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穎,孫 靜
智力效率是指個人智能得到發(fā)揮的程度。智力效率高者提示愿意追求知識和智力活動,思維清晰,有洞察力,辦事有效率,能夠有效地發(fā)揮智能,能夠專心于工作任務[1]。重癥監(jiān)護病房(ICU)是急救知識密集,高超醫(yī)療技術密集和多能力人才密集的地方,需要素質高、洞察力強、有快速判斷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及良好的情緒穩(wěn)定能力的護理人員,即高智力效率的護理人員,以保證醫(yī)療護理質量,提高工作效率[2]。以往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水平會影響智力效率的發(fā)揮,心理健康水平較低者,智力效率也較低[3]。同時ICU病房病人病情危重多變,工作負荷大,護理技術要求高,護理人員面臨更高的工作壓力,職業(yè)心理健康水平亦較低[4]。通過對ICU護理人員的智力效率、焦慮、職業(yè)應激的調查,分析智力效率的影響因素,為管理者采取措施改善ICU護理人員的智力效率,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依據(jù)。
1.1 對象 采用整群便利抽樣的方法,以北京市某三級甲等醫(yī)院112名ICU護理人員(包括血管外科ICU、心臟科ICU,神外ICU、神內 ICU、消化ICU、呼吸ICU、普外ICU)為研究對象,共發(fā)放問卷120份,回收有效問卷112份,問卷有效回收率93%。1.2 方法
1.2.1 問卷的發(fā)放與回收方法 統(tǒng)一培訓調查員,由調查員介紹問卷內容和填寫要求、統(tǒng)一發(fā)放,自行填寫,1周后統(tǒng)一回收。問卷回收后進行統(tǒng)一編號和復查。
1.2.2 研究工具 調查問卷共分5部分:①ICU護理人員的一般情況和工作生活情況,包括年齡、學歷、職稱、工齡、ICU工齡、每日工作時間、夜班周期等。②Gough編制的智力效率量表,主要包含4個主要因素:有良好的士氣和對未來報有信心;否認人們通常有的恐懼和煩惱;積極參與智力活動;熱愛科學。高分提示追求知識和智力活動,見識廣博,有社交能力,辦事有效率,能夠有效地發(fā)揮智能,能夠專心于一項別人可能會感到厭倦和灰心的任務;低分提示保守、刻板、無進取精神、做事時缺乏主動性。該量表共 39個條目,其中 15個答“是”計分,24個答“否”計分[1]。我國成年女性智力效率量表評分為22.42分±4.12分。本研究將智力效率量表評分≤30分定義為低智力效率,>30分定義為高智力效率。③工作內容量表,包括5個模塊,22個條目,評定工作要求、工作自主度及工作環(huán)境的社會支持3個層面的狀況。工作要求由5個條目組成;工作自主度由技術自主度6個條目和決策自主度3個條目兩個模塊組成;工作環(huán)境中的社會支持是由上司支持4個條目和同事支持4個條目兩個模塊組成[5]。當工作要求高,同時工作自由度低時即出現(xiàn)職業(yè)應激[6]。本研究將工作自主度評分<56分,工作需求>38分定義為職業(yè)應激。④Zung焦慮自評量表(SDS),共20個條目。本研究將SDS評分<40分定義為無焦慮,≥40分定義為焦慮[7]。⑤工作滿意度量表,將工作滿意度分為1分~7分,1分為非常不滿意,7分為非常滿意。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統(tǒng)計分析軟件建立數(shù)據(jù)庫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卡方檢驗、t檢驗及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2.1 研究對象的一般情況 本組共112人,年齡 21歲~53歲(27.97歲±4.43歲);已婚48人,未婚64人;中專1人,大專74人,本科36人,研究生1人;護士44人,護師63人,主管護師 4人,其他1人;工齡6.95年±5.56年;ICU工作時間4.96年±4.03年;每日工作時間 8.93 h±0.97 h。
2.2 不同智力效率護理人員的SDS評分及工作滿意度評分比較 護理人員的智力效率得分29.72分±3.55分,低分者59人(52.7%),高分者53人(47.3%)。低分組與高分組一般情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SDS評分、工作滿意度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不同智力效率護理人員SDS評分及工作滿意度評分比較±s) 分
表1 不同智力效率護理人員SDS評分及工作滿意度評分比較±s) 分
組別 人數(shù) SDS評分 工作滿意度高分組 53 38.19±6.65 3.55±1.31低分組 59 41.32±5.58 3.24±1.30 t值 2.710 1.255 P <0.01 >0.05
2.3 不同智力效率護理人員工作內容量表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不同智力效率護理人員工作內容量表評分比較
2.4 智力效率影響因素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 以智力效率為應變量,ICU護理人員的一般情況、SDS評分、工作需求及社會支持為自變量的多元逐步回歸結果顯示,焦慮、高工作需求及低社會支持是影響智力效率的主要因素。見表3。
表3 智力效率影響因素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
高智力效率人群表現(xiàn)為有能力、自信、聰明、思維清晰、富于想象、有洞察力的、理性的,重視與智力活動有關的事情。而智力效率低的人群表現(xiàn)為智力處于中等至平均以下的水平,總是提不起精神、缺乏判斷,情緒沮喪,抑郁,遇到阻礙時容易退縮,對于智力追求沒有興趣[1]。ICU是以護理多學科危重病人為工作內容,需要護士具備獨立思考、主動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并能夠善于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創(chuàng)新和開拓,通過自覺學習達到自我提高的目的[8]。這就要求ICU護理人員具有高智力效率,以滿足工作需求,保證高水平的護理質量。
但近年來在ICU護理人員中出現(xiàn)工作幾年以后,工作熱情、服務態(tài)度、業(yè)務水平及求知欲不再提高,相對停滯的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會直接導致工作效率、滿意度的降低,也加大了管理的工作難度[9]。而ICU護理人員面對病人病情變化快,突發(fā)事件多,先進醫(yī)療儀器集中,病人生活不能自理,護理工作勞動強度大等問題,使ICU護理人員的心理健康水平較低。長期在ICU工作的護理人員更容易產生焦慮情緒[10]。本研究結果顯示,焦慮與低智力效率有關。相關研究結果也顯示,心理健康會影響智力效率[3]。因此,護理管理者應注重提高ICU護理人員的心理適應能力,學習有關心理學的知識,以便進行自我心理調節(jié),當有負面情緒時,要學會正確宣泄和尋找外界支持,如參加娛樂活動,向家人、朋友傾訴等。單位應多組織護理人員參加各種集體活動,調節(jié)長期工作的緊張狀態(tài),有張有弛,以利于其保持心理健康,幫助護理人員減輕和消除壓力[11]。
本研究結果顯示,智力效率與職業(yè)應激有關,當工作需求過高而缺乏社會支持時會顯著影響智力效率。以往研究也顯示,ICU護理人員的職業(yè)應激高于其他人群[12]。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變,使護理工作由單一的疾病護理轉為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9]。護理工作已從單純執(zhí)行醫(yī)囑轉移到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和社會等多方面的照顧。ICU護理人員職業(yè)技能要求高,知識更新快,設備現(xiàn)代化[13],需要護理人員不斷學習、更新知識,并且要通過各種嚴格而頻繁的考試[11]。隨著醫(yī)院規(guī)模不斷的擴大,新業(yè)務的拓展,病床使用率逐漸攀升等,擴大了護理工作職責的范圍,但科室的“減員增效”理念,造成護理隊伍嚴重缺編,在崗護士疲憊不堪[9]。ICU護理人員工作需求不斷增大,但由于管理者對護理工作不重視,護理人員缺少外出學習機會,知識得不到更新和提高、缺少激勵機制,也挫傷了護理人員的積極性[9]。在福利待遇、進修深造、職稱晉升時的不合理現(xiàn)象[11],使ICU護理人員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得不到充分體現(xiàn)[12]。這些不利的社會心理環(huán)境可能造成個體的職業(yè)緊張[6]。因此,應增加ICU護理人員編制,合理調配人員,保證護理人員有足夠的休息和睡眠。加大正面宣傳力度,使護理工作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衛(wèi)生行政部門應給予護理人員足夠的重視,適當增加其晉升、深造的機會,改善其待遇,提高其社會地位,從而減少護理人員心理問題的發(fā)生,保證護理質量,促進護理事業(yè)發(fā)展[11]。
焦慮、高工作需求及低社會支持會影響ICU護理人員智力的發(fā)揮,使智力效率降低。護理管理者應重視ICU護理人員的心理健康,給予護理人員更多地理解與支持,提高護理人員的智力效率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及護理質量。
[1]張作記.行為醫(yī)學量表手冊[M].北京:中華醫(y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1.
[2]趙金英,貴艷玲.綜合ICU中低年資護士培訓方法探討[J].醫(yī)學信息手術學分冊,2007,20(12):1124-1125.
[3]蔡太生,肖琳琳.醫(yī)科大學生人格特征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3,12(1):91-92.
[4]李玉燕,王欣.ICU護士焦慮和抑郁狀況及相關因素的調查與分析[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05,4(3):6-7.
[5]李偉,柯繼紅.工作內容量表在石油行業(yè)職工中應用的信度和效度[J].實用預防醫(yī)學,2007,14(1):10-12.
[6]沙焱,劉蘋.工作內容量表(中文版)在醫(yī)務人員中的驗證[J].中國職業(yè)醫(yī)學,2003,30(3):24-27.
[7]趙婉麗,王婷婷.護理干預對改善高血壓患者焦慮狀態(tài)的作用[J].當代護士,2008(9):12-14.
[8]王芳.培養(yǎng)ICU護士評判性思維的實踐與體會[J].護理管理雜志,2006,6(4):28-30.
[9]范永利,王利利.談護士遭遇“職業(yè)高原”[J].家庭護士,2006,4(9):19-20.
[10]張澧靜,黃文奮.ICU病房護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當代護士,2006(6):99-100.
[11]魏玉珊,付華.護士抑郁狀態(tài)的調查研究[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7,25(16):95-96.
[12]周素梅.重癥監(jiān)護室護士工作壓力調查[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08,5(6):332-333.
[13]候明君,鮮雪梅.ICU護理人力資源的管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5,20(6):52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