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妙仙,洪松舟,許璟蓓,楊利金,陳卉
(1.杭州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2. 杭州下城區(qū)教育研究發(fā)展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2;3.杭州市蕭山區(qū)新圍初級中學,浙江 杭州 311222)
小學青年教師作為小教行業(yè)的主力軍,其具有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將對小學教育產生更加長遠的影響。然而,國內已有研究中對該群體關注較少。因此,了解小學青年教師的自我效能感現狀變得尤為迫切。同時,對教師教學效能感的影響因素的分析上,多集中在對學校因素和教師自身的外部特征變量方面,對教師自身內部的變量探討較少。多數研究者認為,教師行為中技巧與人格是統(tǒng)一在一起難以分割的。[1](P17-19)教師人格特質即指教師在其職業(yè)生涯中,對學生、同行、領導、教育與教學工作以及對自己乃至其生存的整體環(huán)境適應時所顯示的獨特個性。對教師人格特質進行認識與研究,有助于教師正確地認識、評價與控制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行為方式,進而提高其教育教學的有效性[2-3]。
鑒于此,我們擬對小學青年教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人格特質的特點進行測評,揭示其相關關系,從而為教育部門制定科學有效的教師培訓方案,對小學青年教師進行有效管理,使之有助于從根本上促進小學青年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進而為切實提高教育質量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1.1 對象
以杭州市12所小學的295名青年教師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教師125人,女教師170人;執(zhí)教低段(1-2年級)100人、中段(3-4年級)105人、高段(5-6年級)90人;文科165人,理科130人;城鎮(zhèn)師源104人,農村師源191人。小學青年教師的年齡為20-30周歲。
1.2 方法
1.2.1工具 采用Schwarzer(1981)等編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國內王才康等(2001)對中文版的GSES信度和效度進行研究,發(fā)現其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7,間隔10天左右重測效度為0.83,折半信度為0.90;[4](P37-40)艾森克個性問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根據小學青年教師這個特殊群體的年齡特點,選用龔耀先修訂的艾森克人格問卷中成人問卷的中文版。
1.2.2 程序 采用團體測試方式,測試時間為20分種,測試由筆者組織進行,問卷的填寫均采用無記名方式,填寫完成后當場統(tǒng)一收回。對收集的問卷進行整理,剔除無效問卷,最后有效問卷共295份,回收率為97.88%。采用SPSS 13.0 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處理。
2.1執(zhí)教年段、性別、學科性質、城鄉(xiāng)師源對小學青年教師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響
對被試的295名小學青年教師進行樣本統(tǒng)計分析,以確定執(zhí)教年段、性別、學科性質、城鄉(xiāng)師源對小學青年教師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響。
2.1.1在被調查的295名小學青年教師中一般自我效能的平均分為2.50±0.59,采用方差分析對不同年段小學青年教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進行比較,結果見表1:
表1 執(zhí)教不同年段的小學青年教師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上的方差分析結果
從表1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執(zhí)教年段對小學青年教師一般自我效能感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即不同執(zhí)教年段小學青年教師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上沒有顯著性差異。從被調查的小學青年教師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平均分可以看出,他們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在總體上基本處于中等水平。
羅良等(2005)的研究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教齡上有顯著差異,年齡大、教齡長的教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低下。小學青年教師同屬于年齡較小,教齡較短的教師群體,相互差異不顯著,并總體呈中等水平。[5](P427-428)
2.1.2 研究不同群體的小學青年教師一般自我效能感是否存在著顯著性差異,分別進行了性別、學科性質以及城鄉(xiāng)師源之間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數據進行分析,結果見表2:
表2 不同群體小學青年教師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比較
從表2分析結果顯示,性別和學科性質對一般自我效能感沒有顯著性差異,與俞國良等(1995)的研究一致。[6] (P159- 165)值得指出的是城鄉(xiāng)師源對小學青年教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有顯著性差異,來自城鎮(zhèn)的小學青年教師所具有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要顯著地強于來自農村的小學青年教師。城鄉(xiāng)教師所處的教育環(huán)境差異很大。城市教師具有更多的培訓學習機會,可以獲得更多的新知識、新信息、新理念。這對教師信念的增強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2.2執(zhí)教年段、性別、學科性質、城鄉(xiāng)師源對小學青年教師人格特質的影響
對被試的295名小學青年教師進行樣本統(tǒng)計分析,以確定執(zhí)教年段、性別、學科性質、城鄉(xiāng)師源對教師人格特質的影響。
2.2.1采用方差分析對執(zhí)教低、中、高三個不同年段的小學青年教師人格特質進行比較,結果見表3:
表3 執(zhí)教不同年段的小學青年教師在人格特質上的方差分析結果
從表3分析結果顯示,執(zhí)教不同年段的小學青年教師在E(內向-外向)、N(神經質)兩個因子上沒有顯著性差異。但在P(精神質)因子上,低、中、高年段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P(精神質)因子得分隨著年段的升高而升高。這說明執(zhí)教年段越低的小學青年教師比執(zhí)教年段越高的小學青年教師能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低年級的教學任務相對較容易,學生年齡小,教師容易樹立威信,管理相對容易,適應也較容易。到了高年級,隨著學生心智成熟,教學任務難度加大,各種學生問題增加,管理相對較難。教師容易出現情緒波動,適應起來較執(zhí)教低年級困難。在L(掩飾性)因子上,不同執(zhí)教年段的小學青年教師存在顯著性差異,高段教師(掩飾性)分顯著高于低段、中段教師,說明高段教師的成熟度顯著高于低段、中段教師。其中執(zhí)教高段的小學青年教師的L(掩飾性)得分最高,而執(zhí)教中段的小學青年教師L(掩飾性)分最低。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不同性別的小學青年教師的人格特質進行比較,結果見表4:
表4 男、女小學青年教師人格特質的比較
從表4的統(tǒng)計結果顯示,男教師與女教師在E(內向-外向)、P(精神質)、L(掩飾性)三個因子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在N(神經質)因子上,男、女教師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女教師的得分要顯著地高于男教師。說明女教師較男教師更容易出現焦慮、抑郁、擔心,更多伴有強烈的情緒反應。這一差異可能與男女社會性別角色意識有關。傳統(tǒng)社會文化觀念傾向于男性是理性的,而女性則是情緒化的。
2.2.2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不同學科性質和城鄉(xiāng)師源的小學青年教師的人格特質進行比較,結果見表5:
表5 學科性質和城鄉(xiāng)師源的小學青年教師人格特質的比較
從表5可以看出,不同學科性質和城鄉(xiāng)師源對小學青年教師的人格特質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可能因為人格特質是一種內部特征,受執(zhí)教環(huán)境等外部因素影響較小。
2.3小學青年教師一般自我效能感與人格特質的關系分析
2.3.1運用Pearson相關法把295名被試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平均得分和人格特質的各個因子得分進行相關分析,見表6:
表6 一般自我效能感與人格特質的相關系數
分析結果顯示,一般自我效能感與人格特質中的E(內向-外向)、P(精神質)、L(掩飾性)這三個因子并沒有存在顯著相關,但是一般自我效能感與N(神經質)因子具有極其顯著的負相關。這說明一般自我效能得分相對較高的人,他的N(神經質)因子的得分就相對較低;而一般自我效能得分相對較低的人,他的N(神經質)因子的得分就相對較高。N(神經質)與情緒有關,一般自我效能感相對較強的人,也可能具備較成熟的情緒特質,能更好地調控好自己的情緒,表現得更為從容、鎮(zhèn)定。相反,一般自我效能感較弱的人,可能面對教學,面對一些事件時容易情緒失控,做出不理智的行為舉止。同時也可認為,能更好的調整自己情緒的教師,可以更好的處理好自己的工作,相對較容易形成更強的自我效能感。
2.3.2小學青年教師的不同人格特質對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多元回歸分析。以295名被試小學青年教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平均得分為因變量,以人格特質的各個因子,即E(內向-外向)、N(神經質)、P(精神質)、L(掩飾性)得分為預測變量,進行多元回歸分析,方法是多元逐步回歸分析(stepwise),結果簡化為表7:
表7 不同人格特質對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多元回歸分析
由上表統(tǒng)計分析可以得到,人格特質的一個因子即N(神經質)進入回歸方程,預測變量N(神經質)達到了極其顯著性水平(P=0.000)。N(神經質)對一般自我效能感起著負向預測作用,它和預測變量E(內向-外向)、P(精神質)、L(掩飾性)對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響達到了10.4%,說明人格特質的四個因子對一般自我效能感都有影響。其中,N(神經質)對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負向預測作用又說明它對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從本研究對小學青年教師一般自我效能感與人格特質各因子的相關分析來看,它與人格特質中的E(內向-外向)、P(精神質)、L(掩飾性)這三個因子并不存在顯著相關,也就是表明性格內外向、適應環(huán)境與人際關系等方面及成熟度這三者與一般自我效能感的高低沒有很大關系。一般自我效能感與N(神經質)因子之間具有極顯著的負相關。這說明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相對較高的人,他的N(神經質)因子的得分就相對較低,從而表現出情緒反應緩慢而輕微,容易恢復平靜,通常穩(wěn)重、性情溫和、善于自我控制;而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相對較低的人,他的N(神經質)因子的得分就相對較高,容易表現出焦慮、擔憂、郁郁不樂、憂心忡忡,遇到刺激有強烈的情緒反應,以致出現不夠理智的行為。同時人格特質對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多元回歸分析也表明N(神經質)因子對一般自我效能感起著負向的預測作用,也就是說N(神
經質)對一般自我效能感有非常大的影響,N因子得分越低,情緒穩(wěn)定性越高,那么一個人的自我效能感就越高;N因子得分越高,情緒穩(wěn)定性就越低,那么一個人的自我效能感就越低。該研究結果和Timothy等(2002)相關研究的結論一致。[7] (P797-807)因此,想要提高一般自我效能感可以從降低N因子的得分入手,也提示在學校心理健康領域內,要加強小學青年教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培養(yǎng),要學會穩(wěn)重、性情溫和、善于自我控制,幫助他們樹立克服困難與挫折的信心和勇氣,調節(jié)、控制和引導小學青年教師的情緒反映。另外,學??梢栽黾有W青年教師人格認識方面的培訓,使教師對自己的人格特點和人格特質有更充分的認識,學習處理自己的不良情緒,適意的調控心理,從而提高其一般自我效能感。
[1] 沈慧.中學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研究——以上海市D區(qū)為例[D].華東師范大學,2006.
[2] 郭成,陰山燕,張冀.中國近二十年來教師人格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2005,(28).
[3] 蔡岳建,譚小宏,阮昆良.教師人格研究:回顧與展望[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6,(6).
[4] 王才康,胡中鋒,劉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1,(7).
[5] 羅良,沃建中,陳尚寶等.中學教師歸因方式與自我效能感的關系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5,(13).
[6] 俞國良,辛濤,申繼亮.教師教學效能感: 結構與影響因素的研究[J].心理學報,1995,(5).
[7] Timothy.A.J.Remus.I.Relationship of personality to performance motivation:a meta-analytic review[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