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
10.3969 /j.issn.1671-489X.2010.32.108
多媒體課件是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ing Aided Instruction,簡稱CAI)的一種。是創(chuàng)作人員(主要指教師)根據(jù)教學需要,通過創(chuàng)意,先從總體上對信息進行分類組織,然后把文字、圖形、聲音、動畫和影像等多種媒體素材在時間和空間兩方面進行集成組合,使它們融為一體并賦予它們以交互特性,從而制作出各種多媒體應用軟件產品。
多媒體課件以其多姿多彩的表現(xiàn)力、方便的共享性和交互性,贏得廣大師生的歡迎。近年來,隨著學校計算機教室和多媒體室的建設,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和Director等制作軟件的流行,多媒體課件已經深入中小學生課堂,成為中小學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資源。
筆者通過多年的觀察研究,發(fā)現(xiàn)當前多媒體課件在運用和制作層面上存在一些問題。諸如追求課件的內容容量,缺乏務實性;偏好光怪陸離的形式效果,展示制作水平,起了喧賓奪主的
反作用;過分強調工具作用,凡公開課、觀摩課必觸“電”的心理,而忽視教學的本質;等等。最大的問題就是,教師喜歡“拿來主義”,鮮有個性化思考。當前,各種教學類網站提供了大量免費或收費課件,筆者在百度上搜索“辛亥革命課件”,共搜到相關網頁約304 000個;搜索“美國獨立戰(zhàn)爭課件”,共搜到相關網頁約58 100個。其中,絕大多數(shù)為PowerPoint格式。PowerPoint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Office系列產品之一,簡單易用,修改方便,不少教師下載后,修改一下單位名稱和制作者姓名,就在課堂上使用。更有甚者,用來參加相關部門組織的多媒體課件制作比賽。
優(yōu)秀的教師沒有固定的模式,在課堂風格上,或構思嚴謹,或幽默睿智,或俯仰有情,只有一點有共同的,那就是,他們都具有獨特的、吸引學生的鮮明“個性”。再者,由于個人經歷與專業(yè)修養(yǎng)的不同,教師對相同教學內容的詮釋會體現(xiàn)出個體差異。在向學生講解與表達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構。重構主要表現(xiàn)為對教學內容的取舍、教學順序的調整、教學重點的選擇、教學觀點的轉述,甚至會對教材進行重新整合。那么,每一位教師應該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制作課件,課件運用時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揮灑自如,最終讓課件真正達到輔助教學的目的,而不是花哨的裝飾。
不同學生之間存在差異而體現(xiàn)出個性特征,這是毋庸置疑的。多元智能理論也進一步證明學生間智能發(fā)展的不均衡,個人的優(yōu)勢和劣勢有所差異。這里既有個人經歷的不同,也有地區(qū)差異、城鄉(xiāng)差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同的學生會對不同的學科產生興趣,學習方式、結果也會因人而異。學生會根據(jù)自己以往的生活經驗、學習經驗對學習內容進行解釋和判斷。不同的生活體驗也會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多元化理解。
科學的精神是否定,科學的態(tài)度是懷疑。新知識、新技能層出不窮,任何一個學科都在不斷地發(fā)展進步。以中國近代史為例,隨著近代史的解禁和史學研究的發(fā)展,對某些歷史事件和人物,已經有了新的評價或可爭議之處。歷史教師一定要把握史學發(fā)展的方向,熟悉歷史研究的新成果。如對李鴻章的評價,以前他是一個形象扁平、被全面否定的近代人物,20世紀90年代后,對他在洋務運動、日俄外交甚至戊戌維新等歷史事件上有了全新的認識。這些新知識、新成果,都應該在課件當中有所體現(xiàn)。
多媒體課件僅僅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工具,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是形式而不是內容。它在教學當中,只能起到輔助的作用。筆者有幸聽過不少多媒體課,有的講授教師非常注重多媒體軟件的華麗制作(此處不論是下載他人或請人做的),有Flash動畫,有視頻,有學生互動,整個課堂最引人注目的,不是教師對知識的傳授、對技能的培養(yǎng)、對情感價值觀的升華,而是光怪陸離的課件。給人的感受就是,教師在專業(yè)知識上沒有鮮明個性,仿佛只知道一些教材、教參上的東西。抗日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曾指出:“我們要來一個讀書比賽,看誰讀的書多,掌握的知識多。只要是書,不管是中國的、外國的,古典的、現(xiàn)代的,正面的、反面的,大家都可以涉獵?!保ㄒ?983年12月14日《人民日報》)教師應該具有終身學習的理念,不僅要看教科書,研究考試大綱和考試題,更要廣泛涉獵。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發(fā)展的動力。創(chuàng)新需要反復地學習、不斷地思考,比復制更艱苦,但更有價值。曾聽一位教師在中國近代史部分的綜合復習課上講“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專題,他的課件的核心是一幅別出心裁的《近代中國封建社會因素與資本主義社會因素比較》(大致如圖1所示)。該圖很直觀地展示了中國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封建社會在瓦解,資本主義社會形態(tài)正在形成,但是直到1949年,封建因素遠遠比資本主義因素強大得多。所以,中國不能走資本主義道路。然后教師通過A、B、C、D、E共5個資本主義社會因素發(fā)生大起落的時間段,與學生共同探究,以C時間段為例,資本主義社會因素能得到較高發(fā)展,體現(xiàn)就在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政治、思想、文化層面)的開展,外國經濟侵略的緩解、民族資本的壯大(經濟、階級結構層面)。同時,學生懂得“資本主義”這個概念,不單指經濟,而且包括政治、思想、文化、階級結構等內容。此堂課,說明教師對整本教材的挖掘極深,對中國近代史宏觀把握得很好,對學生的啟發(fā)較大,引導學生分析和歸納問題,是教師創(chuàng)新的結果。
教育教學工作一定要跟本地獨特的歷史文化相結合,從這個角度講,是教學對象的地區(qū)差異。除此之外,還有相同地區(qū)的城鄉(xiāng)差異問題、學生個性差異問題。課件設計過程中要預想在教學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一個地區(qū)的教師,還可以通過校本培訓或者教研課、公開課,合作制作課件,讓教師在合作中對話、互動、協(xié)同、碰撞、交流和分享,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和研究效果的最大化,形成區(qū)域化特色教學。以內江市為例,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有張大千、喻培倫和范長江等知名歷史人物,在課件制作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入他們的相關資料,提高學生興趣,培訓他們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
好的課件,如一篇漂亮的文章,有謀篇布局,有高漲、有重點。課件內容雜亂,使課件的信息量過大,影響學生知識接受。課件界面花哨,充斥著花哨的背景、新穎的按鈕、不恰當?shù)谋尘耙魳?,教學時學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畫面上,對課件展示的重要知識卻毫不在意,偏離課堂教學的主航道,干擾正常教學。過分注重課件制作技巧,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在課件中設置過多的超級鏈接,把教學課件搞得“機關重重”,在實際使用時,往往會給課堂教學帶來混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