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秋 韓秀紅 趙雪蓮
頭孢哌酮/舒巴坦是頭孢哌酮與β-內酰胺酶抑制劑舒巴坦以1∶1的比例組成的復合制劑。本文僅就頭孢哌酮/舒巴坦治療急性腦血管病并發(fā)肺部感染患者46例的臨床療效進行總結,并以氧氟沙星為對照觀察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93例患者全部為住院患者。根據臨床癥狀、體征、X線胸片及CT、實驗室檢查和細菌培養(yǎng),診斷為急性腦血管病并發(fā)肺部感染的患者93例,其中腦梗死58例,腦出血28例,蛛網膜下腔出血17例;男55例,女38例,平均年齡68.5歲;肺部感染時間最長7d,最短2d,平均3.5d;高血壓病史80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病史52例,糖尿病病史19例,慢性呼吸系統(tǒng)病史35例,長期吸煙史58例。93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6例,男28例,女18例,腦梗死27例,腦出血15例,蛛網膜下腔出血4例,革蘭陽性球菌性肺炎19例,革蘭陰性桿菌性肺炎27例;對照組47例,男27例,女20例,腦梗死31例,腦出血13例,蛛網膜下腔出血3例,革蘭陽性球菌性肺炎22例,革蘭陰性桿菌性肺炎25例,兩組基本狀況具可比性(P>0.05)。
兩組患者均為青霉素試敏陰性,且肝、腎功能無異常。
治療組給予頭孢哌酮/舒巴坦(可倍,山東羅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批號0904206),3.0g加0.9%氯化鈉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靜脈滴注,2次/d;對照組給予氧氟沙星氯化鈉注射液(六安華源制藥有限公司,批號081216042-B)100mL(含氧氟沙星0.2g)靜脈滴注,2次/d。兩組療程均為7~14d。所有病例均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及必要的對癥處理,加強支持療法及護理,其間不使用其他抗菌藥。
逐日觀察患者體溫肺部感染的癥狀、體征變化及不良反應,在治療前后各做一次痰培養(yǎng)并測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電解質、血糖及胸片檢查。
表2 頭孢哌酮/舒巴坦與氧氟沙星的細菌學療效比較
根據衛(wèi)生部1998年頒發(fā)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評價療效。痊愈: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和病原學檢查4項均恢復正常;顯效:病情明顯好轉,但上述4項中有1項未恢復正常;進步:用藥后病情有所好轉,但不夠明顯;無效:用藥72h后病情無明顯好轉或加重。以痊愈和顯效病例統(tǒng)計有效率。
按以下標準評定細菌學療效,計算細菌清除率。清除:治療結束后24h所取標本中不再發(fā)現(xiàn)原有病原菌;部分清除:在原有2種以上致病菌中有一種被清除;未清除:治療結束后致病菌仍存在;替換:經治療后原有致病菌消失,而又分離出1種新的致病菌,但無癥狀,無需治療;再感染:治療結束后24h分離到1種新的致病菌,并出現(xiàn)感染癥狀和體征,需治療。
治療組有效率95.65%,對照組有效率72.34%,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頭孢哌酮/舒巴坦與氧氟沙星的臨床療效比較
93例患者痰培養(yǎng)菌培養(yǎng)到單菌種致病菌,治療組細菌清除率90.13%,對照組細菌清除率55.32%,兩組具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2。
急性腦血管病患者因發(fā)病年齡偏大,既往疾病多、病情重,特別是合并有呼吸道疾病及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且長期臥床或患者意識障礙,咳嗽反射減弱,極易并發(fā)肺部感染[1],常為醫(yī)院獲得性肺炎,且多為嚴重感染,耐藥菌株多,不易控制,病死率很高。舒巴坦鈉作為β-內酰胺酶抑制劑,對β-內酰胺類抗生素耐藥菌株產生的β-內酰胺酶具有不可逆性的抑制作用。舒巴坦鈉可防止耐藥菌對頭孢哌酮鈉的破壞,二者具有明顯的協(xié)同作用,抗菌活性明顯增強,可有效解決細菌的耐藥問題。本研究證實,頭孢哌酮/舒巴坦對革蘭陽性菌和革蘭陰性及厭氧菌均有較強的抗菌性能,氧氟沙星對肺部感染有一定療效,但抗菌活性明顯低于頭孢哌酮/舒巴坦,因此頭孢哌酮/舒巴坦是治療急性腦血管病合并肺部感染較為理想的藥物。
[1]何育生,陳玉輝,王戈鷹,等.腦卒中患者醫(yī)院獲得性肺炎的臨床特點與危險因素[J].中國抗感染化療雜志,2001,1(4):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