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芬
(晉中職業(yè)技術學院,山西 晉中 030600)
隨著現代科技化的迅速發(fā)展,人們的審美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彩,面對眼前的世界眼花繚亂,那么就素描而言,它作為一門很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隨著教學體制的不斷發(fā)展,它存在怎樣的現狀?為適應社會的要求,它將做怎樣的轉變?
素描從廣泛意義上講,可以理解為單色的繪畫形式,這是在西方逐步形成的概念,它起源于歐洲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而17世紀波侖亞學說的創(chuàng)立,則奠定了素描教學體系。從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體制的改革和文藝政策的調整,帶來了藝術體系的深刻變化,也為素描教學的改革開放提供了一定的空間,同時西方的文化也不斷深入中國,但西方文化范圍的素描在中國只有幾十年的歷史,中國高等藝術教育的歷史也并不長,素描教學改革在曲折和反復中不斷發(fā)展,人們的觀念意識也表現出多重性,反映在素描教學中也出現很多不完善的現狀。
1.2.1 學生缺乏想象力與靈活性,阻礙了其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
在過去的素描教學中,以描繪現實客觀存在的對象為前提,過于注重素描的寫生和基本功技法的訓練,造成了學生被動地表現事物,把注意力集中在真實再現對象本身上。繪畫學科如此,設計學科亦如此;使學生很大程度上缺乏對事物的理解、想象和創(chuàng)造。在中國素描作為藝術類院校高考的應試科目,許多考生為了考試,一天到晚埋頭于書本,所學的一切知識只是目的性極強地為了應付考試,失去了對素描本身的追求,思想上變得很盲目,而沒有靜下心來好好思考,也難以對繪畫本身投以一定的激情,那么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又何談發(fā)展;在以往的設計學科中,素描作為一門基礎課,教師只是擺一組靜物,讓學生客觀的描繪下來,而沒有重視對其本身專業(yè)的學習,在表現對象形式上很單一,缺乏設計理念和創(chuàng)作觀點??梢?,在素描的訓練過程中更多的是培養(yǎng)了眼和手的協(xié)調性,而忽略了腦應用,忽略了素描的創(chuàng)造性、思想性的一面。
1.2.2 學生知識面窄,眼界不開闊
在中國,很多從美術高考升入到大學的學生,在思想上還沒有形成一定的轉變,仍然繼續(xù)著美術高考的那一套,整天待在畫室畫一些呆板陳舊的東西,不走出畫室去了解社會了解自然,認為只要畫好畫就可以了,忽略了美術理論的學習,忽視了畫畫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有一些有才氣的學生憑直覺畫了一些像樣的作業(yè)之后,便覺得畫素描是件很簡單的事情,于是再也不愿意沉下去研究素描本身的規(guī)律;也有一些學生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但只局限于模仿某某大師的手筆,盲目追求個人風格,不肯下功夫學習,這樣一來,勢必會造成他們視眼狹窄,藝術修養(yǎng)將難以提高,而這種狀態(tài)下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也很難成為有創(chuàng)新的畫家。
1.2.3 課程設置與所學專業(yè)的不合理
在中國的許多美術院校中,專業(yè)課程設置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問題:如課程內容與實踐脫節(jié)的現狀;專業(yè)課的課時安排的不合理性;專業(yè)課的定向出現偏差等。這一點在素描課上表現為:①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如很多美術與藝術設計院校,在其素描基礎課程的學習上都沿用純美術的那一套,美術學與藝術設計學它們雖同屬于視覺藝術,但在其主功方向上卻有很大的不同,它們有著自己獨特的學科特點,因此純美術都不是它的主攻方向和核心能力;②素描課時安排不合理。在很多設計類學科中,基礎素描課時分量很少,課時的分配在設計軟件課程上占主要部分,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有很多學生雖然在電腦軟件應用上很精通,但思路上卻很空洞,設計出的作業(yè)多的是技術處理,少的是對事物的創(chuàng)新和想象力,對事物缺乏一定的審美力,大部分學生素描基礎差,而基礎素描課時少、時間短,在還沒有對素描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掌握后,就開始學習設計軟件了,這樣長此以往,必然會引起教學質量的滑坡,影響學生的發(fā)展,由些可見,基礎課素描的深入和開展應該重視和警惕起來。
1.2.4 素描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將越來越被電腦所取代
隨著社會的迅速發(fā)展,新時代的產物:攝影、多媒體、電腦設計的不斷出現,素描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將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藝術設計教育的主要方向應該放在如何對新技術的掌握上,因為攝影的技術、電腦的圖像處理和變化效果都遠勝于人的手繪,以往的以造型為主的素描課程將來可以被新媒體技術所取代。在設計素描教學中,也有人認為就是不學素描也照樣可以進行電腦繪圖,何必浪費時間去學素描呢?那么,素描作為一門基礎課,它還有存在的意義嗎?實踐證明,無論是美術教育還是藝術設計教育,素描將發(fā)揮著它本身無法被取代的作用。
一般來說,素描能力的高低,也會引申到其他門類的學習之中。這是因為,素描訓練不僅是眼和手的協(xié)調訓練,更是眼、腦、手三維一體的綜合訓練,最終結果是全面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訓練。正如德加所言:“素描畫的不是形體,而是對形體的觀察?!边@里的觀察是指精神層面的,它是思想的、精神的、文化的,因此教師對學生才能的挖掘應該是在創(chuàng)造性思維上下工夫,在素描教學過程中應不斷注入新的教學理念。同樣是描繪物象,但已不僅僅是教學生如何表現,而是以認識理解對象為途徑,一方面培養(yǎng)造型能力,更重要的是以帶有某種主觀色彩的表現手段去表現事物,擺脫過去素描教學中的被動性、盲目性,挖掘學生對形態(tài)造型上的不同探索,強調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方式去分析和表現,目的在于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神經,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審美意識,通過強化主觀意識和藝術想象力的訓練,來提高對形體綜合設計的創(chuàng)造能力,并通過素描的形式得以充分表現。
要對素描進行深化以及有個性的表現,就要走出畫室,師法自然,潛移默化地熏陶我們的思維,開闊我們的視野。自然界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她有著豐富多彩的原料,激發(fā)人類無盡的想象和表現。從古至今,我們可以看到,人類的無數發(fā)明以及文學、繪畫、設計作品有很多是從自然界中獲得靈感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如著名的畫家達芬奇其代表作《蒙娜麗薩》,它的素材就來源于一位普通婦女形象;法國19世紀最出色的風景畫家柯羅,大量的著名作品都是取源于大自然;影晌至今的藝術流派——印象派,他們提倡戶外寫生,走進大自然并創(chuàng)立了以光源色和環(huán)境色為核心的現代寫生色彩學,直至現在美術學院教授的色彩理論知識均源于印象派對色彩的研究成果。自然是偉大的,它是我們學習的藝術寶庫,因此,在素描教學中,一定要安排學生多出外寫生,作為教師應擺脫舊觀念的束縛,大膽創(chuàng)新,激活學生的思路,進而能設計出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作品;并采用多元化的方法教學,為今后的素描教學拓展更為廣闊的空間。
現代藝術教育中出現了各種不同的觀念和多元化的形式,我們也應順應潮流,改變教學中單一的教學模式。各大美術和藝術設計院校都應在基礎課教學上進行大力改革,尤其重視素描教學的改革。在基礎課程素描教學的設置中應當加強:①應強調專業(yè)的方向性。素描教學的課程內容應根據專業(yè)各自的特點和規(guī)律來進行設置,各美術學、藝術設計學院應結合時代的發(fā)展和需求來細化學科,為教學的豐富和多元化提供更大的空間;②應重視基礎課素描的學習。在課時安排上應以加強學生的基礎訓練和必備的基礎知識與技能為基準,發(fā)展學生最終能獨立思考創(chuàng)作的能力為目標,為培養(yǎng)新一代的人才而努力。
無疑地,攝影、多媒體電腦設計技術有著其無法比擬的優(yōu)越性,相對手繪來講,在其制作速度上要快得多,但是再先進的機器也只是人類創(chuàng)造思維的某些部分,它無法替代人類設計創(chuàng)造的全部過程,它只是人類操作的一個工具,它無法超越人的超級智慧,如果過分依賴電腦,它將會使我們的思維變得僵化,降低我們的藝術素養(yǎng),而以造型為主的素描課程可以提高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培養(yǎng)他們的藝術素養(yǎng),如廣告設計、包裝設計、建筑設計、電器設計等等,這些設計造型最初無不是通過設計師的無盡想象,通過大量的素描和設計草圖,將構思一個個記錄下來,并在其基礎上加以變化、延伸,從而產生出許許多多的造型設計產品;素描是根基,若沒有它,任何高樓大廈都無從談起。所以素描與電腦設計不僅僅是一個獨立體,它們之間也和其他事物一樣存在著聯系,而且它們之間的關系也將越來越緊密。
素描教學盡管在發(fā)展進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但就總體水平來說,它將越走越好,它的發(fā)展前景也將更廣闊,讓我們去打下牢固的素描基礎,為將來的藝術之樹增光添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