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富豪高價買這路東西,即使排除洗錢一說,也說明他們的審美能力尚處于低水平,還得補上文化課。
英國當地時間11月12日,一只木榔頭擊中了躁動的中國心。在倫敦一家拍賣行里,一只高約40厘米的清代乾隆年間粉彩瓷瓶以4300萬英鎊(約4.6億元)價格成交,加上傭金為5160萬英鎊(約5.5億元)。這個閃亮的數字創(chuàng)下了中國瓷器的最高拍賣紀錄,據稱也是亞洲古代藝術品在全球拍賣所創(chuàng)下的最高價格。這樁出口轉內銷的賠本買賣成了中國人勃起的理由,但是,中國公民沈嘉祿深感恥辱與不安。
跟上次在美國發(fā)現清代雍正粉彩蝠桃橄欖瓶一樣,這只乾隆瓶子的故事也酷似古董販子講的故事。讓我們想象一下,在倫敦的某一天,一對中年兄妹前往已故父母的老宅里打掃衛(wèi)生,在某個不起眼的角落里看到了這只來自遙遠國度的瓷瓶。這只花瓶對他們而言并不陌生,童年時追逐玩耍,差點成了司馬光手下的缸。他們父母也一定告訴過兄妹倆,這只瓶子是在30年代從中國買來的。為了平分這只瓶子,他們將它送到了拍賣行,據說現在這路東西中國人很癡迷,癡迷到唐代迎佛骨的程度。
是的,在中國崛起的背景下,什么人間奇跡都能創(chuàng)造出來。一只瓶子就不容置疑地體現了這種硬實力。乾隆爺若在九泉之下獲此消息,一定要賦詩一首,并為自己當年接見馬爾戛尼前要求洋鬼子下跪行大禮而感到英明無比。
據英國報紙稱,那天場子里舉牌的多是中國人,爭奪這只瓶子的有7個買家,其中3人電話委托。笑到最后的就在拍賣會現場,據說他是來自北京的代理人。
有人援引英國報紙說,這只瓶子可能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被英國士兵搶去的,現在國寶歸來,即使以天價拍下,也理應慶賀,不管怎么說也是給國家爭了面子。根據圖片分析,這個瓶子是粉彩,產自清朝乾隆年間,系官窯中的上品。花瓶有兩層結構,外面一層有通花圖案可以見到內層主體,上面有雙魚圖案裝飾。這路東西,從美學上看,它體現了乾隆皇帝的趣味,奢華、繁復、工巧,毫不掩飾地流露出炫技的意圖,同時也留下堆砌、呆板、臃腫、媚俗等通病。滿族本是游牧民族,文明程度遠不如漢族,后來也是靠武力入主中原的,之前對漢文化了解膚淺,定了江山雖然努力學習漢文化,但骨子里還是很俗的,這可以從乾隆帝的一筆毛筆字和毫無意境的詩歌中看出端倪。這只粉彩瓶子窮奢極欲地表現財富與技術,其實是暴發(fā)戶的作派,也偏偏在這一點上,撓到了許多中國富豪的癢處。
不錯,中國瓷器燒到清三代,技術上達到很高的水準,但也從這個高度下滑到庸俗不堪的地步。故宮有一只號稱“瓷母”的大瓶子,工匠們將當時能掌握的所有技術都在一個器物上表現出來,在視覺上不堪重負,毫無美感可言。剛剛過去的香港蘇富比秋拍上,以2.5266億港元高價成交一只清代乾隆長頸葫蘆瓶,刷新了中國瓷器拍賣紀錄,其實這只瓶子也是非常俗氣的。今天,這只天價瓶子也是這種思路的沿襲。如果我是有錢人(事實上永遠不可能),賣我500萬也不干。相比之下,我寧可買單色釉的瓷器。比如汝窯,存世量才100多件,還有哥窯、官窯等,燒制難度和藝術價值均高于粉彩。前幾年拍到兩億多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也要比它珍稀。中國富豪高價買這路東西,即使排除洗錢一說,也說明他們的審美能力尚處于低水平,還得補上文化課。如今這只瓶子造成的影響力巨大,我擔心民眾受此引導,認為粉彩就能代表中國瓷器的最高水平了。
其次,這只瓶子的傳奇會肯定在市場上引起波瀾。首先,景德鎮(zhèn)很快出現仿品,今天的工匠絕對有這個能力,再說還有電腦的幫助。前幾年雍正粉彩橄欖瓶拍出高價后,景德鎮(zhèn)就立馬出現仿品,400元一只隨便挑,到今天還是長銷產品。元青花鬼谷子下山拍出天價后,上海的古玩市場一個月后就出現了假貨。
仿品的大量出現,勢必影響中國藝術品的價值,而且在文化影響力上對國際文化交流產生負面效果,這一點在改革開放30年里有無數案例可證明。而這只粉彩瓶子還將進一步制造藝術市場的泡沫,帶動白玉、翡翠、竹木、牙雕等古玩的新一波升勢,再看看80年代日本人在國際拍賣場上的瘋狂表現吧,我是很擔心的。當年天價拍來的凡高作品,至今還躺在日本富豪的保險庫里呢。別的我還能說什么呢?只能罵一聲:狗日的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