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綱
(上海體育學院武術學院,上海 200438)
上海市高校學生武術價值觀認知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
蔡 綱
(上海體育學院武術學院,上海 200438)
武術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tài),蘊藏著十分豐富的文化內涵。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武術的價值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文章試對武術的價值在上海高校中學生的認知現(xiàn)狀做一研究和論述,運用文獻資料與問卷調查等研究方法,對上海市高校學生武術價值觀的認知現(xiàn)狀進行調查研究,并對結果進行論證,分析其原因。
武術 價值觀 高校學生
價值觀是指個人對周圍客觀事物的意義、重要性的總體評價和總體看法。而武術價值觀則是指人們從武術對于個人和社會的意義、重要性的總體評價和總體看法出發(fā)而產生的一種思想體系。武術教育是我國學校體育教育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其開展狀況、發(fā)展方向對于構建高校學生人生觀、價值觀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東西文化逐漸交融前進的今天,傳統(tǒng)體育教育價值觀已經(jīng)受到挑戰(zhàn),當代大學生不可避免地在價值觀解組和重構的歷史階段陷入到精神的迷茫與彷徨之中,其價值觀體系中的傳統(tǒng)成分和現(xiàn)代成分糾結并激烈沖突。因而教育者要通過培育人文精神以形成價值觀、建立合理制度以實踐價值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來引導個人價值觀,從而實現(xiàn)對當代大學生武術價值觀的塑造與重構。
調查對象包括上海體育學院、復旦大學、華東理工學院、上海海事大學、上海中醫(yī)藥大學、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大學、同濟大學和東華大學等九所高校共600名學生。
搜索查閱了上海體育學院圖書館和中國體育學術期刊中有關武術價值等相關文獻資料,并進行了歸納、整理與分析。
(1)問卷設計:在查閱文獻資料以及征詢有關專家的基礎上,形成問卷調查表。
(2)效度檢驗:采用專家評判法,對問卷結構和內容效度進行檢驗,認同度達83%。
(3)問卷發(fā)放:發(fā)放學生問卷600份,回收問卷595份,有效問卷591份,有效率98.5%。
(1)上海體院武術學院教授、副教授4人。
(2)大學武術教師6人。
將回收問卷中的有效問卷通過運用EXCEL軟件包對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獲得研究所需要的各種數(shù)據(jù)。
97 Application of video head impulse test in detecting damage and recovery features of semicircular canal of patients with acute vestibular neuritis
表1 學生對武術技擊價值認知統(tǒng)計表 (n=591)
表1的數(shù)據(jù)顯示,在被調查的學生中認為武術的本質屬性是技擊的占44.2%,比例最高。這說明學生對武術的技擊價值認識具有較高的認同度。但是有10.9%的學生認為武術的技擊價值是與西方的技擊沒有區(qū)別的。這說明武術作為中國特有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其價值還沒有完全被大學生所認識,這表明我們在學校武術教學中存在著基本知識教育的缺失。應該重視對高校學生的基本武術知識的宣傳和普及。
在當今世界體育項目中,有很多項目都具有技擊特點,例如西方的拳擊,泰國的泰拳等等。但武術有其自身的獨特之處,武術技擊講的是以巧破千斤,講究方法巧、運用妙且豐富多變,用道家的五行相生相克理論來指導攻防矛盾關系,用陰陽辯證關系和太極理論來指引攻守變化規(guī)律,與其它技擊的快速兇狠、技法簡單,重體能、打擊效果突出的特點迥然不同;同時武術技擊強調武德教育,兩個人比試點到為止,在對抗中切磋技藝,相互提高,以愉悅身心,提高武學境界,并且注重直覺感悟,靠親身實踐去體驗武術內在的文化形態(tài),達到古代思想家所提倡的“知行合一”的效果,這也正需要習武者不斷去學習、練習和揣摩。
表2 學生對武術健身價值認知統(tǒng)計表 (n=591)
表2顯示,65.5%的學生認為身體鍛煉是武術的最主要的健身價值,而在心理的調節(jié)方面只有37.2%的學生認為武術有作用,這表明武術的“健心作用”并沒有被大多數(shù)大學生所認識。
現(xiàn)代的大學生,體育課的內容基本都以西方的體育健身為主,武術課程的安排不多,再加上很多體育教師對武術的內涵知之甚少,所以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傳統(tǒng)武術健身作用并沒有在高校中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對內的“自省”練習并沒有在我們的武術課中有所體現(xiàn)。因此就造成學生對武術的健身價值產生了片面的了解,這種信息接收的不對稱,導致了高校大學生對武術課的淡漠。
中國武術是隨著中國幾千年紛繁復雜的歷史社會變遷而產生發(fā)展的,積淀了華夏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精髓。武術的思想包羅萬象,有道家的陰陽五行學說、儒家六德(智、信、圣、仁、義、忠)的思想、佛家的禪修思想以及墨兼愛非攻的俠文化思想等傳統(tǒng)文化內容。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對武術各時期的發(fā)展都產生過深刻的影響。
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為主導的武術主張人在與自然構建的統(tǒng)一體中,始終保持高度的和諧統(tǒng)一,要求做到“形神合一、內外合一、主客合一、理氣合一”的精氣神的統(tǒng)一,從而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且武術強調和諧,不主張武力征服,以仁愛約束自身和感化他人,這正是來源于出自中國古代墨家思想的“非攻”一說,其價值取向上與西方體育的尚力與外在征服顯然不同。
表3 學生對武術教育價值認知統(tǒng)計表 (n=591)
表3所示,43.3%的學生認為武術具有培養(yǎng)良好道德風尚的教育價值,而其它各選項所占的比例很低,說明學生在武術實踐活動中,經(jīng)受過一定的武德教育,但對于武術教育的內在價值,并沒有真正的領會?!拔丛曃湎葘W禮,未曾習武先習德”是中國武術歷來的傳統(tǒng),武術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一直都以武德對習武者的內心進行約束,從而培養(yǎng)謙虛謹慎、恭敬辭讓、克己復禮、尊師重道、信守諾言、互助友愛和見義勇等良好的道德品質,這些都在傳統(tǒng)武術教育觀念中有所體現(xiàn)。在傳統(tǒng)武術教育價值觀的影響下,中國的武術家們不自覺地遵行著武藝和德行統(tǒng)一而不可分割的人生理念,這一點與西方的道德價值觀有著明顯的差別。目前部分大學生的盲目崇拜偶像明星,追趕潮流,大量流行的所謂時尚娛樂電視節(jié)目及娛樂刊物、不良電影、小道新聞中的血腥暴力的場面都極大地刺激了大學生心靈,使他們內心產生了負面的急功近利的思想,改變著他們的價值觀,他們對武術的認識就是能使人獲得利益的暴力技術,對傳統(tǒng)武術教育思想更是無法接受。
武術作為文化教育的一種手段,具有十分獨特和突出的教育功能。首先,武術教育可以增強學生體質、強壯身體,可以開發(fā)學生智力、充足腦力精神,對于受教育者的前途具有十分積極的影響。其次,武術教育具有培養(yǎng)、提高學生道德情操和文化修養(yǎng)的功能。再次,武術教育具有鍛煉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功能,這對于適應現(xiàn)代社會、增強生存能力與意志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武術訓練,就是修煉學生思想道德作風、處世哲學的過程,更是人生觀、道德觀的改造過程。這種技道雙修,而以修心為先導的思想觀念更具有重要的人生指導價值。
表4 學生對武術文化價值認知統(tǒng)計表 (n=591)
表4數(shù)據(jù)顯示,對武術文化價值的認知,有53.8%的學生選擇了不了解,25.7%的學生選擇了一般,說明目前在高校中對中國武術文化的教育尚不夠重視,對大學生武術文化價值認識的培養(yǎng)還欠力度,對武術文化價值的教育更無從談起。武術作為文化的載體,不論在理論和技法上都滲透著中國多種傳統(tǒng)文化思想和文化觀念,集中地反映著民族精神、民族氣質以及獨特的民族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審美觀念、心態(tài)模式、價值取向、人生觀和宇宙觀。對人際關系的和諧頗有啟迪,它注重性命雙修,德藝兼?zhèn)?,既講究克己正身,寬厚謙讓,又講究自強不息,積極進取,倡導人們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對學生樹立民族自立、自尊、自強和凝聚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校教學中除了要加強對武術的技術教學之外,還應開設相應的武術理論知識課程,以一些實例來啟發(fā)學生對武術文化價值的思考,使學生真正了解武術的文化價值。
表5 學生對武術審美娛樂價值認知統(tǒng)計表 (n=591)
表5顯示,學生選擇姿勢美的占52.8%,選擇神韻美、節(jié)奏美、和諧美的僅占30.9%、26.4%、27.7%,這一差異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一方面說明了現(xiàn)代大學生在審美價值觀念上的認同差異。另一方面,由于練習武術時間的長短,對武術內在美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在調查中認為武術賞心悅目的只占36.9%,也就是說超過一半的學生認為武術不具有觀賞性,這說明在現(xiàn)階段武術的表演價值并沒有被大學生所接受,一場激烈的足球賽或者籃球賽比一場武術賽更能吸引大學生。
武術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深受中國古典美學和哲學的熏陶,由此而形成了獨有的審美情趣。武術運動講究內外兼修、形神兼?zhèn)?,它不僅僅是外在的肢體運動,而是凌駕于其上,上升到一種藝術審美的境界,是內在神韻的超越,影射出中華民族獨有的思維模式。武術套路動作的姿勢美、節(jié)奏美、神韻美、和諧美等;武術散打的陽剛美、技擊美、戰(zhàn)術美、技巧美等;武術動作的名稱美;武德的風范美、人格美等都給練習者以痛快淋漓之感,給觀者以爽心悅目之美,充分映射出武術藝術審美和娛樂的功效。
(1)目前學生對武術技擊價值有一定的認識,但對技擊所蘊涵的內在文化形態(tài)和德育修養(yǎng)認知度不高。
(2)研究武術價值觀是武術自身發(fā)展的需要,一旦解決了價值觀的問題,就為解決復雜社會需要與武術發(fā)展方向問題奠定了理論基礎,為實現(xiàn)武術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
(3)中華武術蘊含著華夏民族文化的精髓。武術對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起著重要的作用,在當前素質教育和構建社會和諧的多重領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武術教學中不僅要注意技術教學,也要重視學生價值觀的培養(yǎng),構建和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這樣才能使武術教育更適應當前社會主義建設的發(fā)展。
(1)加強高校武術專業(yè)教師的培養(yǎng),引進新的教學理念,加強對大學生的武術教育,做到有意識的引導、有目的的培育,使大學生對武術有更加深刻的全面了解,為武術的全面普及與發(fā)展打好基礎。
(2)加強學校武術的宣傳與普及力度,積極鼓勵學生選修武術的理論課程,在課程設置上給予一定政策上的傾斜,并經(jīng)常組織公開性的或集體性的武術互動學術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充分認識武術,全面展示自我的發(fā)展平臺。
(3)針對男女大學生對武術價值認識上的差異,創(chuàng)設不同的武術情境,讓學生投身其中,親身體驗。多鼓勵女同學參與武術活動,改編一些女生較易接受的武術技術動作,在技術練習的過程中循循善誘,正確引導她們對武術價值的認識,逐漸培育其武術情結。
(4)要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武術的發(fā)展,以適應當前學生人生價值觀發(fā)展的需要為指導對武術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
(5)加強學生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學習,引導學生學習傳統(tǒng)儒家、道家、歷史、中醫(yī)等方面的著作,從各方面汲取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從思想上去認識接受武術,喜愛武術,從而真正了解武術。
[1]王樹宏. 現(xiàn)代武術價值觀探析 [J]. 搏擊·武術科學,2005(6).
[2]任 麗.在校大學生價值觀調查分析與教育引導[J].東北大學學報,2005(1).
[3]董聰敏.正確的武術價值觀對武術發(fā)展的影響[J].中州大學學報,2002(10).
[4]梅杭強.論武術走向奧運會的體育文化價值觀嬗變[J].搏擊·武術科學,2004(6).
[5]牛亞莉. 論體育文化的價值觀 [J]. 甘肅理論學刊,2004(2).
[6]佟 巖.談武術的價值、現(xiàn)狀及未來發(fā)展[J].哈爾濱體育學院報,2005(1).
[7]王永生.傳統(tǒng)武術價值取向的文化學思考[J].搏擊·武術科學,2004(6).
[8]陳 敏.中華武術的價值取向[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1(4).
Investigation on the Current Conditions of Students'Wushu Value Cognition in Shanhai Universities
Cai Gang
(Wushu School,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
The culture of Wushu as a special form,bears a very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With the development,the values of Wushu are taken more and more seriously.This paper studies the values of Wushu in Shanghai university students,the cognitive status of university students.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investigation,the paper does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Shanghai on their Wushu values cognition,and form a study results,analyzesthe causesif the results.
Wushu value university students
G85
A
1004—5643(2010)05—0036—03
1.上海市(第三期)重點學科建設項目資助,編號:S30803;2.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資助,編號:09YS312。
蔡 綱(1968~),男,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武術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