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欄稿件
由本刊記者周勵、張敏潔、王非采寫
陜西秦安河流研究所所長馮普林:
“渭水銀河清,橫天流不息”。這是唐代詩人李白對渭河的贊美,然而近年來,由于自然氣候變化、渭河干流上游森林植被遭破壞、地下水長期超采以及污染嚴重等原因,李白筆下河水清澈、波瀾壯闊的美景已不復存在了。
資料顯示,渭河流域人均地表水資源僅為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3%,加上水資源分布不均,來水減少,整個流域呈資源型缺水,目前,陜西省缺水現(xiàn)狀高達21億立方米。
馮普林介紹,目前渭河污染問題相當嚴重,2007年全流域廢污水排放總量為7.9億噸,陜西境內渭河流域沿岸城鎮(zhèn)每年排放40000余噸生活污水和工業(yè)廢水。肆意傾倒垃圾也使得渭河成了“關中下水道”,水體喪失了稀釋自凈能力,寶雞以下渭河干流全河段為v類或超v類水質,已經(jīng)喪失了使用功能。
自1960年三門峽水庫投運以來,渭河下游淤積日益嚴重,至2005年已淤積泥沙量達17億噸(合13.6億立方米)。渭河入黃河口的潼關高程抬升了約5米,下游河道比降由建庫前的1/5000減緩至近1/10000,溯源淤積已延伸至咸陽,臨渭區(qū)以下河床高出兩岸地面2米~4米。渭河下游河槽萎縮,主槽行洪能力由建庫前的5000立方米/秒降至現(xiàn)在的2200立方米/秒左右。
過去40年,渭河下游堤防經(jīng)過多次加高加固,隨著河床的淤積抬升,防洪能力不斷降低,據(jù)測算,目前渭河堤防僅能抵御12年一遇洪水,與50年一遇的設防標準相差甚遠。
隨著干流河床的淤高,渭河南岸12條南山支流下段均已成為地上懸河,近年來,這些地上懸河引發(fā)的小流量、高水位洪水也造成了多次漫溢、決口災害。
渭河問題基本上可以概括為上游水少,中游水臟,下游淤積嚴重。
馮普林解釋說,由于渭河干支流堤防大多數(shù)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群眾集資投勞興建,工程標準低、質量差、隱患多,約有455公里長的堤防達不到設防高度,占已建成堤防長度的82%。渭河下游控導工程不完善,河勢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橫河”、“斜河”時有呈現(xiàn),特別是近年來水沙條件變化較大,河勢上提下錯劇烈,嚴重危及堤防安全。
此外,三門峽庫區(qū)335米高程以下的移民返遷區(qū)防洪能力較低,防洪安全仍然得不到有效保障。而且渭河中游堤防斷續(xù)分布,洪水極易造成決口、潰堤等災害的發(fā)生。
早在幾年前,原水利部部長錢正英就明確表示,三門峽水庫的蓄水水位常年保持在較高水平,這使得渭河泥沙淤積嚴重,潼關河床過高,渭河在汛期無法順利流入黃河,容易倒灌、決堤。
“要修建水庫解決淤積問題;增加堤防抗洪能力;三門峽水利樞紐要在汛期保持常泄狀態(tài),不能再在水庫里蓄水?!?馮普林說,其實《渭河流域重點治理規(guī)劃》明確提出了三門峽水利樞紐汛期保持常泄的要求,但至今沒實施。
“當前,渭河的問題涉及太多方面,但隨著各方面的協(xié)調解決、共同努力,相信重癥纏身的渭河會重新恢復健康,再次為關中造福?!瘪T普林說。
目前,黃河西擺、河床展寬、水流散亂、渭河口上提了大約5公里。
黃河洪水對渭河的倒灌使渭河入黃口不斷西移。三門峽水利樞紐雖經(jīng)兩次改建,但潼關以上各河的淤積狀況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匯流區(qū)的嚴重淤積使黃河洪水倒灌渭河的概率增加,渭河下游庫區(qū)段已成地上懸河,排洪能力下降,加上防洪工程設施不完備,嚴重威脅著防洪安全。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渭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積越來越嚴重,洪水災害頻繁發(fā)生,幾乎是三年兩決口。尤其是2003年8月至10月間,渭河下游連續(xù)發(fā)生6次洪水,河道全部漫灘,給渭南市臨渭區(qū)、華縣、華陰等地造成嚴重災害,受災人口近60萬人,總受災面積918.7平方公里,直接經(jīng)濟損失達28億元。
由陜西、甘肅、寧夏三省區(qū)聯(lián)合編制的《渭河流域重點治理規(guī)劃》早在2005年12月就得到了國務院的正式審批。
該規(guī)劃包括了防洪、節(jié)水、水土保持、污水處理、水資源配置、基礎技術研究等多項內容,是一個解決渭河問題的終極方案。而陜西省政府為了配合這一方案,也于2008年4月制定了更為具體的《渭河流域綜合治理五年規(guī)劃》,然而,遺憾的是這一規(guī)劃至今未能全面啟動。
2008年10月28日,在西安閻良召開的第二屆渭河論壇上,全國200多位專家一致呼吁確?!段己恿饔蛑攸c治理規(guī)劃》盡快實施。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李佩成等專家學者疾呼,應全面實施《渭河流域重點治理規(guī)劃》,加大水土保持力度。在不久前召開的第三屆渭河論壇上,與會代表再次提出,加快實施《渭河流域重點治理規(guī)劃》及《渭河流域綜合治理五年規(guī)劃》,以促進流域社會經(jīng)濟與環(huán)境的協(xié)調發(fā)展。
2009年以來,陜西在此次擴大內需中,初步落實水利建設資金近5.5億元,其中重點項目投入主要是渭河治理1.6億元。
啟動《渭河流域重點治理規(guī)劃》是渭河治理的關鍵所在,唯如此,渭河現(xiàn)狀才能徹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