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蘇 丁正琪/文
泡菜炸野雞湯
——趣話《紅樓夢》食品
江 蘇 丁正琪/文
賈母在大觀園著了風寒,雖然吃了藥好些了,可就是食欲大減,飲食無味。鳳姐、王夫人連忙送來“泡菜炸野雞湯”,賈母嘗了“有味兒”,贊嘆不絕:“我嘗了嘗,倒很有味兒,又多吃兩塊肉,心里很受用。”王夫人笑道:“這是鳳丫頭孝敬老太太的?!辟Z母點頭笑道:“難為她想得好,若還有生的,再炸上兩塊,咸浸浸的,吃粥怪有味兒?!兵P姐連忙答應,命人廚房里傳話,趕快再烹炸送來。
泡菜野雞湯,將野雞除毛抽骨,挖去內(nèi)臟,把凈肉切成薄片,加入雞蛋清調(diào)勻后,再加少量水淀粉和精鹽拌腌一下。用醬油、酸醋、水淀粉、麻油、味精和少許水調(diào)成一碗溜汁。炒鍋上火加熱,放油250 g,將腌過的野雞片下鍋炸一下,用筷子將野雞片劃開,使其不粘在一起,然后撈出瀝油。再將鍋內(nèi)油倒去留少許燒熱,將野雞片下鍋炒1分鐘后,速將溜汁倒入鍋內(nèi)和雞片拌勻,再將香菇、辣椒、泡菜、洗凈切碎的青蒜一起放入鍋中,顛炒幾下,加入熱雞湯燒透即成鮮嫩酸辣“泡菜炸野雞湯”。
泡菜野雞湯,鮮味特別。野雞與家養(yǎng)雞、鴨不同。野雞又稱雉,據(jù)記載漢呂太后名雉,丈夫漢高祖劉邦才改雉為野雞。不過近代野雞的名號也太難聽了,與野雞的漂亮外形及鮮湯并不相稱。我國分布最廣的為環(huán)頸雉,頸下有一顯著白環(huán)紋,雄鳥體長,羽毛華麗,京劇舞臺上武生頭冠上的花翎,就是雄野雞尾毛羽。而雌鳥體型較小,尾短,砂褐色,沒有雄鳥羽毛漂亮,以谷類、漿果、種子、昆蟲為食。如飛禽一樣,肉味鮮美,但善走而不能久飛,易捕捉飼養(yǎng)。
野雞蛋白質(zhì)含量超過20%,高于畜類,且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氨基酸。引起鮮味的谷氨酸含量也很高。蘑菇中含量很高的色氨酸,有特殊鮮味,在野雞肉中也有較高含量。而且野雞各種氨基酸比例恰當,故野雞湯有特殊鮮味,其他肉類難以比擬。據(jù)檢測一只1 000 g野雞中含有 90~400 μg的維生素E。維生素E具抗衰老作用,又有抗脂肪氧化作用,故野雞肉在-18℃冷置1年,也不致酸敗。野雞肉中,肌肉纖維之間有較多的柔軟的結(jié)締組織,脂肪含量很少,但分布均勻,比畜類肉更易消化吸收,味道更鮮美,口感極佳。難怪民間老百姓夸贊:“寧食飛禽四兩,不食走獸半斤?!?/p>
野雞肉肥味美細嫩。野雞有山雞、海雞、錦雞、竹雞、英雞、秧雞、榛雞、鷓鴣等,肉味細嫩可口。還有內(nèi)蒙石雞、云南廣西宗雞、東北松雞等,大都肉白鮮嫩,口味遠勝家畜家禽。烹飪方法得當,也能使野雞更加鮮嫩味美。唐代《食醫(yī)心鑒》記,“野雞肉細切,以面、椒、鹽、蔥白調(diào)和,揉成餅,炙熟,和醋食?!比赓|(zhì)細嫩異常?!都t樓夢》里鳳姐命人用的烹調(diào)方法是,“燉野雞崽子湯”、“燒滾熱的野雞”。幼齡肥壯野雞崽子肉質(zhì)更肥嫩,野雞燒滾熱的湯,火候、燒煮的時間掌握得當,氨基酸在湯中淅出,又不使肉質(zhì)變老。油炸前先以水淀粉沾漿,再經(jīng)溜汁拌炒,燒熱滾透雞湯烹煮,鮮助鮮味,更加鮮嫩。
泡菜是鹽腌大白菜浸鹵水中過冬,或冬日選黃芽白菜、芥菜風干,春天又曬干,加花椒、炒鹽揉腌貯壇鹵水內(nèi)。咸、酸、鮮是烹燒野雞等傳統(tǒng)使用的配菜,改野雞的腥味,助野雞的鮮味,增野雞湯的酸辣味?!跋探摹甭杂兴嵯涛?,真是五味俱全。
泡菜炸野雞湯,既有野鮮味,又有酸辣燙,沾漿炸的野雞片又嫩又爛,是中老年人滋補食療佳品,又是酒席宴會上獨具特色的山珍海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