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偉玲
卒中后抑郁發(fā)病狀況調查及護理干預
于偉玲
腦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腦血管疾病常見并發(fā)癥之一。抑郁不僅加重病人精神痛苦,還影響卒中病人的神經康復和治療,嚴重者促使病人死亡。為此,我們對318例老年腦卒中病人并發(fā)抑郁狀態(tài)進行了臨床追蹤與分析,希望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引起重視,對卒中后抑郁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以利于病人軀體功能的恢復,改善病人生活質量。
1.1 對象 按病人就診時間的先后順序,連續(xù)納入神經內科住院病人中合格的樣本 318例,其中男203例,女115例;年齡(63.8±15.4)歲,其中≥60歲者214例。病人均經頭顱MRI或CT證實,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疾病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1],均為右利手。納入標準:發(fā)病3周后卒中病人。排除標準:20 d內的急性期病人,可能影響認知功能的疾病(如嚴重的帕金森病)、蛛網膜下隙出血者,有精神障礙史、嚴重腦外傷及有神經外科手術史、卒中史且遺留神經功能缺失,有嚴重癡呆、失語及意識障礙影響表達的病人。
1.2 方法
1.2.1 調查方法 由經過培訓的神經科護士進行訪談,向調查對象講解本次調查的目的和意義,采集病人的一般資料,逐項逐條詢問并幫助病人完成問卷及量表調查。
1.2.2 評估工具及評定標準
1.2.2.1 神經功能缺損評定 采用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量表(NFDS)評估病人入院時的神經系統(tǒng)狀況,該量表是卒中病人神經系統(tǒng)功能轉歸的良好預測指標。1分~15分為輕型,16分~30分為中型,31分~45分為重型。
1.2.2.2 抑郁癥的診斷標準 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作為篩查抑郁的工具。SDS由20個條目組成,反映抑郁狀態(tài)4組特異性癥狀,用于衡量抑郁狀態(tài)的輕重程度及其在治療中的變化,能有效反映抑郁狀態(tài)的有關癥狀及其嚴重程度和變化。評分不受年齡、性別、經濟狀況等因素影響。SDS評分<30分者為非抑郁組,SDS評分≥30分為抑郁狀態(tài)。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作為評定抑郁程度的標準。HAMD總分<8分為無抑郁;8分~16分為輕度抑郁;17分~23分為中度抑郁;≥24分為重度抑郁。
1.2.2.3 生活質量評定 采用諾丁漢健康問卷(NHP)。NHP包括45個條目,分兩部分:第1部分 6個分量表,包括精力、疼痛、情緒反應、睡眠、社交隔離和軀體活動;由被調查者回答“是”或“否”。每個條目根據選項給予不同的得分。第2部分7個條目,包括職業(yè)、性生活、家務、嗜好、社交生活、閑暇和親屬關系。由被調查者回答上述活動是否受影響。
1.2.3 調查結果及分組 318例老年腦卒中病人中,經篩查有抑郁傾向的病人85例,隨機分為心理護理組43例和常規(guī)護理組42例。
1.2.4 護理方法 心理護理組:在常規(guī)康復治療和護理的基礎上,結合臨床實踐并參考相關文獻資料[1-5],實施心理護理干預。①采用辯論方法使病人學會合理的思維方式,放棄不合理的信念,同時醫(yī)護人員應高度關注病人的自殺傾向,告知病人家屬、陪護者密切觀察病人動向,防止意外事件發(fā)生,必要時輔以抗抑郁藥治療。②加強疾病的健康宣教,向病人解釋卒中的病因以及影響預后的因素,使病人明確康復治療的目的和意義,樹立康復信心。在康復治療時播放愉悅的樂曲,并適當?shù)剡M行表揚和鼓勵,以提高其接受康復治療和護理的積極心態(tài),從而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③做好個性化心理疏導,加強與病人的交流,通過交流掌握其心理動態(tài),幫助病人舒解郁結情緒,解決心理沖突,減少應激。指導病人改變不良性格,注意情緒的自我調控,改變不良性格。④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給予情感支持,鼓勵病人家屬親友經常探視病人,幫助病人激發(fā)生活興趣,消除空虛苦悶感,通過聊天、聽音樂、看電視等豐富生活,轉移對病態(tài)情緒的注意力,幫助病人激發(fā)生活樂趣。⑤做好睡眠的護理干預,指導病人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白天督促病人增加活動,以防止日間睡眠過多而影響夜間睡眠質量。指導病人入睡前飲熱牛奶、熱水泡足,避免觀看興奮的電視節(jié)目,夜間為病人提供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必要時適當應用鎮(zhèn)靜安眠藥物。常規(guī)護理組:采取常規(guī)康復治療和護理。治療后28d進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和生活質量評分。
1.2.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0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2.1 卒中后抑郁的發(fā)生率 本組318例腦卒中病人中,85例評分≥8分,抑郁發(fā)生率為26.73%;其中輕度抑郁59例(69.41%),中度抑郁20例(23.53%),重度抑郁6例(7.06%)。
2.2 卒中后抑郁與性別、年齡的關系 PSD組85例,年齡60歲~87歲(63.7歲±4.8歲)。女性病人43例,男性病人42例;<60歲病人 24例,≥60歲病人61例。
2.3 卒中后抑郁與神經功能缺損的關系 卒中病人中,241例有不同程度神經功能缺損,其中79例出現(xiàn)抑郁表現(xiàn),發(fā)生率為32.78%;神經功能正常者77例中有6例發(fā)生PSD,發(fā)生率7.79%,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病人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生活質量比較分
PSD是腦卒中常見并發(fā)癥之一,是因失望或失敗所產生的一種正?;虍惓5呢撔郧榫w反應。PSD的發(fā)生率占卒中病人的20%~74%[6]。本組PSD的發(fā)生率為26.73%,大部分病例為輕中度抑郁。
影響卒中后抑郁的相關因素較多[7,8]。目前大多學者更傾向于內外因綜合作用導致抑郁。PSD是目前阻礙卒中病人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復的重要因素。PSD不僅可以使神經功能缺損恢復時間延長、生活質量下降,甚至可以使病死率增加。本組資料顯示,神經功能缺損組的PSD發(fā)生率明顯高于神經功能正常組,提示神經功能缺損及日常生活能力直接影響病人PSD的發(fā)生率,因這些因素可使病人生活質量下降,延遲神經功能的恢復,這與大多數(shù)學者觀點一致[9]。PSD病人的心理社會因素在臨床治療中易被醫(yī)師及家屬忽視。這些抑郁相關因素不但可延緩神經功能缺損及認知功能的恢復,導致生存質量和生活滿意度下降,而且可增加腦卒中的病死率[10],PSD病人的病死率是非PSD病人的3倍~4倍[11]。本研究通過對43例PSD病人進行心理護理干預,采用諾丁漢健康問卷測定發(fā)現(xiàn),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提高PSD病人生活滿意度,病人NHP評分增高,生活質量改善。表明心理護理能夠減輕病人的抑郁情緒,提高康復治療的積極性,降低殘疾程度,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12]。因此,在臨床護理中要加強對PSD的認識,早診斷、早干預,提高病人對疾病的認識及承受能力,從而有效配合治療和護理,縮短PSD病程,全方位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和預后。
[1]劉曉紅.護理心理學[M].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出版社,1998:269-275.
[2]江開達.精神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24-139.
[3]趙尖萍,郭道靜,郭麗紅,等.卒中后抑郁的非藥物治療[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40(2):23-25.
[4]Kroneberg G,Katchanov J,Endres M.Post-stroke depression:Clinical aspects epidemiology therapy and pathophysiology[J].Nervenarzt,2006,77(1):1176-1185.
[5]楚平華,閆景新,魏貴明.休閑娛樂康復對卒中后抑郁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6,20(9B):2381-2382.
[6]Pohjavaara T,Leppavuori A,Siira I,et al.Freguency and clinical determinants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J].Stroke,1998,29(11):2311-2317.
[7]褚振海,唐榮華.腦卒中后抑郁的研究進展[J].卒中與神經疾病,2004,11(5):318-320.
[8]錢連華,呂永良,肖波.腦卒中后抑郁的相關因素[J].國外醫(yī)學: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分冊,2004,31(4):338-340.
[9]李曉華,姜巖,張敏.腦卒中后抑郁狀態(tài)的臨床分析[J].現(xiàn)代醫(yī)學,2007,35(1):52-54.
[10]陳進英,徐習.腦卒中后抑郁相關心理社會因素及其治療進展[J].護理研究,2008,22(1B):102-103.
[11]張威,丁素菊.卒中后抑郁[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2008,24(4):87-89.
[12]孫佛曉,于志強,劉增偉.腦血管病并發(fā)抑郁護理[J].全科護理,2008,6(11C):3044.
A survey of the status quo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it
Yu Weiling(Lanzhou General Hospital of Lanzhou Military Region of PLA,Gansu 730050 China)
1009-6493(2010)2B-0434-02
R473.74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0.05.035
于偉玲(1963—),女,護士長,副主任護師,本科,從事神經內科護理管理工作,工作單位:730050,中國人民解放軍蘭州軍區(qū)蘭州總醫(yī)院。
2009-05-20;
2010-01-20)
(本文編輯 張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