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晰理念
確定了以 “學生有特長,教學有特點,學校有特色”為目標;強化兩個發(fā)展,即 “內涵發(fā)展、特色發(fā)展”;實現(xiàn)兩個追求,即 “高品位、高質量”;建設兩個校園,即 “人文校園、書香校園”。在建設 “書香校園”的過程中,我們用 “基于學?!眮硪I學校特色和內涵發(fā)展,通過創(chuàng)造濃郁的讀書氛圍,整合豐富的讀書資源,開展多彩的讀書活動,讓讀書成為習慣,讓書香溢滿校園,提高師生的人文素養(yǎng),豐富學校的文化底蘊,提升學校的辦學品味。
2.濃厚氛圍
營造書香氛圍,充分利用走廊、教室、操場等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濃郁的讀書氛圍。突出校園文化建設的特點,整體規(guī)劃和重新設計了校園環(huán)境,突出了古詩、書法、 《陵小月報》等樓層文化,建設了 “書香一瓣潤心田”的開放書香走廊。具有童趣和人文情調的校園文明提示語,使每一堵墻壁成為無聲的語言,在潛移默化中讓書香滋潤師生的心田。
完善各項制度,用制度規(guī)范學習行為,用機制激勵學習效果。規(guī)定每周四的40分鐘的集體讀教材時間,將它納入作息時間,并明確標準,從機制上保證讓每一位教師能夠靜下心來讀書,與文本對話,與同事對話,獲得對文本的深刻解讀,引導教師 “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開展為教師贈書活動,每學期推薦一本書籍,教師在寫札記、教后感,讀書感受等過程中,體驗生活,反思自己,超越自我,提高了自身的文化品位。開展“321”學生讀書活動,即:校長每學期向每個班級贈送3本圖書,每名學生至少寫2篇讀書心得,班級以班隊會的形式開展1次讀書交流會,通過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讓師生感到讀書的重要性。
3.開發(fā)課程
《陵小月報》于1998年3月創(chuàng)刊,它是一份名副其實的學生自己的報紙。原天津市副市長陸煥生曾親筆為《陵小月報》題寫報頭。這份圖文并茂、充滿兒童特色的小小手抄報,寄托著學生的夢想與對陵小的熱愛。它最全面、最及時、最真實的展現(xiàn)著陵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風采,學生在辦報的過程中提升了能力戰(zhàn)士了才華。小飛龍書法俱樂部十年來培養(yǎng)了近百名愛好書法的學生。將書法、《陵小月報》開發(fā)為學校的校本課程,在1-4年級開設了書法課,落實人人學書法,人人寫好字。5-6年級利用校本課程了解 《陵小月報》的發(fā)展以及版面的設計與制作,學校每個學生都會做手抄報。
1.構筑共同愿景——激發(fā)人
將學校發(fā)展目標變成每個教職工的共同愿望,用一種理性目標熏陶著學校的群體成員,將辦學思想轉化為全校師生的共同認識和實踐,引導教師認識到學校利益與個人利益是息息相關的,學校目標的完成有利于個人目標的實現(xiàn),激活教師主動發(fā)展的內驅力,引領大家為共同的目標而自覺努力,將激發(fā)教師工作積極性作為管理著力點,將提升工作和質量底線作為工作的重點。
2.推行陽光校務——凝聚人
增加辦事透明度。首先,科學民主決策,堅持大權不獨攬,小權分散,重大事情領導班子集體討論決策再交教代會討論通過;其次,暢通民主渠道,鼓勵教職工出謀劃策,遇到評優(yōu)、職稱等難點熱點問題尊重多數(shù)教職工意愿,將權力的運作置于監(jiān)督的陽光之下,政治和財務的透明度成為一種無形的凝聚力,促進了學校的民主建設和廉政建設;第三,關注教工需求,為各級各類人員搭建發(fā)展平臺,增強教職工的職業(yè)幸福感,逐步提高教職工的福利待遇。陽光校務的推行使教職工對學校發(fā)展的前途、改革的目標、管理的方法、工作的程序進行了全面、深入的了解,每一名教職工成為和諧校園的和諧音符。
3.完善管理機制——塑造人
創(chuàng)建 “權利層層有,任務個個擔,責任人人負”的管理機制,充實富有活力的激勵措施。管理中堅持 “嚴、實、細、進”的工作要求,通過柔性的管理將剛性的制度落實,形成 “自我管理是基礎,自我規(guī)劃是超越,自我完善是目標”,通過提高學校制度的執(zhí)行力影響教師行為、情感,塑造高尚人格。
4.提高服務質量——發(fā)展人
工作中不是單純靠權力領導,而是通過班子成員不斷完善自身人格的輻射力,道德的感召力,威信的穿透力,來引領教師團隊的發(fā)展。通過談話,參與教研活動,聽課等多種方式,接觸了解教師并提供幫助,為教師的成長搭建平臺,促進教師專業(yè)水平的持續(xù)發(fā)展。
牢固樹立 “德育即生活、德育重實踐、德育靠自我”的工作理念,積極探索實踐德育自主化、活動化、立體化和無痕化。目前,已初步形成以行為規(guī)范訓練為抓手,以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為載體,以道德教育、民族教育為重要內容,不斷提升學生的生命質量的德育特點。進一步落實 《德育規(guī)程》和 《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循序漸進、潛移默化地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我校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不同需求,提出 “三輕輕” (說話輕輕、走路輕輕、取放物品輕輕)、“三隨手” (隨手關燈、隨手關閉水龍頭、隨手撿拾廢紙)、 “三個不” (不亂涂亂畫、不追逐打鬧、不進入網吧)口號。發(fā)揮晨會文化的作用,由學生主持每周一次的 “禮儀課堂”,以童話故事引領學生知禮儀、守規(guī)范。同時,為學生創(chuàng)設實踐平臺,積極開展 “道德細節(jié)評價”活動,學生每個月自主選擇兩個 “道德細節(jié)”目標,分時段、分重點有方向地進行道德行為實踐,并通過自評、同學互評、家長反饋、每學期班內表彰等形式,進一步促進了學生把道德行為養(yǎng)成自然的、穩(wěn)定的行為習慣。
立足校本。從學習入手,面向全體進行校本培訓,通過培訓提高了教師的認識,明確了 “教”要為 “學”服務的思想。以語、數(shù)、英、科任四個大學科組為單位,圍繞高效教學中的重點要素,開展校本培訓、教研活動,每位教師撰寫感言和反思。
示范引領。充分發(fā)揮骨干學科組的示范帶頭作用。英語組開展了以“激發(fā)學生興趣,創(chuàng)建高效英語課堂”為主題的校本展示活動。骨干教師以“參與、反思、成長”為題,以匯報形式進行校本培訓,使教師對高效教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
聚焦課堂。制定了 《陵水道小學高效課堂的學科評價標準》。采取“示范課引領、研究課突破、常態(tài)課互助”的工作思路。開展了 “深化課改,高效教學”青年教師展示課活動; “展示個性風采,追求有效教學”教學展示月; “求真,求實,追求高效” “優(yōu)化教學策略,追求高效課堂”等課堂教學研討活動,舉辦了“相約高效課堂,攜手兩個關注”的教學論壇活動。
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培養(yǎng)學生個性,陶冶學生藝術情操。興趣活動是展示學生多彩生活的舞臺,規(guī)范學校興趣小組的活動,根據(jù)學生興趣,教師特長,開設了32個不同類別的活動小組,滿足了學生健康成長的需求, “陵小月報”組、 “小飛龍書法俱樂部” “學校田徑隊”等組別的活動達到專業(yè)水準,學生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以此為載體,進一步加強 “體育、藝術2+1項目”工作,體育、藝術項目認定率達100%,體育、藝術認定合格率分別達90%和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