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敏劉 靜
(1.華中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2.上海體育學院武術(shù)學院,上海 200438)
【大眾武術(shù)研究】
太極拳練習對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響研究
朱文敏1劉 靜2
(1.華中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2.上海體育學院武術(shù)學院,上海 200438)
文章旨在歸納總結(jié)國內(nèi)外近20年關于太極拳練習對老年人平衡能力影響的研究。這些研究證實了太極拳具有改善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功效,且主要通過強化老年人的平衡神經(jīng)機制與增強骨骼肌肉系統(tǒng)的工作能力達到提高平衡控制能力的目的。與其他健身項目相比,太極拳更適于老年人提高平衡能力以提高生活質(zhì)量。
太極拳 老年人 平衡能力 影響 綜述
1.1 平衡能力
平衡能力尚無統(tǒng)一的定義,普遍認為平衡能力是維持身體姿勢、控制身體重心的能力。臺灣體育大辭典中定義平衡能力為身體空間的知覺,是運動中維持穩(wěn)定的機能。
平衡的維持需要前庭、視覺、本體感受器(又稱為平衡三聯(lián))提供的外周感覺信息,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這些感覺信息進行復雜的整合,并通過前庭眼反射進行視覺定位和前庭脊髓反射進行姿勢反射。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感覺輸入不充分,或中樞整合功能異常都可能導致平衡障礙甚至跌倒,另外平衡維持還與注意力和心理等因素相關。平衡的維持是一個復雜的生理過程,必須依靠前庭、視覺、本體組成的平衡三聯(lián)協(xié)同以及中樞的整合共同完成[2]。
平衡能力主要分為靜力性平衡能力和動力性平衡能力,人體靜力性與動力性平衡能力的測試參數(shù)是判定平衡能力的標準。
1.2 平衡能力測試方法
平衡能力實驗方法較多,隨著科技手段的運用,電腦化的高精度儀器取代了簡易測試裝置,數(shù)據(jù)可信度大幅提高?,F(xiàn)今老年人平衡能力研究一般采用睜眼(閉眼)的雙足(單足)左右(前后)站立(即Romberg’s征與強化Romberg’s)等靜態(tài)姿勢以及步態(tài)等動態(tài)姿勢在重心動搖計、測力臺等電腦化的平衡測試儀器上完成。平衡指標則一般包括擺動軌跡長、擺動(包絡)面積、擺動頻率、最大擺動角度、重心分布等。
許多學者從理論上推理論證了太極拳對提高老年人平衡能力具有積極作用,而大量實驗縱向訓練跟蹤、橫向?qū)Ρ妊芯孔C實了長期規(guī)律的太極拳鍛煉能夠有效地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或比部分其他健身項目效果更好。
2.1 太極拳練習對老年人平衡能力影響的理論探究
隨著太極拳對老年人平衡能力影響研究的逐步深入,部分研究者依據(jù)太極拳的拳理以及技術(shù)特點對其可能的作用原理進行了推理分析。張孝榮[3]認為太極拳的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沉肩墜肘、松腰斂臀、氣沉丹田以及“邁步如貓行”等要求,使重心沉穩(wěn)、虛實分明,邁步穩(wěn)健如落地生根,下盤穩(wěn)固,而上肢動作緩而不僵,輕而不浮,使練習者通過太極拳的練習能夠提高平衡能力。郭志禹[4]研究認為太極拳理論的發(fā)展豐富了它的養(yǎng)生延年內(nèi)容。俗話說:“人老先老腿”,步履蹣跚,拐棍助行,是人衰老的明顯特征。而太極拳“上虛下實”的練法中包含有承載著人體運動負荷的步法鍛煉。到了武禹襄時,他在《打手要言》中形象地總結(jié)為“邁步如臨淵”和“邁步如貓行”,認為太極拳運動“其根在腳”。這與佛家、道家的養(yǎng)生格言有異曲同工之妙,提示太極拳具有改善下肢活動能力的功效。太極拳運動過程中,練習者熟練的將重心轉(zhuǎn)換,身體旋轉(zhuǎn)和單獨站立運用在各種姿勢中。技巧得當?shù)年P節(jié)控制與肌肉協(xié)調(diào)對動作過程中的平衡控制非常重要。因此,太極拳練習者顯示出比無練習者更好的平衡能力[5]。
2.2 太極拳練習改善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實驗研究
傳播的內(nèi)容上應將廣西民族文化的精神、內(nèi)涵、性格等嵌入旅游合作的價值理念、實施策略及合作機制之中,以民族文化內(nèi)容建設為基礎,以交流互動為動力,以共同利益為最高原則,拓寬傳播的渠道。
大量實驗研究報道太極拳鍛煉能改善老年人平衡能力。Jacobson[6]等研究報道,經(jīng)過15周的太極拳訓練能增強姿勢搖擺頻率并減少對跌倒的恐懼心理。Tsang和Hui Chan[7]研究顯示,老年人通過4周高強度的太極拳訓練足夠可以達到提高平衡能力的目的。而Yan[8]對老年人進行8周太極拳訓練,發(fā)現(xiàn)動態(tài)平衡能力增強,支持了Tsang等的觀點。Lin[9]等研究得出長期的太極拳鍛煉能夠防止老年人平衡能力和步態(tài)下降。Caride[10]等將兩座城市無太極拳鍛煉史老年人共66人(平均年齡69.73歲)分為四組,每城市各兩組,進行每周2次,每次1小時,持續(xù)三個月的10式太極拳教學訓練,并在訓練前、一個半月和訓練結(jié)束分別進行前期、中期與后期的睜眼與閉眼的平衡能力測試。結(jié)果顯示,三次測試睜眼與閉眼維持平衡時間最小值、最大值與平均值均呈上升趨勢。鄧永明[11]運用閉目單足站立、平衡木行走和改良Wolfson測試三種方法,對65名長年堅持太極拳鍛煉(鍛煉組)及70名普通老年人(對照組)的平衡能力進行比較測試。結(jié)果表明鍛煉組的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經(jīng)常堅持練習太極拳能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金昌龍與班玉生[12]將40-70歲中老太極拳練習者按每10歲為一個梯度進行相互間的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睜、閉眼單腳站立、睜眼重心動搖計上雙腳站立20 s、單腳站立10 s等各指標平均值,40、50歲年齡組與60、70歲年齡組間均呈顯著性差異;不同年齡組的熟練者與初學者間,60、70歲年齡組有顯著性差異。表明長期太極拳練習,對維持與提高中老年人的靜態(tài)平衡能力有較好效果。肖春梅[13]等采用太極拳運動作為干預因子,探討太極拳運動對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太極拳運動對保持和延緩老年人平衡能力下降有明顯的功效,可使老年人的前庭、軀體感覺、肌肉力量、抗外部干擾、行動的敏捷、協(xié)調(diào)能力等能力增強,從而延緩平衡能力的下降。
國內(nèi)近期研究中,邱玉宇和崔焱[14]對社區(qū)53名老年人進行太極拳運動干預,干預前后功能評估(包括單腿支撐時間、10 m往返步行時間、直體前屈和反應能力)結(jié)果顯示,太極拳鍛煉能夠增強老年人平衡能力、反應能力,改善身體柔韌性,從而達到防止老年人跌倒的目的。乾清華[15]研究得出,6個月的太極拳練習可延緩老年人足后跟達到最大壓力的時間隨增齡而降低的趨勢,提高老年人緩沖身體重量的能力;6個月的太極拳練習可顯著減小足底壓力中心在額狀軸的擺動幅度,有效增加老年人行走過程中身體重心的穩(wěn)定性。
大部分研究都積極支持了太極拳能改善老年人的平衡能力,鮮見無影響或負面影響的觀點,但值得提出的是,數(shù)篇文獻提出太極拳鍛煉對閉目站立穩(wěn)定性增加不明顯,由此可見,太極拳可能主要通過增強動態(tài)平衡調(diào)節(jié)能力來改善老年人的平衡能力。Schaller[16]對55歲以上太極拳組24人進行每周教1次自練3次(60分鐘/次)為期10周的訓練,對照組22人保持原有的活動方式。研究結(jié)果顯示,太極拳組睜眼單足站立試驗的穩(wěn)定性明顯增加,閉眼單足站立時穩(wěn)定性增加不明顯。Tse和Bailey[17]發(fā)現(xiàn)老年太極拳練習者在睜眼單足站立及足跟到足尖走的平衡性比對照組強,而閉眼單足立組間無明顯差別。Wolf[18]等報道經(jīng)過15周太極拳訓練后增加了搖擺幅度,降低了跌倒的恐懼心理,阮哲[19]等在太極拳運動對老年人下肢平衡力學因素的影響研究中,通過三維測力臺平衡實驗與步態(tài)指標測試,結(jié)果表明靜態(tài)站立睜眼實驗中發(fā)現(xiàn)太極拳練習者在多項指標中與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說明靜態(tài)站立睜眼實驗中太極拳練習者重心控制能力更強,長時間太極拳練習應該對練習者靜態(tài)睜眼站立平衡能力有所提高。
2.3 太極拳與部分其他健身項目對老年人平衡能力影響的比較研究
郭靜如與洪友廉[20]實驗對比太極拳組(TC組,練習10年以上且年齡為58~74歲的老年男性14人,女性15人)與對照組(分別以散步、門球、保健功為健身運動的60~78歲男性19人,女性19人)。結(jié)果顯示坐位體前屈試驗TC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髖關節(jié)的柔韌程度及繩肌的伸展性增加;開目單腿站立試驗TC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TC組靜態(tài)平衡能力優(yōu)于對照組;另外,閉目單腿站立試驗無顯著性差異則支持了Schaller、Tse、阮哲等的研究結(jié)果。Wolfson[21]等將200名70歲以上的老年人分為太極拳組(TC)、平衡訓練組(BT)及教育對照組(ED),經(jīng)過15周的訓練干預與4個月的跟蹤研究。結(jié)果表明TC組跌倒危險因素比ED組下降了47.5%,而BT組未變化。提示老年人進行太極拳鍛煉提高平衡能力比進行專門的平衡練習效果更好。
Tsang和Hui Chan[22]在太極拳練習者、高爾夫練習者與無鍛煉經(jīng)歷老年人及在校大學生的對比研究中得出太極拳練習者膝關節(jié)本體感受敏感性更強,增加了行動的穩(wěn)定性,提高了控制身體重心的能力。劉崇[23]等通過實驗對比研究太極拳、健步走對改善女性老年人靜態(tài)平衡能力的效果,發(fā)現(xiàn)太極拳組和無鍛煉組、健步走組和無鍛煉組,以及太極拳組和健步走組測試指標均有顯著性差異。太極拳和健步走可以減緩女性老年人靜態(tài)平衡功能下降,但太極拳作用明顯優(yōu)于健步走。謝榮華[24]等報道表明,太極拳鍛煉和普通鍛煉均可以提高健康老年婦女的身體平衡控制能力以及行走能力,但太極拳鍛煉的作用明顯優(yōu)于普通鍛煉組。
3.1 太極拳練習對老年人骨骼肌肉系統(tǒng)的影響研究
國外Monika[26]等將90名60歲以上者按隨機分為兩組,對TC組35人進行持續(xù)4個月的太極拳訓練(2次/周,45min/次),對照組保持原活動方式。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訓練后Ⅰ型膠原吡啶交聯(lián)終肽(ICTP)與骨鈣素(OC)較訓練前存顯著性差異。Lan[27]等報道,進行12個月太極拳訓練的老年人伸膝力量及膝關節(jié)柔韌性增加,而Wolf[28]等報道,TC組與對照組相比,髖、膝、踝關節(jié)力量無明顯增加。
國內(nèi)有研究對老年人進行太極拳長期訓練,體質(zhì)測試結(jié)果顯示,老年人在太極拳訓練前期、中期與后期平衡能力與握力增長呈正相關,提示可能長期規(guī)律的太極拳鍛煉能改善老年人的骨骼肌肉系統(tǒng)[29]。王忠山[30]采用同位素及生理生化方法連續(xù)3年追蹤研究了太極拳運動對老年人骨礦物質(zhì)、骨密度、鈣磷代謝的影響,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長期從事太極拳運動可對骨骼肌肉運動系統(tǒng)形成良性刺激,可有效減少體內(nèi)骨礦物質(zhì)的自然丟失,使骨密度多年保持穩(wěn)定,并有效調(diào)節(jié)骨鈣與血鈣之間的動態(tài)平衡。以上研究說明太極拳運動能有效提高老年人的骨代謝水平,延緩肌肉骨骼系統(tǒng)的退化,對平衡能力的保持具有積極作用。
3.2 太極拳練習能強化平衡的神經(jīng)機制
Tsang與Hui-Chan[31]對太極組及對照組各21例平均年齡分別為69.4歲與72.3歲,在壓力平板進行了靜力性平衡與8個方向重心轉(zhuǎn)換時穩(wěn)定性到達極限時的身體控制實驗。結(jié)果顯示,膝關節(jié)復位時太極拳組絕對角度誤差為2.1±1.2度,比對照組更小。前后與兩側(cè)方向搖擺組間無顯著性意義,但是太極拳組的重心轉(zhuǎn)換控制的起動速度比對照組更快,其反應時分別為0.8±0.2s與1.1±0.3 s,P=0.008。此外,重心穩(wěn)定性到達極限時的穩(wěn)定控制與方向控制指標組間均存在顯著差異。說明太極拳組能更大角度的傾斜而不失去重心,提示老年長期太極拳練習者改善了膝關節(jié)本體感覺,擴大了在重心轉(zhuǎn)移時穩(wěn)定性到達極限的調(diào)節(jié)能力。謝榮華和燕鐵斌[32]在太極拳對平衡能力影響的對比研究中發(fā)現(xiàn),老年人膝關節(jié)的本體感覺閾值較年輕人明顯降低,而練拳中下肢經(jīng)常處于半屈狀態(tài) (股四頭肌離心性等張收縮)有利于強化膝關節(jié)周圍的本體感受器。
隨著生活與醫(yī)療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老年人的生活質(zhì)量備受關注。老年人良好的活動能力可盡量避免意外跌倒,降低跌倒傷害風險,改善生活狀況。以預防老年人跌倒為出發(fā)點的老年人平衡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學機制、步態(tài)、姿勢控制、平衡測試及其運動干預等方面。關于太極拳對老年人平衡能力影響的研究還不多,大部分還停留在發(fā)現(xiàn)太極拳能改善老年人平衡能力事實的層面,且重復研究較多。也有研究對太極拳提高平衡控制能力的活動機制進行了探討,但還不夠深入,有很大的研究空間。
隨著近年來運動生物力學學科與體育研究的緊密結(jié)合,運用先進儀器設備對體育運動促進健康的研究儼然成為趨勢。生物力學結(jié)合太極拳的技術(shù)特征,對老年人進行細化到人體組織,具體到拳勢動作,深入的研究太極拳改善平衡能力的微觀過程,制訂改善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太極拳運動處方,使太極拳與平衡能力的研究最終回歸造福老年人本位或具深遠意義。
[1]吳方芳,蔡付文,王人成,等.基于SD方法的老年人平衡控制機理分析[J].清華大學學報,2008(5):800-803.
[2]黃小兵,劉 博.平衡三聯(lián)及中樞整合在人體平衡中的作用[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9(6):534-535.
[3]張孝榮.練習太極拳對中老年單足站立平衡能力的影響[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2):82-83.
[4]郭志禹.太極拳養(yǎng)生文化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4(2):49-51.
[5]Ching Lan,Jin-Shin Lai and Ssu-Yuan Chen.Tai Chi Chuan An Ancient Wisdom on Exercise and Health Promotion[J].Sports Med 2002(4):217-224.
[6]Jacobson B H,Chen H C,Cashe l C,et al.The effect of T’ai Chi Chuan training on balance,kinesthetic sense,and strength[J].Percept Mot Skills,1997:27-33.
[7]Tsang W.w.N,Hui Chan,C.W.Y.Effect of 4-and 8-wk intensive tai chi training on balance control in the elderly[J].Medicine&Science in Sports&Exercise,2004:1648-657.
[8]Yan JH.Tai Chi practice improves senior citizens’balance and arm movement control[J].Journal of Aging and Physical Activity,1998:271-284.
[9]Mau-Roung Lin,Hei-Fen Hwang,Yi-Wei Wang,et al.Community-Based Tai Chi and Its.Effect on Injurious Falls,Balance,Gait,and Fear ofFallingin Older People[J].research report,2006.
[10]Caride J R S,Calvo X D,García MA G,Soler E I,López J L T.Three months ofpractice ofTai-Chi-Chuan improve the balance of people older than 60 years:practical study[J].Fitness&Performance,2008(5):306-311.
[11]鄧永明.太極拳對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響[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4(3):87-88.
[12]金昌龍,班玉生.太極拳練習對中老年人靜態(tài)平衡能力的影響[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5(1):44-48.
[13]肖春梅,王 彤,姜桂萍.太極拳運動對老年平衡能力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4):489-490.
[14]邱玉宇,崔 焱.太極拳鍛煉對防止老年人跌倒作用機制的研究[J].護理研究,2008(2):490-491.
[15]乾清華.太極拳對老年人平衡能力影響的實驗研究[J].體育學刊,2009(8):102-104.
[16]Schaller K J.Tai Chi Chih:an exercise option for older adults[J].Journal ofGerontological Nursing,1996(10):12-17.
[17]Tse S K,Bailey D M.T’ai Chi and postural control in the well elderly [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Therapy,1992:295-300.
[18]Wolf SL,Barnhart HX,Ellison GL,et al.The effect of Tai Chi Quan and computerized balance training on postural stability in older subjects.Atlanta FICSIT Group.Frailty and Injuries:Cooperative Studies on Intervention Techniques.Phys Ther,1997:371-381.
[19]阮 哲,熊開宇,陳自旺等.太極拳運動對老年人下肢平衡力學因素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4):498-499.
[20]郭靜如,洪友廉.太極拳運動對改善老年人運動功能作用初探[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1996(4):14-17.
[21]Wolfson L,Whipple R,Derny C.Balance and strength training in older adults:intervention gains and Tai Chi maintenance[J].JAGS,1996:498-506.
[22]Tsang W.w.N,Hui Chan,C.W.Y.Effects of exercise on joint sense and balance in elderly men:tai chi versus golf[J].Medicine&Science in Sports&Exercise,2004:658-667.
[23]劉 崇,閆 芬,李 穎等.太極拳、健步走對改善女性老年人靜態(tài)平衡功能效果的對比研究[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9(5):445-447.
[24]謝榮華,燕鐵斌,陳海燕.太極拳對平衡功能影響的對比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3):72-74.
[25]肖春梅,周巨林,李 陽等.老年人跌倒相關因素的國外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康復,2002(7):1014-1015.
[26]Monika Sufinowicz,Renata?leboda,Alicja Nowak,et al.Effects of tai chi on changes in concentration of markers of bone turnover in elderly men [J].studies in physical culture and tourism,2006:89-91.
[27]Lan C,Lai J S,Chen S Y.12-month Tai Chi trainingin the olderly:its effect on health fitness[J].Med.Sci.Sports Exerc.,1998(3):345-351.
[28]Wolf S L,Barnhart H X,Kutner N G.Reducing frailty and falls in older persons:an investigation of Tai Chi and computerized balance training[J].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 Society,1996(5):489-497.
[29]徐立香.太極拳運動對改善中老年人認知能力的實驗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7.
[30]王忠山.習太極拳老人骨健康狀況的多年追蹤研究[J].體育科學,2000(1):79-81.
[31]Tsang W.w.N,Hui Chan,C.W.Y.Effects of Tai Chi on joint proprioception and stability limits in elderly subjects[J].Medicine&Science in Sports&Exercise,2003:1962-1971.
[32]謝榮華,燕鐵斌,陳海燕.極拳對平衡功能影響的對比研究[J].2005(3):72-74.
Advancement of Influence Research about Tai chi Exercise on the Balance Ability of the Aged
Zhu Wenmin1Liu Jing2
(1.School P.E.of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Wuhan Hubei 430079;2.Wushu Dept.of Shanghai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sity,Shanghai 200438)
This paper intends to have an introduction and summarization on researches at home and abroad of Tai chi's influence to the balance of the aged,which confirm the improvement of balance ability of the aged brought about by practicing Tai chi,mainly through strengthening neural mechanisms of balance and enhancing the operation capacity of musculoskeletal system.Compared to other fitness projects,Tai chi is a better choice for old people to improve the balance capacity so as to acquire a higher life quality.
Taichi the aged blance ability influence review
G85
A
1004—5643(2010)04—0047—03
1.朱文敏(1982~),男,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民族傳統(tǒng)體育學。
2.劉 靜(1971~),女,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武術(shù)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