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籽油是從菊科植物紅花(CarthamustinctoriusL.)的種子中提取的植物油,其亞油酸含量是所有植物油中最高的,而亞油酸是一種人體必需卻又不能在體內(nèi)自行合成的脂肪酸,能夠明顯減少人體血漿中膽固醇的含量,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1],紅花籽油因此被認(rèn)為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之一。目前,提取紅花籽油的方法主要為壓榨法或抽提法。壓榨法收率較低,抽提法所得紅花籽油純度不高,且有溶劑殘留,效果均不理想。而超臨界CO2對脂溶性物質(zhì)溶解性較好,作為萃取介質(zhì)可提高萃取量,同時實現(xiàn)產(chǎn)物自行分離,無任何殘留[2]。作者在此考察了超臨界CO2萃取工藝參數(shù)對紅花籽油萃取的影響,以闡明過程的控制因素,獲得高質(zhì)量的紅花籽油。
紅花籽(含水率5.6%、含油率26.7%),產(chǎn)自新疆吉木薩爾。
二氧化碳(純度99.5%),太原市化肥廠。
實驗采用自制的半連續(xù)超臨界萃取裝置。萃取器和分離器的容積分別為0.5 L和0.2 L。萃取溫度可在室溫到353 K之間調(diào)節(jié),最大萃取壓力32 MPa,流量在0~4.5 L·h-1范圍內(nèi)可調(diào)。
CO2從鋼瓶經(jīng)過濾進入冷凝器變成液體,由柱塞泵計量注入萃取器中,對粉碎的紅花籽進行萃取,由節(jié)流閥控制逐級降壓,將攜帶有紅花籽油的CO2流體依次送到分離器Ⅰ和Ⅱ,超臨界CO2密度降低,紅花籽油與CO2自行分離。采用GC7890型氣相色譜儀(天美)對紅花籽油進行檢測分析。
裝料量為50 g、萃取溫度為323 K、CO2流量為4.5 L·h-1,在12 MPa/313 K、(5~6) MPa/313 K的條件下兩級分離(下同),考察萃取壓力(20~28 MPa)對紅花籽油萃取量的影響,結(jié)果如圖1所示。
圖1 萃取壓力對萃取量的影響
由圖1可見,在萃取溫度恒定的情況下,萃取達到平衡的時間隨萃取壓力的升高而縮短,同時紅花籽油的萃取量明顯上升。當(dāng)萃取時間為120 min、萃取壓力從20 MPa提高到28 MPa時,紅花籽油的萃取量由5.73 g到11.95 g,提高約1倍,表明較高的萃取壓力有利于紅花籽油萃取量的提高,這與其它種籽油的超臨界CO2萃取結(jié)果類似[3]。這是因為,壓力的升高使得超臨界CO2的密度增大,故油脂的溶解度增大,萃取達到平衡的時間相對縮短。
萃取壓力為28 MPa,其它條件同2.1,考察萃取溫度(308~323 K)對紅花籽油萃取量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2。
圖2 萃取溫度對萃取量的影響
由圖2可知,在308~318 K之間,隨著萃取溫度的升高,萃取量增大;當(dāng)萃取溫度由318 K升高到323 K時,萃取量略有下降。這與其它種籽油的超臨界CO2萃取結(jié)果類似[3~5]。
溫度對油脂在CO2流體中的溶解有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升高溫度導(dǎo)致油脂分子的擴散系數(shù)增大,CO2流體的粘度下降,傳質(zhì)系數(shù)增加,使油脂在其中的溶解度增大;另一方面,超臨界CO2流體的密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導(dǎo)致CO2流體的溶劑化效應(yīng)降低,使油脂在CO2中的溶解度下降??偟挠绊懭Q于以上兩個方面的綜合作用。萃取溫度在308~318 K之間,前者為主導(dǎo)因素,導(dǎo)致萃取量增大;在318~323 K之間,后者的影響較明顯,導(dǎo)致萃取量略有下降。
萃取壓力為28 MPa,萃取溫度為318 K,其它條件同2.1,考察萃取時間對紅花籽油萃取量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3。
圖3 萃取時間對萃取量的影響
由圖3可知,萃取的前1 h萃取量呈線性增長,萃取1~2 h之間增幅減??;當(dāng)萃取時間為2 h時,產(chǎn)物累計達到12.32 g,萃取接近完全;萃取2 h后產(chǎn)物增加緩慢。因此,確定最佳萃取時間為2 h。
CO2流量、原料的水分和粒度等也是影響超臨界CO2萃取過程的重要因素。在系統(tǒng)CO2最大流量(4.5 L·h-1)下,設(shè)定萃取壓力和萃取溫度分別為28 MPa、318 K,考察裝料量對萃取量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4。
圖4 裝料量對萃取量的影響
由圖4可知,隨著裝料量的改變,單位時間內(nèi)萃取的紅花籽油絕對量差別不大,但裝料量越多,單位質(zhì)量原料的出油率越低。這是因為一定量的CO2的最大萃取能力是一定的,導(dǎo)致相對萃取量隨裝料量的增大而降低。
因水在高壓CO2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如果原料的含水率高,水分將起夾帶劑的作用[4]。原料含水量對萃取量的影響見圖5。
圖5 原料含水量對萃取量的影響
由圖5可知,原料的烘干與否對產(chǎn)物總量的萃取影響很小,但烘干后油的收率相對較高,且可省去產(chǎn)物收集的油水分離過程。本實驗采用的原料含水率僅為5.6%。
此外,為提高萃取效率,原料一般需要破碎。但顆粒無需太小,以免堵塞篩孔或被帶出萃取器,而且紅花籽含油率高,粒度太小會粘在一起。本實驗采用的原料平均粒度為1.26 mm。
通過控制超臨界萃取的分離條件,從分離器Ⅰ收集到的紅花籽油約占產(chǎn)物總量的85%,室溫下為淺黃色透明液體,物理品質(zhì)明顯優(yōu)于溶劑抽提法制得的紅花籽油。油脂經(jīng)水解后再甲酯化,采用氣相色譜檢測分析其脂肪酸,外標(biāo)定性得出4種主要成分,用面積歸一法計算其相對含量,結(jié)果見表1。
由表1可知,分離器Ⅰ中紅花籽油的主要成分得到有效富集,亞油酸及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分別高達79.16%和91.37%,與溶劑抽提法相比,雜質(zhì)含量減少。
表1 紅花籽油中脂肪酸的組成及其含量
(1)采用超臨界CO2流體萃取紅花籽油,萃取量隨著萃取壓力的增大而提高;與萃取壓力相比,萃取溫度的影響較小,且萃取量隨萃取溫度的升高出現(xiàn)最大值。
(2)超臨界CO2流體萃取紅花籽油,通過控制分離條件,可將其主要成分進行有效富集。所得紅花籽油的亞油酸及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明顯提高,是理想的保健食用油。
參考文獻:
[1] 海麗娜,陳業(yè)高,廖心榮.不同產(chǎn)地紅花籽油中的脂肪酸的比較[J].云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04,24(1):53-54.
[2] 彭英利,馬承愚.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shù)應(yīng)用手冊[M].北京:化學(xué)工業(yè)出版社,2005.
[3] 陳元,楊基礎(chǔ).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亞麻籽油的研究[C].第三屆全國超臨界流體技術(shù)學(xué)術(shù)及應(yīng)用研討會論文集,西安,2000.
[4] Kiriamiti H K,Rascol E,Marty A.Extraction rates of oil from high oleic sunflower seeds with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J].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Processing,2002,41(8):711-718.
[5] 汪昌國,劉震.植物油脂的超臨界CO2萃取[J].中國油脂,1997,2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