媒體具有呈現客觀事物的時間順序、空間結構和運動特征的能力。對一些在普通條件下無法實現或無法用肉眼觀測得到的現象,可以用計算機以生動直觀的形式模擬出來,增加學生對抽象事物的理解與認識,增進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教學中,對于中國古代文學發(fā)展史相對枯燥,抽象的概念,復雜的變化過程,以內容生動、圖像逼真、聲音動聽的教學信息表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身臨其境,進入角色,仿佛置身于歷史長河中。計算機多媒體的表現形式多樣,可以是文本、圖像、聲音、視頻等各種單一形式或者幾種形式的組合,因此具有很強的表現力。
計算機多媒體重要的特點是具有人機交互的能力。它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和從屬的地位,給學生以自主權。如在電編文學課教學中,計算機能夠呈現例如文本的容量很大的教學信息,學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特點和水平來選擇文本內容和學習路徑,使學生在大量閱讀文本的基礎上進行文學鑒賞和文學批評,變被動讀文本變?yōu)橹鲃幼x文本,獨立自主進行文學欣賞。學生可以通過興趣進行自我調整,為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供必要的條件。
劉勰《文心雕龍》有“視通萬里”“思接千載”句,強調了人的思維力想象力之奇妙。文學作品常常留下許多藝術空白,如虛筆、間隙、跳躍、省略、無言、殘缺等,以造成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藝術效果。這些藝術空白,需要學生去合理地填補擴充或延伸。由于計算機多媒體具有處理文字、圖形、圖像和聲音的綜合能力,它集中了電影、電視、幻燈、錄像等教學媒體的優(yōu)點,而且還具有接受反饋的特性,所以多媒體可以幫助學生驅譴想象予以填補充實,更好的領悟作品。
多媒體教育技術的優(yōu)勢是傳統(tǒng)電教媒體無法比擬的,但是任何一種媒體都不是萬能的,我們不能期望某種媒體會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問題,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多媒體教育技術與傳統(tǒng)電教媒體之間的關系并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無絕對的替代性,計算機多媒體的出現并不必然是針對替代某種傳統(tǒng)媒體的,盡管計算機多媒體在某些側面上和功能上可以包含或覆蓋傳統(tǒng)電教媒體,但由于各種媒體之間的功能特色不同,新與舊之間不表現出絕對的替代性。而且目前,傳統(tǒng)電教媒體在教育教學中仍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
幻燈、投影以表現靜止畫面和文字為主,增強直觀形象教學。幻燈片、投影片使用靈活方便,制作工藝簡單,教學中可讓學生參與幻燈片的制作,既加深了學生學習的印象,又鍛煉了電編學生影視技術的基礎。
錄音目前仍多用于語言教學,并發(fā)展成為語言實驗室。教師可以方便地利用語言實驗室對學生進行語言的各種教學和訓練活動。電編學生將來有一部分從事主持編導工作,語言的訓練尤為重要。
電影、電視是視聽兼?zhèn)涞木C合媒體,能夠表現事物的運動和變化。通過特技,慢速、快速攝影可以使連續(xù)的時間延長或縮短,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廣闊的表現領域。電視錄像教學給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帶來了蓬勃生機,尤其在文學名著的影視改編教學中起到重要作用。
所以,在以課堂教學為主的電教媒體應用上,媒體的效能并不與其技術的先進性成比例,各種媒體既各有所長,又各有其短,且各種媒體的特點和功能也會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得到發(fā)展和更新。在教學中,只有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對象的特點,取各種媒體之所長,避其所短,互相補充,才能充分發(fā)揮各種媒體的最大效益,取得最優(yōu)化的效果。目前各種教學媒體能夠同時并存的局面就充分說明了沒有“萬能”的媒體,也沒有“無能”的媒體。媒體之間具有很強的互補性。這正是多種媒體綜合運用的實質所在。
傳統(tǒng)電教媒體的綜合運用,能充分發(fā)揮各種電教媒體的功能,實現優(yōu)勢互補,相得益彰,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要綜合運用電教媒體教學,首先要對各種媒體的各種功能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并能熟練地運用它,才能巧用活用。其次,選擇何種媒體運用于教學,還要符合兩個原則:教學需要原則和媒體的功能性原則,亦即運用這一電教媒體能否符合這一特定教學的需要,達到這一特定教學的目的。比如,在四大文學名著講解中,可以選用電視錄像連續(xù)的播放出來,讓學生對文學作品中的創(chuàng)作背景、人物形象有更直接的了解和認識。
攝像,錄像,錄音,廣播,閉路電視等多種媒體的綜合運用,才有了電編專業(yè)的演播室,這是傳統(tǒng)電教媒體綜合運用,優(yōu)化組合的例子。由此可見,通過傳統(tǒng)電化教育媒體的綜合運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仍將是一個無限廣闊美好的前景。所以如何在大形勢下既應用好多媒體教育技術,又能夠發(fā)揮傳統(tǒng)電教媒體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優(yōu)化教育教學效果,是一場意義深遠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