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成,曹曉真,何生虎
(1.黃淮學院農(nóng)林科學系,河南駐馬店463000;2.寧夏銀川市畜牧獸醫(yī)工作站,寧夏銀川750004;3.寧夏大學農(nóng)學院,寧夏 銀川750021)
金霉素具有促進肉雞生長、預防病原微生物感染和疾病發(fā)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作為促生長劑而在肉雞生產(chǎn)中已廣泛應用,在金霉素在肉雞日糧中添加的量也遠超過規(guī)定的40 mg/kg體重的添加量。研究發(fā)現(xiàn),日糧中添加有效劑量的金霉素可以提高斷奶仔豬的采食量,改善腸道黏膜的結構,提高斷奶仔豬采食量,降低腹瀉率[1]。為探明動物飼料中適量添加金霉素促生長的依據(jù),過量添加對肉雞的十二指腸組織學結構的影響,為金霉素在生產(chǎn)實踐中的應用提供參考依據(jù)。
1.1 試驗設計與飼養(yǎng)管理 200只艾維茵商品肉雞隨機分為4組,第1組為對照組,其余3組在日糧中分別添加30 mg/kg、40 mg/kg、50 mg/kg體重金霉素?;A日糧以玉米-豆粕為主,對照組飼喂基礎日糧,試驗組飼喂添加不同濃度金霉素的基礎日糧。從1日齡開始飼喂,按肉雞免疫程序接種疫苗,嚴格遵守《商品肉雞飼喂管理條例》,肉雞0~3周時飼喂前期基礎日糧,4~7周時飼喂后期基礎日糧,49 d出欄。1.2 日糧配方 見表1。
表1 基礎日糧配方
1.3 樣品采集和保存 在艾維茵商品肉雞達到49日齡時,各組隨機采集10只雞的十二指腸,并且每只雞的十二指腸分成2份,一份用10%甲醛溶液浸泡,用于制作石蠟切片;另一份修整成大小為2 mm×1 mm×0.5 mm組織塊,用2.5%戊二醛溶液浸泡,用于制作電鏡切片。
1.4 組織切片的制作及染色方法 10%福爾馬林溶液固定,石蠟包埋,常規(guī)切片,脫蠟,蘇木精-伊紅染色(H.E.染色),二甲苯透明,中性樹膠封片[2-3],光鏡觀察并拍照。
經(jīng)H.E.染色后,細胞核被蘇木精染成紫藍色,多數(shù)細胞質(zhì)及非細胞成分被伊紅染成粉紅色。
1.5 電鏡切片的制作 (1)預固定,在青霉素小瓶中預先放入2.5%戊二醛溶液,將修好的組織放入青霉素小瓶中。4℃條件下,固定2~2.5 h。(2)沖洗加入0.1 mol/L二甲砷酸鈉緩沖液。更換3次,每次間隔2 h。然后過夜。(3)后固定在4℃條件下,1%四氧化鋨后固定2 h。(4)脫水于4℃條件下,各種系列乙醇逐級脫水,30%-50%-70%-80%-90%-100%(Ⅰ,Ⅱ)。(5)包埋在100%乙醇和環(huán)氧丙烷混合液中5 min×3次,浸透組織塊,置換用環(huán)氧丙烷與包埋劑比例為1∶1;浸透1~2 h。包埋液37℃浸透2~3 h,包埋聚合,37 ℃溫箱過夜,純包埋液包埋,在60℃烤箱中烤24 h,整修包埋頭[4]。(6)切片,超薄切片(50~70 nm)。(7)染色以醋酸鈾-檸檬酸鉛雙染色。(8)觀察用日立H-600透射電鏡觀察,并拍照。
2.1 光鏡觀察結果 禽類小腸絨毛中無中央乳糜管(centrallacteal)的結構,這點與哺乳動物不同[5]。而且黏膜下層不發(fā)達,很薄,有的部位甚至無此層(圖1)。禽類無十二指腸腺,但在肌胃和十二指腸之間有一狹窄過渡區(qū),含有類似于十二指腸腺的黏液腺體。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發(fā)現(xiàn)十二指腸黏膜上皮的杯狀細胞明顯增加(圖2)。
2.2 電子顯微鏡觀察結果 對照組十二指腸微絨毛完整。腸上皮細胞排列整齊,核橢圓(圖3)。試驗組細胞內(nèi)粗面內(nèi)質(zhì)網(wǎng)輕度擴張,微絨毛有部分脫落,線粒體嵴溶解,杯狀細胞胞質(zhì)中黏原顆粒(mucinogen granule)增加。細胞核固縮,線粒體溶解,嵴消失;內(nèi)質(zhì)網(wǎng)擴張,黏原顆粒電子密度低,有薄膜包裹;杯狀細胞內(nèi)眾多黏原顆粒緊密相連,將頂部其他胞質(zhì)擠到一側(圖4)。
圖3 對照組十二指腸微絨毛完整,腸上皮細胞排列整齊,核橢圓(×4 000)
圖4 試驗組(50 mg/kg)細胞核固縮,線粒體溶解,內(nèi)質(zhì)網(wǎng)擴張,微絨毛部分斷裂(×5 000)
杯狀細胞的主要功能是分泌黏蛋白。黏蛋白是一種糖蛋白,釋入管十二指腸內(nèi)成為潤滑性黏液涂布于上皮表面,對上皮具有保護作用[6]。十二指腸的主要功能是分泌黏液、刺激胰消化酶和膽汁的分泌,為蛋白質(zhì)的重要消化吸收場所,部分脂肪、葡萄糖、氨基酸、甘油、水等也在十二指腸消化吸收[7]。杯狀細胞的增多,增強了十二指腸的消化吸收能力,同時加速了部分營養(yǎng)物質(zhì)在此的消化吸收[8]。本試驗在日糧中添加不同濃度的金霉素后,試驗組比對照組肉雞的十二指腸杯狀細胞數(shù)量明顯增多,說明金霉素可顯著提高肉雞十二指腸杯狀細胞的數(shù)量,可以更好地發(fā)揮其潛在的物理屏障,從而保護機體受到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害。但是高劑量的金霉素(50 mg/kg)對十二指腸的腸絨毛有一定的損傷,杯狀細胞的細胞器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害。因此,在動物日糧中應適量添加金霉素,才能夠提高動物的腸黏膜免疫功能,增強黏膜的屏障功能。
根據(jù)本試驗結果可以表明,肉雞日糧中添加低濃度金霉素,可以促進十二指腸的消化吸收功能,但添加高濃度金霉素對十二指腸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尤其是超過50 mg/kg時,十二指腸的杯狀細胞發(fā)生核固縮、線粒體溶解、內(nèi)質(zhì)網(wǎng)擴張的病理變化。因此建議生產(chǎn)實踐中要適當添加。
[1]盧建軍,許梓榮.日糧添加金霉素對斷奶仔豬腸道核因子NF-κ B活化的影響[J].畜牧獸醫(yī)學報,2006,37(9):933-939.
[2]張旭靜.動物病理學檢驗彩色圖譜[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3:40-165.
[3]譚文雅.家畜組織學與胚胎學實驗指導[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7:9-41.
[4]王雪琦,路長林,孫學軍,等.側腦室微量注射神經(jīng)生長因子對實驗性抑郁癥大鼠抑郁行為和海馬神經(jīng)元損傷的影響[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2,11(5):481-481.
[5]華惠敏.禽組織胚胎學[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0:56-78.
[6]史玉蘭,段相林.杯狀細胞的研究進展[J].解剖科學進展,2001,7(4):358-361.
[7]布盧姆W,福西特D W.組織學[M].佳木斯醫(yī)學院組織學翻譯小組,譯.北京:科學出版社,1984:420-565.
[8]李芙燕,陳耀星,王子旭,等.3種添加劑對肉雞小腸上皮內(nèi)淋巴細胞和杯狀細胞分布的影響[J].中國獸醫(yī)雜志,2007,43(6):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