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云?金曉燕?尚少梅
經外周靜脈留置中心靜脈導管術(PICC)是指從周圍靜脈導入,并將導管尖端置于上腔靜脈的方法[1],用于為患者提供中期或長期的靜脈輸液或化療用藥等[2],于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應用于臨床,90年代后期在我國開始使用[3-4],是目前惟一授權可以由護士操作的中心靜脈置管術[5-6]。該技術一方面減輕了患者的針刺痛苦,為臨床輸液、輸血、給藥、營養(yǎng)支持等治療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也增加導管相關性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CRI)的危險[7-8]。由于CRI的發(fā)生,延長了患者的住院時間,增加住院費用的同時也增加了死亡率,引起了醫(yī)學界的廣泛關注[9]。
正確而有效的PICC導管日常護理是導管能正常使用、完成治療計劃的重要保證,包括導管沖洗、正確封管、更換貼膜、更換肝素帽、處理并發(fā)癥等技術操作以及觀察穿刺點與周圍皮膚有無發(fā)紅、腫脹、發(fā)熱、疼痛等癥狀[10]。有研究顯示,做好PICC置管后的日常護理是預防導管相關性感染的重要策略[11]。本文旨在通過研究護士的PICC護理操作水平,從而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分析可能的原因,以探討有效的解決方法,為提高PICC護理的質量,降低CRI的發(fā)生提供依據(jù)。
采用方便取樣的方法,選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北京市某二級甲等醫(yī)院實施PICC護理的護士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①本人自愿參加;②注冊護士;③目前正在或半年以內曾經從事PICC護理工作。本次研究對象共122名,均為女性,年齡20~47歲,平均年齡為(20.66±7.46)歲,<25歲的77名(63.1%),25~30歲20名(16.4%),>25歲的25名(20.5%);臨床工作時間1~26年,中位數(shù)3年,≤5年的84名(68.9%),>5年的 38名(31.1%);從事PICC置管后日常護理時間1~11年,中位數(shù)3年,≤5年的96名(78.7%),>5年的26名(21.3%);學歷分布:中專 60名(49.2%),大專53名(43.4%),本科9名(7.4%);職稱分布:護士82名(67.2%),護師28名(23.0%),主管護師12名(9.8%);所在科室:外科65名(32.0%),內科 48名(39.3%),腫瘤科35名(28.7%);其中參加過PICC??婆嘤柕挠?1名(33.6%),未參加的有81名(66.4%)。
以方便取樣的方法,從研究對象中選取16名護士作為觀察對象,觀察其PICC的護理操作過程。
1.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觀察法了解研究對象中的16名護士的PICC護理操作實際水平;同時通過問卷法調查護士對其PICC護理操作水平的自評情況。
1.2.2 研究工具
1.2.2.1 PICC護理操作能力觀察表
該觀察表在參考國外PICC護理操作規(guī)范的基礎上,根據(jù)我國臨床護理操作流程和臨床工作的實際情況編制而成,與調查問卷的行為部分匹配。觀察表共28個條目,每一條目有0~1兩級評分,完成該條目操作賦1分,反之賦0分。將原始得分換算為標準得分,標準得分=原始得分÷最高得分×100。
1.2.2.2 PICC護理操作水平自評問卷
本研究問卷是在參考大量國內外相關文獻的基礎上,結合臨床工作實際狀況,以護理程序作為問卷編制的理論框架,自行設計而成。該問卷包括:①人口社會學資料及從事PICC護理工作的相關內容。②行為部分:在參考國外PICC護理操作規(guī)范的基礎上,根據(jù)臨床護理操作流程和臨床工作的實際情況編制而成,共28個條目,每一條目有1~5級評分。將原始得分換算為標準得分,標準得分=原始得分÷可能的最高得分×100。標準得分≤40分為很差,>40且≤60分為較差,>60且≤70分為一般,>70且≤80分為較好,>80分為很好。
1.2.3 資料收集
在自然狀態(tài)下觀察研究對象中選取的16名護士的3次操作過程,取其3次操作得分的均值作為最后得分,以便能更好地反映護士實際的操作水平。觀察結束后,向所有研究對象統(tǒng)一發(fā)放調查問卷,由護士自行填寫完成。本次共發(fā)放調查問卷127份,回收122份,回收率為96.1%,有效問卷為122份,有效率為100%。
1.2.4 統(tǒng)計學分析方法
原始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2.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錄入及統(tǒng)計學分析,具體統(tǒng)計學方法包括:描述性統(tǒng)計方法、t檢驗、方差分析等。
2.1.1 護士的PICC護理操作自評得分情況
研究對象的PICC護理操作自評得分39.29~94.29分,平均得分為(84.74±8.40)分,自評得分>70分有117人(95.9%)。
2.1.2 影響護士PICC護理操作自評得分的因素
對不同層次護士的自評得分進行單因素分析,結果見表1。
以研究對象PICC護理操作自評得分作為因變量,年齡分段、職稱、是否參加過PICC??婆嘤枮樽宰兞窟M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變量篩選方法為后退法,進入標準為P<0.05,剔除標準為P>0.05。經方差分析,此回歸模型有意義(F=5.610,P=0.005),結果見表2。
本次調查共對16名護士進行了觀察,觀察對象的PICC實際護理操作得分為42.86~89.29分,平均得分為(67.86±12.91)分;觀察對象的自評得分為72.14~94.29分,平均得分為(85.59±6.31)分,兩者經t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 =4.94,P<0.001)。
調查結果顯示,護士的PICC護理操作自評得分為(82.74±8.40)分,95.9%護士得分高于70分,說明護士的PICC護理操作自評得分整體上較好。
調查結果顯示,護師、主管護師的PICC護理操作自評得分要好于護士(P<0.05)。分析可能的原因:護師和主管護師工作年限長,有扎實的??谱o理理論和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他們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同時,參加過PICC??婆嘤柕淖o士的PICC護理操作自評得分遠高于未參加過培訓的護士(P<0.01)在北京市的二級醫(yī)院中,PICC的開展還不普及,開展的科室只是少數(shù),而且全國沒有統(tǒng)一的PICC護理操作規(guī)范,因此,護理管理者可以通過PICC??婆嘤枺棺o士充分認識PICC護理與患者發(fā)生導管相關性感染的關系,進一步規(guī)范其操作。
在觀察過程中發(fā)現(xiàn),觀察對象PICC護理操作水平不容樂觀,遠低于其自評得分(P<0.001),提示臨床護士對PICC護理操作還只是停留在認知階段,并沒有掌握PICC的護理技術,穩(wěn)定的行為是通過控制強化條件進行自我調整而得到的[12]。為此,一方面,在醫(yī)院的護理質量管理中,應加強對護士PICC護理操作的考評、監(jiān)督和管理,及時發(fā)現(xiàn)護士在操作過程中的問題和不足,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措施,制定一套完整的規(guī)章制度來規(guī)范、制約護理行為。另一方面,在PICC專科培訓中,不僅僅要重視知識的傳授,而且應加強護士的“慎獨”精神,使其自覺遵守各項操作規(guī)程及制度[13],從而建立良好的信念,將正確的PICC護理技術內化成為一種習慣,進而影響其潛意識,使其在不知不覺中規(guī)范自身的操作行為。
[1] Sandi PM. Innovations in central vascular access device insertion. J Infusion Nurs,2005,28(3):6-12.
[2] 沈建英,呼賓.經外周插管中心靜脈導管臨床應用探討.中華護理雜志,2001,36(10):785-786.
[3] 黃紅健,彭南海,柏屏.經外周導入中心靜脈置管的臨床應用進展.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10):73.
[4] 黎玉國,蔣朱明.腸外營養(yǎng)新途徑(PICC技術).中國臨床營養(yǎng)雜志,2000,8(3):181-183.
[5] 葉昱.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四川省衛(wèi)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26(1):48-50.
[6] Philpot P,Griffiths V.The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Nursing Standard,2003,17(44):39.
[7] 胡潔.靜脈導管留置時易忽視的感染危險因素分析.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4,14(7):773-774.
[8] 張詩海,曾邦雄.85例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感染分析.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2,12(2):89-90.
[9] 吳安華,羅曉燕,譯.血管內相關感染診斷和治療的循證醫(yī)學指南.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2,12(11):875-877.
[10] 刑紅,賈云.外周中心靜脈(PICC)的臨床護理常規(guī).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39.
[11] Mermel LA.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Ann Intern Med,2000(132): 391-402.
[12] 王秀娟.規(guī)范護理操作控制醫(yī)院感染的做法.實用醫(yī)藥雜志,2007,24(3):329-330.
[13] 姚麗英.護理管理在預防醫(yī)院感染監(jiān)控中的作用.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9):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