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華
關鍵詞:素質教育、優(yōu)化、新課程、課堂教學
內容提要:現代社會的發(fā)展對英語教學的素質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體現素質教育,其核心在于突出其重點——即通過優(yōu)化課堂教學教法的主渠道來完成當前的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
一、鎖定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高中英語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通過課堂教學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圍繞培養(yǎng)學生實際運用能力而進行。教師在上課前,首先得弄清本課的教學目標,擬定教學步驟,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反復鉆研,吃透教材,并及時把教學目標反饋給學生,讓學生心里有底,讓教與學在課堂上同步,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盡量避免讓學生云里霧里的教學脫節(jié)現象,從而完成制定的教學目標。
二、巧設教學模式
1.采用啟發(fā)引導式教學
顧名思義,“啟發(fā)引導”意為教師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者”,首先可利用brainstorming式的方法啟動學生的思維,等學生腦筋開動后,再因勢利導,使他們能通過思維來主動地理解知識,吸收知識。教師應立足于充實的教學內容,運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采取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使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從而使傳授知識與發(fā)展能力有機結合起來,教學相輔相成,讓教學效果達到事半功倍。
那么如何有效地運用啟發(fā)引導式教學呢?筆者有以下點滴總結。
a.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更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和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促使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
英語課是綜合性和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工具課,學生在課堂上學的內容要在實際生活中加以運用,僅靠傳統(tǒng)的教學教育手段已無法培養(yǎng)出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的創(chuàng)造性人才,這是當前教育的發(fā)展趨勢。也就要求我們?yōu)橛⒄Z教學提供更多的教學手段,例如可以采用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課件向學生直觀呈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人物的示范表情、動作、語音語調等等,為學生隨后的表演提供了原始依據。在多媒體課件提供的圖文并茂的情景中,學生很快被這種新奇的學習情境所吸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學習積極性的調動是人類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的前提條件,為學生創(chuàng)設或模擬生活情境,將真實的生活引進課堂,縮短教學與現實的距離,充分滿足了學生求學心理,幫助他們加深及鞏固記憶,引導學生應用英語思維,進行英語交際。它寓教育教學于一定的形象思維和創(chuàng)設的情景當中,能夠綜合利用視聽覺各感官系統(tǒng),使學生感受到語言和音像的不斷沖擊,有意注意,無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交替進行,從而在大腦皮層產生較強的反射,留下較深的印象。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b.重視情感因素和個性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優(yōu)化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質,為社會輸送德才兼?zhèn)淙瞬拧?/p>
從國際人才競爭發(fā)展的趨勢來看,能否在國際競爭中取得優(yōu)勢,人才的心理素質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培養(yǎng)學生競爭意識,激發(fā)學習興趣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F代社會充滿了機遇與挑戰(zhàn),學生應學會在競爭中主動走上臺推銷自己。這種競爭意識是一種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培養(yǎng)起來的習慣性意識。教師在教學中應及時糾正學生學英語的保守態(tài)度和害羞心理。有些學生甚至還會產生嫉妒心理。教師要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理想觀、生活觀,端正學習態(tài)度,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勇于表現,面對競爭,以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
總體上提高英語教學質量,一直是執(zhí)教者努力追求的目標,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學生之間的智商差別很小,學生的成績差別主要是由其情商差異所形成的,即由家庭、社會、環(huán)境、情感、興趣、學習方法等綜合因素產生影響的結果,其中教師教學水平對提高學生的情商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筆者在長期的英語教學實踐中,十分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進,設法提高學生的情商,提高教學效果,并初見成效。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我們備課組常采用分小組競賽,男女生之間競賽,自由組合競賽,個人挑戰(zhàn)競賽等等,這符合學生好奇、好勝、好強的心理,同學們的熱情交談,學習自覺性提高,從而使教學高效。此外,應注意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一堂高質量的英語課先決條件。教育首先是通達人情的,愛心是責任心的來源,要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首先要求教師應熱愛尊重學生。
2.運用任務型創(chuàng)造性教學
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教人以漁?!苯虒W的目的不是簡單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而是要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本領。未來社會是一個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充滿挑戰(zhàn)的人才素質的社會。因此,建立學生自主學習機制,培養(yǎng)他們的英語自學能力是為他們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優(yōu)化學生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學習是一種獨立的主動的認識和發(fā)展的活動,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因此,教師應認識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樹立學生才是外語學習的主人翁的觀點。主體性的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交流的雙邊或多邊活動。師生間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關系,能使課堂更自由開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師在教學的設計和安排上必須更加注意采用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法,以便更好地調動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主角。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應注意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實踐證明:設疑式、討論式的教學有利于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通過設疑創(chuàng)設情境,給予每位學生參與的機會,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集體討論,集思廣益,如一篇文章教完之后可以在黑板上寫出幾個Key words 讓學生編寫內容或進行課文復述,這樣會使學生相互啟發(fā)、相互交流,從而以創(chuàng)新意識來靈活運用語言知識。學生憑著自己的能力與探索解決新問題,無形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得到了實際性的提高。
《參考書目》
朱慕菊 等編著,《走進新課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6。
徐勇、龔孝華編著,《新課程的評價改革》[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