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尚潔
(山西醫(yī)科大學體育部,山西 太原 030001)
論道家思想對中國傳統(tǒng)武術文化的影響
韓尚潔
(山西醫(yī)科大學體育部,山西 太原 030001)
中國武術之所以博大精深,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它內(nèi)部飽含著豐富的中國古代哲學理論和方法。中國傳統(tǒng)武術文化在其自身的發(fā)展中從道家思想中汲取了許多重要內(nèi)容,對武術自身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從道家本體論與中國傳統(tǒng)武術文化關系的視角進行分析與探討,對傳統(tǒng)武術文化蘊涵的道家思想進行了剖析。
道家思想 傳統(tǒng)武術文化 道論 氣論 天人合一論
道家思想作為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老子、莊子的思想為代表并包括秦漢黃老、魏晉玄學等思想的總稱,其哲學的最大特點是崇尚自然、無為而治。道家思想從形成至今已經(jīng)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它曾為促進中國古代的政治、科學、文化的發(fā)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武術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顆明珠,是中國四大國粹之一。武術經(jīng)歷了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的繼承與發(fā)展,到現(xiàn)在仍然散發(fā)著它獨特的魅力,原因就在于它生長于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中華民族,受到深刻的中國哲學思想的影響,也就是說中國傳統(tǒng)哲學文化為中國傳統(tǒng)武術理論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才使得中國傳統(tǒng)武術文化體現(xiàn)出濃厚的民族特色。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與其它事物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當然武術也不例外。它的變化發(fā)展過程受到了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想尤其是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學說的影響,這些不僅可以從武術的運動方式、技術理論、訓練手段中可以看出,而且在武術精神及其運動理念中也都深刻的體現(xiàn)出來。
溫力先生認為:“武術的民族特色不僅表現(xiàn)為中華民族對武技的理解和運用,而且也表現(xiàn)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質,包括思維特點、欣賞習慣、感情意志、理想道德觀等等,這些不僅影響到了中國武術技術的風格特點,并且影響到了武術技術體系的形成”。所以要真正了解和領悟武術的精神,就必須深入的分析研究其內(nèi)在包含的中國哲學思想文化內(nèi)涵。中國幾千年的哲學思想體系中影響最大的莫過于儒家、佛家和道家,但是從這三種哲學思想的地位來看,道家思想的地位是最重要的。因此,可以說,道家思想是整個傳統(tǒng)文化的哲學基礎,是影響整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因素。
英國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也有過精辟的論述:“道家對大自然的思考與探究,奠定了中國古代科學基礎”。中國武術的各個方面都與道家哲學思想存在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道家思想是非常博大精深的,在各個發(fā)展時期的觀點也不完全相同的,各個代表人物的觀點也不盡相同,但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是不變的,這就是道家的本體論。哲學中所說的本體論,主要是探討何為萬物之本源的問題,道家的本體論主要表現(xiàn)在道論、氣論、天人合一論這三個方面,而這三方面是中國武術文化形成的主要理論基礎。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中國武術哲學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離不開道家思想的核心作用。
道家的創(chuàng)始人相傳是春秋時期的老子,老子認為“道”是宇宙萬物之本源。中華武術吸收了這一思想,認為“道”也是武術的最根本的本質特征。道家認為,“道是萬物之始,萬物之宗”。而武術理論中的“一招變?nèi)f招、萬招歸一”的理論思想正是從“道”的思想中領悟而來?!耙徽凶?nèi)f招、萬招歸一”的思想指的是武術的動作是從原始單一的進攻防守動作,按一定的路線演變成千萬個技術動作,而千萬個技術動作又通過長期演練最后達到形成一種形神合一。這種形神合一就是武術訓練階段的至高境界。
“道”的觀點首先是由老子提出的,老子關于“道”的學說是宇宙生成論,即“道”是世界萬物的總根源,演化出了天地萬物;同時又是本體論,即“道”是世界天地萬物的總根據(jù)。道生萬物,萬物歸于道,拳術理論也是如此,武術種類雖然千變?nèi)f化,而它們包含的道理是相通的。這種思想將中國武學的理念推至了最高頂峰。所謂武學最高境界實質也就是擺脫武術招式的束縛,這也就是俗話所說的“無招勝有招”。追求武術的本質和“悟性”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經(jīng)過日積月累的實踐、摸索才能“得道”。“道”生成了萬物,是萬物存在的根據(jù)。那么,“道”是怎樣進行活動和遵循什么樣的法則行事呢?老子提出了“道法自然”的命題,他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謂道法自然,就是不違背自然,一切順應自然。老子主張人們的思想行為應該像道一樣“生而不有,為而不悖,長而不宰”,就是說道生養(yǎng)萬物,哺育了萬物,而不占為己有,有所作為而不居功自恃,成長了萬物卻無意做主宰。萬物自相治理,不加任何干預。從形式上看,道是無為的,自然而然的,這充分體現(xiàn)了“道法自然”。
在先秦時期,人們對宇宙的認識比較模糊,道家學派雖然提出“道”是宇宙萬物的本源,仍尚未能給道一個合適的命名。道家為了表述本體觀,用“氣”字來代表萬物的根本,來體現(xiàn)“道”。莊子繼承和發(fā)展了老子的思想。“氣”是莊子對老子“道”的具體化。莊子認為,構成宇宙的本體是陰陽之氣,萬物的生成,是陰陽之氣的聚合,而萬物的滅亡,則是陰陽之氣的離散?!皻狻痹谖湫g中占有重要地位,俗話說內(nèi)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氣被看作是武術的根本,是武術的本體與精華所在。氣與養(yǎng)生更為密切,氣是武術養(yǎng)生的重要理論基礎。莊子本人也非常注重養(yǎng)生,他的養(yǎng)生基本方法是“心齋”與“坐忘”。道家認為:氣是構成、維持、充養(yǎng)人體和生命活動的根本物質。武術養(yǎng)生是以養(yǎng)氣煉氣為主旨。武術養(yǎng)氣皆不外通過靜心平息,存養(yǎng)氣息,以求全身內(nèi)氣凝聚充盈于丹田,太極拳的“氣沉丹田”、形意拳的“聚氣于丹田”、少林拳的“氣貫丹田”等,將養(yǎng)氣煉氣法融入站樁的“樁功”練習,以意念引導氣息,配合勁力的聚蓄、運轉、爆發(fā)的勁力練習等,都是武術內(nèi)氣煉法。
道家認為精、氣、神是人體生命活動最基本的物質,故以精、氣、神為修煉的基礎,以寶精、固氣、嗇神為修煉原則,從而達到精足、氣充、神旺的目的。道家的行氣、吐納、服氣等養(yǎng)生術,實際上就是道家的“氣功”,是道家以“氣”為萬物本源的認識論基礎上創(chuàng)造的一種養(yǎng)生方法。道家氣功特別是內(nèi)丹功被廣泛融于武術體能和技能鍛煉中。道家氣功同武術結合,是中國武術的一大變革和躍進。
所謂“天人合一”指的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自我身心內(nèi)外的和諧統(tǒng)一。所謂“天”并不是指天上的神靈主宰,而是“自然”的代表。所謂“天人合一”是說人與自然在本質上是相通的,世間一切人事,都應該順應自然,不能違背違自然規(guī)律,才能夠獲得生存與發(fā)展。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更認為天人本是合一的,《莊子·齊物論》中說“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因此天人合一思想的主旨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
武術是人體的運動,只有嚴格遵守自然的法則,順應自然變化,遵循自然規(guī)律,才能達到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武術練功十分重視按自然界四季和人體機能的變化,采用不同方法,來達到相應的練功目的。只有順應四時氣候變化,才能達到更好的鍛煉效果,道家強調(diào)要達到天人合一,就應該要遵從自然。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武術主張從大自然的生物與現(xiàn)象中獲得靈感和啟迪。武術模仿各種飛禽走獸的形象、動作、攻防,創(chuàng)造出新的武術動作。如大鵬展翅、白鶴亮翅、金雞獨立、野馬分鬃、神龍擺尾等拳術術語。又如五形拳是根據(jù)虎、蛇、猴等五種動物的攻防動作創(chuàng)出的。形意拳更是依據(jù)道家“五行”之說立論,用“五行”與“五拳”相配,用“金、木、水、火、土”分別對應“劈、崩、鉆、炮、橫”五拳。習武要與社會和諧相處,要先立德后學武。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中所主張的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在武術中則表現(xiàn)為追求“人際關系和諧”。武術非常注意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提倡武德,處理人際關系時強調(diào)寬厚、容忍。習武與比武中點到為止,避免致人于死地;遵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理念;以門派規(guī)矩約束人的行為,維持武術內(nèi)部的和諧平衡。武術將人體視為心與身是統(tǒng)一,將人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和鍛煉。內(nèi)外兼修、和諧發(fā)展,絕不是為了培養(yǎng)爭勇斗狠、頭腦簡單、四肢發(fā)達的人。
在此思想的影響下,中國武術的和諧思想得以產(chǎn)生和發(fā)展。武術是人體的一種運動方式,要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練武一方面必須遵循自然規(guī)律,順應自然,效法自然,利用自然規(guī)律達到與宇宙自然的統(tǒng)一和諧;另一方面必須達到自我身心內(nèi)外的和諧,以尋求人類自身的最大發(fā)展。天人合一的觀念是道家本體論的一種表現(xiàn)。中國武術經(jīng)過長期實踐得出:武術實踐中必須自然規(guī)律,達到二者的和諧統(tǒng)一,才能更好的達到練習目的?!抖脶沂丁分姓f:“象天法地,圓空法生;大小開合,唯妙于心?!边@四句揭示出功法的本源是“天人合一”的和諧思想。使人領悟到“圓”與“空”是大自然天地的基本特征,因而是動功的最佳方式與境界。圓則靈活多變,空則輕靈無滯,圓而又空則能做到活潑自如,變化無窮,如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等,這些拳種悟自然的變化規(guī)律于拳法之中,最完滿地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和諧,促進了武術和諧思想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
道法自然是武術最基本的指導方針,在這一思想的影響下,武術強調(diào)效法自然。武術的和諧思想認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受著自然法則的制約,并遵循著同樣的運動變化規(guī)律。人與天是一體的,天既包括宇宙、天地、萬物和自然,與人是感應的。大自然的變化可以影響到人體這個小宇宙的變化,而人自身的變化也可以反映自然的運動規(guī)律,人只有與自然和諧相處,遵守人體運動的自然規(guī)律才能謀求更大的發(fā)展。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的現(xiàn)實意義來說,同樣需要提倡武術的和諧思想。
[1]溫 力.中國武術概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71.
[2]惠 蜀.體育哲學[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6.
[3]楊潤根.發(fā)現(xiàn)老子[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9.
[4]張岱年.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2:31.
[5]沈 濤.太極拳譜[J].中華武術,1995(5):40.
[6]萇乃周.中氣論[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0:68.
On the Impact of the Taoist Idea on Chinese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
Han Shangjie
(P.E.Department of Shanxi Medicine University,Taiyuan Shanxi 030001)
Chinese Wushu isa popular sourcesof cultural heritage,the important reason isthat it isfull of richful Chinese ancient philosophycal theories and methods.Chinese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 had taken in the th oughts from the Taosim in its development,whic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oism thoughts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Taoism in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
Taoism thought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 Tao theory Qi theory Unit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G85
A
1004—5643(2010)05—0023—02
韓尚潔(1981~),女,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民族傳統(tǒng)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