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代教育信息時代的今天,學校對信息化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推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機整合,促進教師角色的轉變,為了更好地在教學中“選擇、運用”信息技術,促使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快速健康地發(fā)展,必須做好教師的培訓。
Abstract:in modern education information age's today, the school i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to the informationization education's request, regarding the impetu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discipline teaching's organic conformity, promotes the teacher role transformation, to the teaching “the choice, the utilizati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rge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curriculum conformity well healthily develops fast, must complete teacher's training.
關鍵詞:信息技術 整合教師培訓
Key word: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ormity Teacher training
作者簡介:姚尚斌江西南昌 中學高級教師,碩士, 郵編330047
學校校園網及多媒體計算機等硬件設施建設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但在實際教育教學中,教師普遍利用的效率不高、操作技能欠缺。這在于教師對教育信息化缺乏系統(tǒng)的教育信息技術理論和綜合應用技能的學習與指導。要更好地體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優(yōu)勢,實現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教師進行相應的培訓成為成為必要。提高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更好地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服務,實現教育現代化。
一、信息技術在課程教學實踐中的特點
信息技術已經廣泛的用于教學領域,它給教師和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展示、自由交流的平臺,改變教與學的方式,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和方法。學校的教師通過多媒體方便、快捷、高效地進行教學,學生可以更形象的去理解和掌握相應教學內容,還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自主學習。
1、抽象問題直觀化,創(chuàng)建情境教學。通過多媒體技術控制各過程,提供了逼真形象的表現效果,擴大了人的感知空間和時間,使學生身臨其境,喚起學生原有知識經驗中的感性材料,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利用多媒體圖像處理功能,綜合應用文字、圖片、動畫和視頻等資料來進行教學活動使一些抽象難懂的知識直觀而形象。尤其是用圖片,動畫和視頻就更直觀更形象。
2、人機交互方式,給學生提供適時幫助,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具有靈活、隨意的交互功能,當學生在碰到問題時隨時去查看幫助資料,而且可以立即反饋;學生鞏固復習可以遠程一對一的進行教學,教學活動變得活潑,生動有趣,富有啟發(fā)性、真實性,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傳統(tǒng)上單調的教學模式,從而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的課堂效率。
二、中小學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教學的現狀
1、學校信息化教學應用手段簡單化,操作各種軟件的應用能力不夠。廣大的教師只是對計算機硬件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是科任教師在現有的網絡環(huán)境下對現代信息技術對教育深刻影響的認識和技術應用還很薄弱。教師上課卻只是簡單地使用這些設備,無論授課內容是否適合或者有必要利用多媒體課件講授,在課堂上從頭到尾都是使用多媒體課件,目的是節(jié)省板書的時間,并沒有充分地把多媒體的多樣性手段融入到教學中去。
2、學校教學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網絡教學資源可利用效率底。多種管理信息系統(tǒng)軟件只是在排課、考試、成績、學生基本信息等管理方面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對于學校局域網絡系統(tǒng)之間教學資源數據不能共享,同時在不同系統(tǒng)中資源重復的現象極為普遍,網絡互動缺乏群眾基礎,教師未能更方便地使用網絡信息資源。
三、培養(yǎng)教師信息化運用能力的策略
通過系統(tǒng)的教育信息理論和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學習,使教師的教育信息素質逐步達到教育信息化發(fā)展對教師的要求。
1、強化教師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信息技術應用的意識,首先注意培養(yǎng)教師對信息的敏感性、洞察力,養(yǎng)成隨時隨地通過虛擬網絡獲取有用信息的良好習慣。充分利用和加強指導教師平時運用“互聯網”“校園網”進行教學管理及交流,在日常教學中運用電子化的學習成績管理,增強信息意識,提高對信息檢索、獲取、搜集、整理、分析、篩選、加工和應用的能力。
2、技術培訓與學科滲透相結合。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實踐中,只有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才能保證整合實踐的高質、高效完成。指針對學科特點,給不同學科的教師提供不同的技術,為其順利實現整合提供保障。在培訓中需要結合學科特色提供技術保障,如對數、理、化教師技術培訓應分別增加本學科需要的軟件的培訓,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軟件的技術優(yōu)勢。如與數學課整合中,突出“幾何畫板軟件”、“函數器”的作用,就有必要對數學教師加強這些軟件使用的培訓。但由于幾何畫板在有限的時間內不容易完成一個數據處理,尤其是不連續(xù)處理,由此有必要培訓excel的網頁生成功能,從而較好地處理這個矛盾。而在物理、化學教學中,仿真實驗室的意義十分重要,因此對理化老師進行該軟件使用的培訓十分必要。
隨著我國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虛擬網絡教學的優(yōu)勢和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需求,保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有機地融為一體,學校也要提高認識,必須注重對教師的適當培訓,積極籌措資金,落實硬件配置,建立自己的教學資源庫。促使越來越多的教師參與到網絡信息化教學和教研當中,逐步形成綜合化、人本化和便捷化虛擬教學和教研環(huán)境。使教育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等方面不斷更新和完善。
參考文獻:
【1】李克東:《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和方法》
【2】孟維杰,王冬艷 情感教育憂思與方略
【3】趙鳴強:《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踐與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