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芬
據(jù)統(tǒng)計,我國現(xiàn)有永久性腸造口病人100萬人,每年約有10萬人因患大腸疾病或外傷而接受腸造口手術(shù)[1]。人工肛門的糞便處理常給病人帶來一定困擾:一是肛門袋性能難以滿足病人的要求;二是皮膚難以長期維持正常狀態(tài)[2]。造口袋發(fā)明于1795年,現(xiàn)代造口裝置開始的標志則是1944年具有黏合面的造口袋[3]。目前臨床上用于腸造口護理的肛門袋按使用材料分橡膠肛門袋和一次性塑料肛門袋;就使用特點而言,有粘貼式與腰帶式,或一件式與兩件式[4]。理想的肛門袋是兩件式,即把肛門袋分成底盤與造口袋兩部分[5]。造口底盤粘貼在造口周圍的皮膚上,固定在造口底盤上的造口袋用來裝糞便等排泄物,但每次更換造口袋都會給病人帶來一定的不適感和擔心,擔心造口被碰傷、造口底盤被拉松、不粘,更換造口底盤又會給病人帶來經(jīng)濟負擔。一次性粘貼造口袋適用于戶外活動[6],可省去清洗之煩惱,但由于其價廉、質(zhì)量較差,造口底盤反復粘貼易引起皮膚濕疹等變態(tài)反應;塑料袋直接接觸皮膚面積,不透氣,下腹部潮濕,病人常有明顯不適[5]。為此,設計扣合式造口袋,解決病人的煩惱?,F(xiàn)介紹如下。
扣合式造口袋底盤使用水膠體材料;內(nèi)軟袋使用硅膠材料;底面使用無紡布,上層為PV材料。造口底盤上,內(nèi)環(huán)截面呈凹槽形或“V”字形或山脊形中的任一種;內(nèi)置造口軟袋,直接上在造口底盤上;在造口袋上設計拉鏈或子母扣、粘膠帶。見圖1。
當內(nèi)置軟袋內(nèi)的糞便超過1/2~2/3時,將造口袋的扣合部打開,取下內(nèi)軟袋扔去,再重新安置一個內(nèi)軟袋,將造口袋扣合好。
扣合式造口袋解決了病人的心理困擾(不愿意社交,怕臭氣影響交流),病人能夠一次性處理糞便,取、上造口袋軟袋非常方便,方便旅游。造口底盤使用壽命延長,節(jié)約費用,病人及家屬滿意,提高了社會效益。
圖1 扣合式造口袋示意圖
[1] 丁亞萍.開設結(jié)腸造口護理??崎T診的實踐[J].齊魯護理雜志,2003,9(5):397.
[2] 陽奇志,熊政綱,歐陽俊.淺談人工肛袋的改進及皮膚護理[J].護理研究,2002,16(8):469.
[3] Michelle G.腸和尿路造口裝置——新一代皮膚保護裝置[J].謝正秀,摘譯.林麗,喻德洪,校.大腸肛門病外科雜志,1997,3(4):61.
[4] 陳顯春,鄧亨梅,封悅.兩類造口袋在腸造口術(shù)后應用效果比較[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1,23(11):1329.
[5] 張根福,朱振亞,史熠.腸造口與造口袋的選擇[J].醫(yī)學新知雜志,2000,10(1):30.
[6] 李麗英.結(jié)腸造口心理反應及護理[J].家庭護士,2007,5(2C):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