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延忠
高血壓病臨床主要表現為體循環(huán)動脈壓持續(xù)升高并伴有心、腦、腎及血管壁結構與功能的進行性損害,起病及經過緩慢,最終導致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嚴重威脅著患者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1]。本研究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方案,并與單純西藥治療進行比較,觀察降壓效果及對生存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7年1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140例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排除繼發(fā)性高血壓、惡性和急進型高血壓,無嚴重腦、肝、腎等重要靶器官疾病。將14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0例,兩組性別、年齡并發(fā)癥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選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鈣離子拮抗劑(ARB)、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CCB)、α-受體阻滯劑、β-受體阻滯劑等降壓治療的同時,給予休息、合理飲食及對癥治療,8周為1個療程。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服自擬降壓方,組方:珍珠母30 g(先煎),丹參15 g,牛膝10 g,澤瀉10 g,生山楂10 g,熟地10 g,枸杞子10 g,香附10 g,黃芩10 g,生大黃6 g~12 g,白芍15 g。加減:肝氣郁滯者加郁金、柴胡;肝郁化熱者加山梔子、丹皮;肝火上炎者加重大黃用量;肝陰不足者加生地、玄參;陰虛陽亢者加龜板;肝陽化風者加鉤藤;痰濕重者加陳皮;瘀血重者加當歸、桃仁、紅花;陰虛及陽者加杜仲、肉桂等,8周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血壓: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4周后8:00~10:00靜坐10min后,用水銀柱式血壓計取坐位測右上臂肱動脈血壓3次,取其平均值。生活質量評定方法[2]:生活質量問卷調查包括采用信度、效度、敏感度均較高的醫(yī)學健康調查量表(簡稱SF-36)。SF-36量表有 8個維度:生理功能(PF)、生理職能(RP)、軀體疼痛(BP)、總體健康(GH)、活力(VT)、社會功能(SF)、情感職能(RE)、精神健康(MH),共36個項目,得分越低,生活質量越差。安全性觀測包括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心電圖檢查。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2.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生活質量評定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血壓、生活質量評定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血壓下降顯著,生活質量改善明顯。兩組治療前后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肝功能、腎功能、心電圖均無明顯異常。詳見表1、表2。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比較(±s) kPa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比較(±s) kPa
組別 n 收縮壓 舒張壓觀察組 治療前 70 21.4±2.8 13.6±1.2治療后 70 16.7±1.91)2) 10.7±0.81)2)對照組 治療前 70 21.6±2.7 13.5±1.1治療后 70 18.3±2.1 11.4±0.9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定比較(±s) 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定比較(±s) 分
組別 n PF RP BP GH觀察組 治療前 70 64.4±24.8 34.3±19.6 52.5±22.7 41.7±23.8治療后 70 80.4±26.41)2) 66.3±32.91)2) 74.5±31.71)2) 53.8±27.51)2)對照組 治療前 70 63.7±25.8 33.6±18.6 51.6±24.4 42.6±20.7治療后 70 69.3±20.7 48.5±28.6 60.5±26.7 48.4±20.6組別 V T SF RE MH觀察組 治療前 43.7±18.5 62.4±27.6 41.4±12.4 46.4±15.8治療后 58.7±21.51)2) 76.5±31.31)2) 66.4±25.41)2) 59.6±21.21)2)對照組 治療前 44.5±17.6 64.6±28.4 39.6±11.8 45.6±13.7治療后 52.3±18.2 71.3±27.4 43.6±20.3 53.3±16.2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
2.2 不良反應 對照組有7例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頭痛、頭暈、咳嗽、大便干結,治療組出現3例,但仍堅持治療,兩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3,P>0.05)。
對高血壓病的治療降壓是一個很重要的目標,西藥降低血壓比較迅速、可靠,但降壓治療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不僅藥物本身可以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治療過程中一些非藥物因素,如要求改變生活習慣、降低體重、限制鈉鹽、定時服藥等,特別是醫(yī)生在治療過程中因對所用藥物期望值高,單純追求降壓效果,會對治療的某些負面影響視而不見,忽略患者的主觀感受,使治療對患者生活質量有不同程度的影響[3]。因此,在評價降壓藥物時,也必須考慮到生活質量這個重要評價指標[4],SF-36是為人群調查或健康政策的評價性研究而設計的一般健康狀況參數,它也被用于臨床實踐和研究與某類疾病關聯的結局測量,該表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是目前國際上最為常用的生命質量標準化測量工具之一[5]。
高血壓屬于祖國醫(yī)學“眩暈”“頭痛”范疇,隨病程發(fā)展可歸屬于“心悸”“怔忡”“胸痹”“飲證”“水腫”及“腦卒中”的范疇。中醫(yī)學認為高血壓的病因病機與情志、飲食、肝腎陰虛、氣血有關[5]?!秲冉洝酚小爸T風掉眩,皆屬于肝”,《千金方》也指出:“肝厥頭痛,肝為厥逆,上亢頭腦也”,另外《景岳全書》有“無虛不作眩”;《丹溪心法》則提出“無痰不作?!钡挠^點;《醫(yī)宗金鑒》認為“瘀血停滯,神迷眩暈,非用破血行血之劑,不能攻逐蕩平也”,認為血瘀是導致本病的主要原因。本文降壓方中珍珠母平肝潛陽、鎮(zhèn)定熄風,有抑制交感神經的作用[6];丹參、牛膝活血化瘀,有擴張血管降低周圍血管阻力,改善循環(huán)的作用;牛膝能引藥下行,降低腦壓;車前子健脾化濕利水,起到利尿降壓之功效;山楂能活血化瘀,配合澤瀉能夠降低血脂,改善血管彈性,凈化血液;熟地、枸杞子益腎養(yǎng)肝;香附疏肝解郁,黃芩清解肝熱,生大黃清熱瀉火,白芍滋養(yǎng)肝腎之陰。但是臨床上高血壓病往往病情錯綜復雜,非一個證型能夠概括,本文同時對肝氣郁滯、肝郁化熱、肝陰不足、肝陽化風、痰濕、瘀血、陰虛等辨證加減施治,諸藥合用則攻補兼施,寒熱并用,升降有序,降壓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同時由于本方用藥側重于調整機體的整體功能,故患者的主觀感受、自覺癥狀,心理狀態(tài)等生活質量反映的內容得到明顯的改善,可能是其改善生活質量的機制,結果生活質量評分在多方面也均有明顯改善,較之單純西醫(yī)具有明顯優(yōu)勢,中藥還可以可改善血液循環(huán),降脂,抗動脈粥樣硬化,改善消除臨床癥狀[7]。
[1] 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47.
[2] 徐明,錢云,張敬平,等.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生命質量影響因素[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7,15(6):533-535.
[3] 王金平,吳建龍.高血壓患者藥物治療與生活質量的關系[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8,8(11):876-878.
[4] 孫寧玲,徐成斌.今日高血壓[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0:588-595.
[5] 趙文明,劉龍濤,李浩,等.中西醫(yī)結合方案治療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及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的臨床研究[J].北京中醫(yī)藥,2008,27(12):915-918.
[6] 李銘,史載祥.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高血壓的臨床思路和經驗[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6,4(3):23.
[7] 扎瓦德,宋美揚,郭長青,等.中醫(yī)治療高血壓病的優(yōu)勢[J].吉林中醫(yī)藥,2009,29(5):383-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