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燦榮
(江蘇省運河初級中學,江蘇 徐州 214044)
理論與方法探索
淺談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德育
楊燦榮
(江蘇省運河初級中學,江蘇 徐州 214044)
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學作為實施學校德育的一個基本途徑,始終具有教育性。突出體育教學的教育性,是提高國民素質、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措施。充分發(fā)揮體育教學的德育功能,加強體育教學的德育工作,將體育課程的教學與人的培養(yǎng)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真正達到教書育人,提高教育教學整體效果的目的。
德育;教學;體育
1.1 直觀性
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德育,主要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的身體練習來實現(xiàn)的,通過教師以身作則和標準示范等形象直觀的教育,達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1.2 感化性
中學體育教學通過組織各種活動來完成各種身體練習,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和集體性。教學中的各種競賽、游戲等活動,均包含著一定的社會道德規(guī)范和人際關系的和諧,都能感化學生。因此,體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個體的教育具有感化的德育效應。
1.3 實效性
中學體育教學具有較強的時空特性,動態(tài)感強。學生經(jīng)常處于分散的活動之中,因而容易表現(xiàn)出各種個性差異和行為特征,加之青少年正處于可塑性較強的時期,活潑好動,喜愛體育,這就為德育工作提供了有利條件。體育教師如果能夠較為準確地把握教育時空,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適時地進行教育,就會取得令人滿意的德育效果。
1.4 多樣性
中學體育教學本身具有較強的德育優(yōu)勢,它可以通過各種教學內容、組織形式對學生滲透德育,如進行各種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樹立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掌握保持身心健康的本領,提高美的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促使學生完善個性;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啟迪學生的社會意識,增強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感,使學生自覺做好集體中的一員;組織各種游戲、競賽,養(yǎng)成學生公正評判、遵守規(guī)則、相互協(xié)作、頑強拼搏等優(yōu)良品質。
1.5 復雜性
中學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相比,具有空間范圍大、動態(tài)性強、干擾因素多、學生個體差異明顯、突發(fā)事件多等特點。因此,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德育具有復雜性的特點。
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是有計劃、有目標、有層次的教育體系,主要內容包括五個方面。
2.1 政治思想教育
主要是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理想主義教育,培養(yǎng)愛國主義的情感和意識。
2.2 道德作風教育
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體育道德風尚,高度的組織性、紀律性,以及良好的社會公德。
2.3 創(chuàng)新教育
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的意志品質,包括主人翁責任感、自立、自強、自信、進取等教育。
2.4 人際關系教育
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良好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
2.5 愛護公物教育
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愛護公物觀念,教育學生愛護公物,珍惜體育場地器材。
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德育,既要堅持德育規(guī)律,又要結合體育教學的實際,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3.1 建立課堂常規(guī)
科學規(guī)范的課堂常規(guī)對保證教學順利進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體育知識、技術、技能,增強體質,圓滿完成體育課的教育教學任務,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課堂常規(guī)的實施,使學生明確自覺上好體育課,不僅是自己的一項嚴肅的學習任務,而且也是對教師勞動的尊重。
3.2 結合體育教學的特點實施
中學體育教學有著嚴格的組織性、實踐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這些特點,教育學生遵守規(guī)則,按照集體活動的要求來調整自己、改善自己,并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競爭意識、良好的行為習慣在課堂上有所感知,在活動中得到體驗,用集體榮譽去感染自己、升華自己。體育教學又具有美育功能。教學中要通過各種生動、活潑、具體的形象來引起師生雙方的情感共鳴,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3.3 結合體育教學內容的特點實施德育
新課程改革給中學體育課的教學內容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教師可根據(jù)課程標準要求以及地方特色等,科學地制定教學內容,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教學。理論教材一般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可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情況,用事例加以分析;在課的開始部分進行隊列訓練,可以對學生進行組織紀律和集體主義教育;大部分游戲教材有一定的主題思想、情節(jié)、競賽成分和比賽規(guī)則,教師要善于利用它特有的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團結友愛、遵守紀律、互助合作、熱愛集體,以及勝不驕、敗不餒的教育等;障礙跑的教學可以對學生進行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教育;體操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機智、果斷的品質,互相幫助與保護,可培養(yǎng)學生的互助協(xié)作、團結友愛的精神;中長跑教學可培養(yǎng)學生堅忍不拔、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在布置場地、送還器材時,應加強學生的愛護公物教育。
3.4 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實施
現(xiàn)在的中學生,尤其是女生,心理素質不夠穩(wěn)定。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堅持以正面教育為主,多表揚、多鼓勵;要掌握學生的個體差異,科學地運用“劃一教育”“個別教育”等方法;對后進生進行教育時,要善于消除學生的疑慮和對立情緒,運用“心理位移”“心理對比”和“心理期望”的作用,進行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教育;運用“歸屬作用”,改善與集體的關系,用集體榮譽感培育自尊心;樹立榜樣,利用榜樣的力量對學生進行直觀教育。
3.5 科學規(guī)范的組織教學
體育學科有其特殊性,教師在組織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時都要科學規(guī)范,要合理地進行隊列隊形的調動,以培養(yǎng)學生迅速、整齊、遵守紀律、集體協(xié)作動作的技能和習慣;安全是體育課教學的根本保證,教師要強化安全教育,教授學生一些必要的幫助與保護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體育小骨干的作用,組織學生相互幫助,均能培養(yǎng)學生團結友愛和互相協(xié)作的優(yōu)良品質。
3.6 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榜樣作用
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教師一方面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術,一方面以自身的道德、學問、情操、言談舉止等影響著學生?!吧斫讨赜谘越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直接模仿的榜樣。因此,體育教師要充分運用自身的教育媒介作用,努力創(chuàng)作最佳的教育情境,對學生進行生動、直觀、富有說服力的教育。
3.7 及時處理突發(fā)事件
由于中學體育教學空間范圍大,動態(tài)性強,因此容易發(fā)生一些意外事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隨時觀察學生的行動和表現(xiàn),及時抓住好與壞的典型事例,進行恰當?shù)谋頁P和批評,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及時制止不良傾向,分清是非界限。
3.8 充分發(fā)揮集體的力量和作用
用集體的輿論,引導和幫助學生建立必要的制度,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教育學生自覺抵制各種不良傾向和行為,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
4.1 體育教師要注意加強自身的教育素質,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恒,導之以行”;要注意嚴格要求與啟發(fā)誘導、耐心說服相結合,堅持正面教育、表揚與批評相結合,從實際出發(fā),區(qū)別對待。既要防止簡單粗暴,也要防止姑息遷就、放任自流。
4.2 注意培養(yǎng)良好的師生雙邊關系,建立相互信賴的人際關系,呈現(xiàn)健康的交往布局,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圍,讓學生處在打開心扉的前提下,自覺主動地接受教育。只有這樣,德育的效果最為理想。
4.3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德育效果,體育教師必須利用課外時間,充分接觸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心理特征,以便提高體育教學中德育的可靠性、實效性。
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加強德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具體表現(xiàn)。體育教師應認真學習德育課程理論,掌握德育的規(guī)律,結合學生的實際,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努力促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真正將體育課程的教學與人的培養(yǎng)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培養(yǎng)適應21世紀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
[1]周德藩.素質教育論教程[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0.
[2]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修訂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3]龔海泉.當代大學德育史論[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143,48.
G807
A
1674-151X(2010)07-080-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0.07.039
2010-05-13
楊燦榮(1967 ~),中教高級,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