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婷
教育是一門創(chuàng)造性很強的藝術(shù)。在新課標中,教材只是教學中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媒介,語文教師應(yīng)該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重新整合教材。
一、為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整合
1. 激發(fā)興趣
例如七年級上學期,學生從小學初入中學,這是學習上很重要的一個轉(zhuǎn)折點,指導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培養(yǎng)務(wù)實的人生態(tài)度及講究正確的學習方法是極為重要的。所以,剛?cè)雽W,我并不急著馬上給學生上新課,而是精心準備了生動深刻的故事課(讓學生得到剛?cè)氤踔械牡谝粋€人生理念:高尚的目標+認真的態(tài)度+正確的方法+持之以恒的精神=成功)、精彩的語文才藝課、激情澎湃的講演課,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語文的無窮魅力。這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明確了學習語文的目標。
2. 正確引導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蹦敲聪乱徊皆鯓右龑W生學習語文呢?這時以冰心的《憶讀書》作為契機,正好合適!讀了冰心先生的文章,學生會明白:語文學習的要點是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其中“讀書好”在激發(fā)興趣中已有體現(xiàn),以后主要靠自己去品味!而作為中學的語文老師,這時著重要在指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上下工夫,結(jié)合附錄“名著引讀(一)”指導學生如何閱讀名著:從自己感興趣的名著入手,從易到難!然后教師制定一張“推薦書目表”,再要求每位學生也給老師和同學推薦三部自己最喜愛的書。最后結(jié)合學生的推薦書籍,制定“本學期閱讀推薦書目表”(根據(jù)學生及學校的情況,如有無圖書角、學生原來的閱讀基礎(chǔ)等)。然后每一個月舉行一次閱讀交流會,讓學生暢所欲言,互學互進,這樣就會有閱讀的春天——百花齊放。
古語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開卷有益”,這其中的“卷”當然是指有著積極意義的書籍,而非那些在地攤或黑暗角落里的、腐蝕人類靈魂的“庸人之書”。中學語文老師的使命之一就是指導學生健康、積極地閱讀,這不只是為了“下筆如有神”,更是為了積累豐厚的人文素養(yǎng),讓孩子們的靈魂在積極與高尚的偉人思想中浸潤,學會做一個站立著的“人”!
二、為滿足學生的心理期待而整合
仍以七年級下冊的第二單元人物傳記為例。這個單元有《魯迅自傳》《毛澤東的少年時代》《第一千個球》《少年愛因斯坦》四篇文章,當整體感知教材后,就會發(fā)現(xiàn)第七單元的文言文《強項令》《包拯》《岳飛》也屬于人物傳記,只是兩個單元分別屬于現(xiàn)代文與文言文而已。于是我很自然地將其整合到一個“傳記系列”中去教。
當然我不只在內(nèi)容上對教材進行了整合,而且在時間上也沒有根據(jù)教材按部就班。因為我在讀教材的時候就在想:每個年度的下學期開學時,春節(jié)剛過,大人們都被無休止的應(yīng)酬與無限制的玩樂弄得身心俱疲,何況孩子們呢!所以要向效率進軍,克服學習上的懶散、拖拉,那就要讓學生做到身心合一。只有讓學生身心合一,才會使效率事半功倍。于是我靈機一動:過完假日開學,就安排學生學習傳記單元,讓偉人的思想喚醒倦怠的心靈,讓孩子們與高尚的靈魂對話!
(冀州市冀州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