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輯
(華東政法大學 商學院,上海 201620)
針對跨國公司轉移定價的經濟學模型的研究一般都是建立在跨國公司全球利潤最大化的目標變量基礎上(集權決策)。同時,也要考慮每一個子公司的利潤最大化的目標(分權決策)。子公司利潤最大化目標有時會與跨國公司的整體利潤目標相沖突,特別是對于垂直一體化的子公司,這類矛盾往往比較突出[1]。
(1)假設某跨國企業(yè)只設有兩個公司,設在A國的母公司以及設在B國的子公司。其中,A國母公司負責生產和銷售中間產品,產量共為q1+q2。東道國子公司主要負責進口中間產品,生產和銷售產成品。
(2)假設A國母公司總產量中的q1部分由其直接銷售到母國的中間產品市場,銷售收入為R1(q1)。另外的q2部分由母國母公司以轉移價格pt銷售給東道國子公司。
(3)假設B國子公司一件中間產品生產一件產成品,公司沒有存貨,則東道國附屬公司共生產q2件產品,在東道國市場的銷售收入為R2(q2)。
(4)假設母公司用了勞動L1和資本K1生產(q1+q2),其總成本函數(shù)為運用L1和K1生產(q1+q2)單位中間產品的最小成本,則成本函數(shù)為齊次線性生產函數(shù),可以表示為:
其中w1:母國母公司的單位工資;r1:母國母公司單位資金成本。
(5)假設子公司生產產品的最小成本表示為:
其中,w2:東道國子公司的單位工資;r2:東道國子公司的單位資金成本。
(6)假設母國所得稅稅率為t1,東道國的所得稅稅率為t2,東道國進口從價關稅為τ。兩國間匯率為e,即每單位東道國貨幣所能兌換的母國貨幣數(shù)量??鐕居澮阅竾泿庞嬎恪?/p>
(7)假設兩公司在工藝技術上是獨立的,市場對兩公司產品的需求也是相互獨立的。則利潤最大化視角的跨國公司轉移定價可用圖1描繪:
跨國公司目標規(guī)劃集中決策的情況表現(xiàn)為跨國公司追求全球利潤最大化。用正式的模型術語來解釋集權決策,母公司希望銷售給附屬公司的產品數(shù)量和附屬公司希望從母公司購買的產品數(shù)量不取決于轉移價格??鐕靖呒壒芾韺蛹葲Q定轉移價格,也決定產出水平,而且當高級管理層改變轉移價格時,下屬分支機構的管理層不可能改變公司內部產品的供給或需求數(shù)量,因為跨國公司的目標是使兩公司的稅后利潤之和最大化。
假設t1=t2=0,τ=0中間產品市場和產成品市場是不完全競爭的市場。
跨國公司的總利潤為:
跨國公司利潤最大化時:
當跨國公司全球利潤最大化時,母公司生產q1+q2的中間產品,銷售q1的中間產品,中間產品的邊際成本等于在母國的不完全競爭市場的邊際收益;子公司生產和銷售q2的產成品,經過匯率換算后,中間產品和產成品的邊際成本之和等于東道國的不完全競爭市場的邊際收益。由上式可以看出,在不存在所得稅和關稅時,跨國公司的轉移價格是可以任意確定的。母公司根據(jù)公式(1),(2)確定中間產品的總產量,而子公司保證在ec2'=eR2'-R1'處生產。如圖2所示:
綜上所述,在集權決策下,忽略所得稅和關稅的影響,同時中間產品市場和產成品市場為不完全競爭市場時,跨國公司在全球利潤最大化的目標下,轉移價格是可以任意確定的,并且由高級管理層根據(jù)公式條件確定產出水平。
假設子公司的所有凈利潤都匯回母國,中間產品市場和產成品市場為不完全競爭市場。存在稅收抵免的情況下,當t1≥t2時,子公司在東道國支付的稅收額在母國完全抵免,其匯回利潤僅受到母國稅收的約束。此時,跨國公司的全球稅后利潤為:π=(1-t1)(π1+eπ2);當 t1<t2時,外國來源稅被完全免除,此時跨國公司的全球稅后利潤為:π=(1-t1)(π1+eπ2)。
其中:
則根據(jù)公式(3)得:
這說明母公司轉移定價高低與整個跨國公司的利潤是成反比的,跨國公司實現(xiàn)利潤最大化的目標應對于內部交易產品允許最低的轉移價格??鐕就ㄟ^低轉移價格將利潤轉移到東道國以減少稅負。
(2)當 t1<t2時
則根據(jù)公式(4)得:
若γ>τ,跨國公司實現(xiàn)利潤最大化應對內部交易產品允許最高的轉移價格;
若γ<τ,跨國公司實現(xiàn)利潤最大化應對內部交易產品允許最低的轉移價格。
綜上所述,在集權決策下,同時考慮所得稅、關稅的影響,若母國政府存在稅收抵免,則當t1≥t2時,跨國公司實現(xiàn)利潤最大化的目標應對于任意可選的內部交易產品允許最低的轉移價格,即采用低價策略。
當t1>t2時,若兩個國家之間所得稅的稅率差異大于商品進口時應當繳納的進口關稅的稅率時,跨國公司實現(xiàn)利潤最大化的目標應當對中間產品制定較高的轉移價格,即采用高價策略;反之,若兩個國家之間所得稅的稅率差異小于商品進口時應當繳納的進口關稅的稅率時,跨國公司則應當對中間產品制定較低的轉移價格,也就是采用低價策略。
跨國公司目標規(guī)劃同樣存在分權決策,這樣的情況在經濟學中被描述為保證母公司或附屬公司最優(yōu)產出下的跨國公司利潤最大化的轉移價格策略。實際上,分權決策是由跨國公司的高級管理層選擇轉移價格,而由母公司或附屬子公司和分支機構的經理確定他們的產出。
假設中間產品市場和產成品市場均為完全競爭市場,產品銷售價格分別為p1和p2,考慮存在所得稅、關稅和匯率的影響情況。
假設母國政府存在稅收抵免的情況下,當t1≥t2時,子公司在東道國支付的稅收返還跨國公司,但是子公司的匯回利潤受到母國稅收的約束。此時,跨國公司的全球稅后利潤為:π=(1-t1)(π1+eπ2);當 t1<t2時,外國來源稅被完全免除,此時跨國公司的全球稅后利潤為:
在τ,e和t1,t2均不變的情況下,跨國公司的決策層首先根據(jù)其全球利潤最大化的目標確定中間產品的合理的轉移價格,然后由母公司及東道國附屬公司分別根據(jù)各自的利潤最大化條件確定各自的產量q1,q2,由此得出,產量q1,q2都是轉移價格pt的函數(shù)。
根據(jù)上式,跨國公司全球利潤最大化的條件為:
母國母公司和東道國附屬公司利潤最大化的條件分別為:
則,根據(jù)公式(5)和(6))可得:
將上述的結果代入到公式(7)中,得到:
已知q2是pt的函數(shù),從而根據(jù)公式(8)可得到跨國公司達到全球利潤最大化時的中間產品的轉移價格pt。
(2)當 t1<t2時
跨國公司全球利潤最大化的條件為:
母國母公司和東道國附屬公司利潤最大化的條件分別為:
則根據(jù)公式(6)和(7)可得:
將上述的結果代入到公式(9)中,得到:
已知q2是pt的函數(shù),從而根據(jù)公式(10)可得到跨國公司達到全球利潤最大化時的中間產品的轉移價格pt。
綜上所述,跨國公司在分權決策下,考慮所得稅、關稅稅率,中間產品市場和產成品市場為不完全競爭市場時,若母國政府存在稅收抵免,當t1≥t2時,跨國公司在全球利潤最大化目標下轉移價格的制定受到東道國關稅稅率的影響,轉移價格決策由公式確定;當 t1<t2時,跨國公司在全球利潤最大化目標下轉移價格的制定受到兩國所得稅稅率、東道國關稅稅率的影響,也就是說pt是t1,t2、τ的函數(shù),轉移價格的決策由公式:
無論是集權決策還是分權決策,上述模型均表明匯率并不影響跨國公司利潤最大化的最優(yōu)轉移定價[2]。這意味我們在下面的驗算中可以不考慮匯率e的影響,設定e=1?,F(xiàn)在,假設某跨國企業(yè)的母公司設在A國,在考察了生產條件以及稅收政策等多方面的因素后,決定將其子公司設立在B國。母國母公司負責生產中間產品,其分別以正常價格和轉移價格將產品銷售到A國市場以及B國的子公司。而B國的子公司負責將購入的中間產品加工成產成品后,以合適的價格銷售到B國的市場上。同時假設母國政府存在稅收抵免。
(1)假設產品出口關稅為 0,B國進口關稅 τ=0.10,A 國所得稅稅率t1=0.20,B國所得稅稅率t2=0.3。
因為 t1<t2,根據(jù)公式可得:
即γ<τ,跨國企業(yè)實現(xiàn)利潤最大化的目標應當對中間產品采用低價策略。
由于 q2是 pt的函數(shù),假設 q2=20-1.2pt,同時=-1.2,代入公式(10)可得:
即γ>τ,跨國公司實現(xiàn)利潤最大化的目標應當對中間產品采用高價策略。
將B國的進口關稅調整為0.05,代入公式(10)可得:
得到:pt=1.598,即跨國公司制定的中間產品的轉移價格應當為1.598。
(2)假設產品出口關稅為 0,B國進口關稅 τ=0.05,A 國所得稅稅率t1=0.25,B國所得稅稅率t2=0.3,根據(jù)公式可得:
得到:pt=9.158,即跨國公司制定的中間產品的轉移價格應當為9.158。
從賦值驗算的分析中可以得出,在只考慮所得稅和關稅對轉移價格的影響的情況下,根據(jù)公式確定的轉移定價高低策略的采用同推導出的結論相符。若兩個國家之間所得稅的稅率差異大于商品進口時應當繳納的進口關稅的稅率時,跨國企業(yè)應采用高價策略;反之,跨國企業(yè)則應采用低價策略。同時,根據(jù)公式可得出在分權決策下,跨國公司利潤最大化目標下轉移價格的確定原則。
在集權決策下,跨國公司高級管理層制定轉移價格時,若忽略所得稅和關稅的影響,同時中間產品市場和產成品市場為不完全競爭市場時,轉移價格是可以任意確定的。若同時考慮所得稅、關稅影響,且母國政府存在稅收抵免時,跨國公司應當充分考慮兩國的所得稅稅率差異以及東道國的關稅稅率,從而確定應當采用高價或低價策略。
在分權決策下,跨國公司高級管理層根據(jù)集團全球利潤最大化的目標確定轉移價格,而由母公司或附屬子公司的經理選擇他們各自的產出。若中間產品市場和產成品市場為不完全競爭市場,且母國政府存在稅收抵免時,最優(yōu)轉移價格的確定受到兩國所得稅稅率、東道國進口關稅稅率的共同影響。
[1]陳潔,王方華.跨國公司轉讓定價決策研究[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
[2]姚蕾蕾.跨國公司轉移定價對匯率風險調整的戰(zhàn)略[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