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大昕
在作者筆下,素食清雅、葷食香濃、名品蘊(yùn)藉、小吃風(fēng)趣,吃喝已經(jīng)不僅是生活的必須,更多的是一種人間情味的體會和抒發(fā),真可謂“人間有味是清歡”。
《品味談吃》分為食物雜俎、味苑瑣記、烹壇碎語、盤中乾坤、閑情偶寄五部分,單看食單就令人垂涎了:水中人參話白鰻、也談廣州人吃蛇、譽(yù)為百歲羹的薺菜、花卉入食添芳香……從原料的選取、菜點(diǎn)的由來、菜式的做法到菜成后的品味,作者不厭其煩,一一工筆細(xì)描,這得益于作者在飲食文化中涵養(yǎng)了30年的學(xué)養(yǎng),也得益于作者恰切生動的敘述語言。如:廣東的荷葉豉汁蒸大鰻,雖也用蒸的方法,但卻是先將鰻段放人油鍋滑油,再放炒鍋加豉汁略燒,然后用荷葉包起來上籠蒸熟,所以另有一種風(fēng)味,既有肉質(zhì)的滑嫩,又有豆豉的濃醇,還有荷葉之清香。文思豆腐:但見纖細(xì)的豆腐絲漂浮游戈在清湯之中,五彩色澤相映,真仿佛“文思”一般意境。吃起來,既爽滑柔潤,又清鮮利口,不愧是刀技、滋味兼而有之的佳肴。西湖醋魚堅(jiān)持了鮮而精的傳統(tǒng):所謂的“鮮”,主要指用鮮活的魚,決不使用陳腐的次品。一般飯店無非是現(xiàn)買活魚,樓外樓為使其鮮美而無土腥,采用的是“餓養(yǎng)活殺”。早年是竹籠,如今是大網(wǎng)箱。一百多年,能如此一以貫之,在杭州菜館中,也只有樓外樓一家了。一些平常吃食,在外行看來,也許只是一種口腹之欲,在內(nèi)行眼中,卻有選料、刀工、制法、火候等種種考究之處,正是在這種種一絲不茍、縱承歷史、橫貫其他的創(chuàng)造中,一道道菜點(diǎn)才有了廚人和食者深厚的情感和深刻的人文觀照。
誠如作者自言:“就我個人一生的吃喝來說,好像前半生只能說是為了填飽肚子,至多是為了能享口福,而后半生則是從吃味道、吃營養(yǎng)、吃藝術(shù)等逐漸向吃文化、吃意趣、吃境界等方面轉(zhuǎn)化。”在文中,作者寫到少年時代母親腌制的酸菜、釀造的黃桂稠酒,寫到兒時與兄弟們搶吃豬尾,與小伙伴搶吃白果。還寫及了戀愛時與他美麗的夫人在小店品評小吃時的甜蜜回憶……一位自稱“老饕”的嗜食者,“不小心”扎入了飲食研究的圈子,當(dāng)年歲漸長,這豐厚的物情物理早已經(jīng)與復(fù)雜珍貴的人生歲月相融。比起坊間動輒以得“飲食三昧”的書籍相比,王子輝先生的飲食隨筆,既具有理論的宏觀高度,又不乏食者的精細(xì)品味,而他自言的:“從那些具體而微的吃喝中,抒寫自己的真性靈和真感情,借一啄一飲體味表達(dá)對生活和人生的關(guān)注、熱愛和眷戀?!逼渲t遜和風(fēng)雅的姿態(tài)更使這些吃食文字平易近人、曲盡物理。我們欣悅于這樣的文字:“蘇軾《浣溪沙》中有‘青蒿黃韭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看來,蘇東坡的‘春盤也是少不了韭黃的。陸游對四川新津的韭黃亦備加贊嘆;‘新津韭芽天下無,色如鵝黃三尺余?!薄窆S是一年四季都有的食物。按收獲季節(jié)來說,大概有以斑竹、百家竹為主春日生長的春筍;以毛竹為主冬日生長的冬筍和夏日生長的鞭筍。宋黃庭堅(jiān):‘韭黃照春盤,菰白媚秋菜。惟此蒼竹苗,市上三時賣的詩說明,韭菜、茭白之類僅適于春秋,惟鮮筍在一年里竟有三個季節(jié)可以吃到。若再加上特制的玉蘭片,可謂常年都可享用了?!庇浀猛粼饕蚕矚g寫一些草木文章,簡省蘊(yùn)藉、栩栩如生。王子輝寫的草木更重于它的食用特色,且多“老陜”厚重勻?qū)嵉墓P觸。作者愛吃,愛喝,更愛因吃喝而識得的人間情緣。
品味談吃,有議論、有感悟、有典故、有技法、有情感,是一位懂得吃,熱愛吃,會寫吃的“老饕”的摯情文字。
《品味談吃》
王子輝著
山東畫報出版社2009.8
定價:1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