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春君
設計理念:通過反復閱讀,讓學生經歷豐富的情感體驗;通過多種形式的對話,多元化解讀文本。充分挖掘文本內涵,多角度開拓學生的認識空間、審美空間、情感空間,激活閱讀思維,實現(xiàn)語言、情境和精神的和諧共振,提升情感價值。
教學目標:1讀通、讀順課文,理解“白血病、凋零”等詞語的意思。2抓重點詞句體會小錢對骨髓的期待和臺灣青年捐獻骨髓的“不平靜”。3感受臺灣青年崇高的奉獻精神。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談話,啟動情感
1師:同學們,歷史總是會記住一些讓人感動的日子,就比如1999年12月22日。那一天,一份血濃于水的真情把兩個互不相識的生命緊緊地連在了一起。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真實的故事,感受一下這份灑落在海峽兩岸的人間真情。
2讀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3質疑課題:是誰與誰之間駕起了這座生命橋?
設計意圖:圍繞文本的基調和情感,逐漸開啟學生的情感閘門。
二、整體感知。感受情感
1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師: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106頁,自由朗讀課文,注意把每一句話讀通順,難寫的字在草稿本上寫一寫,不理解的詞語對照詞語手冊看一看。
2反饋、交流,引出人物。
師:讀完課文,同學們知道是誰與誰之間駕起了這座生命橋?
生:杭州小錢、臺灣青年。(師板書。)
3找、畫描寫人物的句子。
師:請同學們仔細默讀課文,找出描寫杭州小錢和臺灣青年的句子。選擇你體會最深的一處用筆畫下來,等下我請同學來讀。(生默讀課文,找、畫句子。)
4反饋、交流,檢驗初讀效果。教師找學生讀,幫助正音,讀通讀順句子。
設計意圖: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找、畫描寫人物的句子的教學設計,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對文本進行再感知,另一方面可以檢查反饋初讀效果,進一步解決難讀的句子、容易讀錯的字詞,扎扎實實學好語文。
三、重點研讀。體驗情感
1引出兩個“靜靜”。
(1)師:我們把描寫小錢和臺灣青年的句子找了出來,不知道同學們注意到沒有,雖然小錢和那位青年一個在杭州,一個在臺灣,但他們有一個地方卻是驚人的相似。
課件出示句子: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2)交流、反饋“發(fā)現(xiàn)”。
師:讀讀這兩句話,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生自由讀句子,尋找發(fā)現(xiàn)。)
生:小錢和那位青年都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3)質疑“發(fā)現(xiàn)”。
師:小錢和那位青年都靜靜地躺在病床上,他們都生病了嗎?
生:不是,小錢是因為生病了躺在病床上,臺灣青年是因為捐獻自己的骨髓而躺在病床上。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用文本語言承載的意義去觸摸學生的心靈,讓語言文字去激蕩學生的內心,引發(fā)情感共振,產生聯(lián)想,進而產生走進文本的急迫心情。
2于“靜靜”中,感受小錢對骨髓的期待。
(1)師:是啊,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他得了什么病?
課件出示:
生: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
師:課文是怎么寫的。
生: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自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師:請同學們讀讀課文中的這句話,說說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可憐。
師:再帶著你的體會讀一讀這句話。
師:除了可憐你還體會到了什么?
生:小錢他快要死了。
師:是啊,此時小錢的生命在經受死神的考驗,情況萬分緊急。請同學們再帶著你的體會讀讀這句話。一個鮮活的生命隨時都有凋零的可能,此時唯一能救他的是什么?
生:骨髓移植。
師:盡管自己的生命危在旦夕,他此時能做的卻是什么?
生:等待骨髓。
師:是啊,除了等待還是等待,他就那么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此時此刻小錢最期待的是什么?
生:骨髓。
設計意圖:通過分析小錢對骨髓的期待,為進一步理解臺灣青年的奉獻精神作好鋪墊。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向學生傳授學習的方法,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3于“靜靜”中,體會臺灣青年的崇高精神。
(1)師:與此同時,海峽的另一端,那位臺灣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他的心真的能平靜嗎?
生:不能。
課件出示:
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2)師:請同學再好好讀讀課文,說說哪些地方讓你體會到了此刻他內心的不平靜。
生: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我國臺灣地區(qū)。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
師:此刻什么都有可能發(fā)生,青年的生命隨時都有危險。然而——“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在這場災難中,病床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連自己家人的生死都不清楚,他能平靜嗎?但是一“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面對著另一個生命的期待,他能平靜嗎?也正因為這樣——“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此時,你覺得他會有怎樣的反應?但是——“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3)師:臺灣青年的心中有著太多太多的不平靜,可他此刻惦念的是誰?
生:小錢。
師:臺灣青年的骨髓從他的身體里涓涓流出,流出的僅僅是骨髓嗎?還流出了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對“靜靜”的多元化解讀,引導學生體會臺灣青年在“靜靜”中的不平靜,從而揭示主題,并在引導解讀的過程中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師:新華網上還對這件事做了專門的報道。(課件出示拓展資料。師在音樂聲中讀,生感受體會。)此時此刻你一定有話想說,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吧。
設計意圖:通過對文本進行資料拓展、擴充,配以音樂的渲染,進一步升華情感。寫話練習既升華了學生對課文情感的理解,也鍛煉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達到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
五、小結課文,領悟情感
師:我想千言萬語也道不盡我們心中無限的感慨,就讓我們懷著這份感動,再來讀一下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再讀題,使學生領悟文本情感。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