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暉
(湘陰縣人民醫(yī)院,湖南 湘陰 414600)
β-七葉皂苷鈉是含多酯鍵三萜皂苷的鈉鹽,在抗炎、抗?jié)B出和消腫方面作用尤為顯著,它能增加體內(nèi)前列腺素PGFa分泌,抑制前列腺素E釋放量,并能促進腎上腺皮質(zhì)分泌皮質(zhì)類固醇,對抗組胺和緩激肽等炎性介質(zhì)作用,因而具有明顯的抗炎、抗?jié)B出、消腫脹、減輕水腫作用,具有很強的穩(wěn)定血管內(nèi)皮細胞、清除自由基及恢復毛細血管正常通透性、改善微循環(huán)、促進腦功能恢復的作用[1]。
腦溢血是腦實質(zhì)內(nèi)的非創(chuàng)傷性出血,是神經(jīng)內(nèi)科臨床常見的一種急危重癥,其致殘率高,預后差,病死率較高,多見于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2],目前對腦溢血的治療以綜合性防治為主。筆者自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對腦溢血患者使用七葉皂苷鈉治療的療效進行了觀察。
患者64例均為我院急診住院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齡 46~78歲,平均(65.0±5.2)歲;出血部位均為內(nèi)囊出血;出血量3~25 mL,平均(6.0±0.2)mL;入院時間為發(fā)病后3~24 h,平均(14.0±0.2)h。對照組 32例,其中男 20例,女12例;年齡45~80歲,平均(66.3±4.7)歲;出血部位均為內(nèi)囊出血;出血量3~25 mL,平均(6.4±0.5)mL;入院時間為發(fā)病后3~24 h,平均(13.5±0.2)h。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出血部位、出血量、住院時間等一般資料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診斷標準[3]:①臨床表現(xiàn):突然發(fā)生的劇烈頭痛,常伴惡心、嘔吐,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嗜睡至昏迷)。因出血部位不同,可表現(xiàn)出肢體癱瘓、麻木、言語困難、偏側視野缺損等,根據(jù)出血部位不同而表現(xiàn)出不同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定位體征;②中年以上,老年多發(fā),先天性動脈瘤及腦血管畸形者起病年齡較輕;③急性起病,癥狀在數(shù)分鐘至數(shù)小時達到高峰;④病前有過勞、用力過猛、情緒激動、大量飲酒等誘因;⑤CT掃描可見血腫位于內(nèi)囊;⑥血性或黃色腦脊液。(2)均于發(fā)病后24 h內(nèi)接受治療。(3)出血量小于30 mL。
(1)出血量大于30 mL者;(2)從發(fā)病至入院接受治療時間大于24 h者;(3)有嚴重心、肺、腎功能障礙者;(4)合并有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
兩組患者均給予甘露醇、胞二磷膽堿,補充水電解質(zhì),降血壓等對癥處理。治療組在此基礎上使用注射用β-七葉皂苷鈉(10 mg/支,廣東金地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4466/67)10 mg溶于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中靜脈滴注,重癥病人可給藥2次。兩組均以治療7 d為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后觀察療效。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能力、癥狀積分的變化以及臨床療效。
1.6.1 療效標準 參照《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2]擬定。臨床痊愈:中醫(yī)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顯效:中醫(yī)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有效:中醫(yī)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無效:中醫(yī)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不足30%?;颊呖偟纳钅芰顟B(tài)(評定時的病殘程度),0級:能恢復工作或操持家務。1級:生活自理,獨立生活,部分工作。2級:基本獨立生活,小部分需人幫助。3級:部分生活活動可自理,大部分需人幫助。4級:可站立步行,但需人隨時照料。5級:臥床,能坐,各項生活需人照料。6級:臥床,有部分意識活動,可喂食。7級:植物人狀態(tài)。
1.6.2 神經(jīng)功能檢查量表 參照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4]評分。
見表1。經(jīng)治療后治療組和對照組的臨床痊愈率分別為53.31%和40.63%,差異顯著(P<0.05);總有效率分別為90.62%和78.14%,差異顯著(P<0.05)。
見表2。兩組治療后意識障礙、頭痛、嘔吐、偏癱、失語、呼吸功能障礙等臨床癥狀積分明顯降低,治療后治療組意識障礙、頭痛、嘔吐、偏癱、呼吸功能障礙等癥狀積分降低明顯,與對照組相比有明顯差異(P<0.05),治療組失語癥狀積分與對照組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
兩組患者在病程第3,7天時,NIHSS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第 14,21天時,治療組NIH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后癥狀積分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后癥狀積分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1P<0.05
組別 n 意識障礙 頭痛 嘔吐 偏癱 失語 呼吸功能障礙治療組 32 11.37±0.551 12.81±0.411 11.76±0.391 12.12±0.521 10.15±0.38 11.82±0.291對照組 32 13.24±0.43 14.78±0.39 14.52±0.28 15.66±0.44 10.92±0.32 15.68±0.12
表3 不同時間兩組患者NIHSS評分結果()
表3 不同時間兩組患者NIHSS評分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1P<0.05
組別 n 第3天 第7天 第14天 第21天治療組 32 15.30±1.53 10.23±1.32 6.11±0.931 4.36±0.491對照組 32 15.51±1.73 10.30±1.26 7.46±0.78 5.01±0.51
腦溢血的原因主要與腦血管的病變、硬化有關[2]。有研究證明高血壓、腦動脈硬化是最常見的致病原因,其他尚有腦血管畸形、腦微動脈瘤、血性疾病等[5]。在精神緊張或過重體力活動等時,血壓劇烈波動,硬化受損的動脈壁或動脈瘤壁,承受不了突然升高的血液壓力而破裂出血[6]。
本研究結果表明,在常規(guī)對癥治療的基礎上加用β-七葉皂苷鈉治療效果明顯,臨床痊愈率和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并且在改善意識障礙、頭痛、嘔吐、偏癱、呼吸功能障礙等臨床癥狀方面也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NIHSS評分在治療第14,21天也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傊?β-七葉皂苷鈉治療腦溢血臨床療效顯著,可有效的降低臨床癥狀和NIHSS評分。
[1]史進元,孫欣.七葉皂苷鈉研究概況[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03,24(6):316-318.
[2]張士勇,王培元.血腫周圍半暗帶對超急性期幕上腦出血預后的影響[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00,12(5):314.
[3]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標準[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1996,29(6):376-381.
[4]GoldsteinLB,BanelsC,Davis J N.Interrater reliability of the NIH strokescale[J].Arch Neurol,1989,46:660-662.
[5]王子鴻,陳光烈,沈峰,等.CT立體定向多靶點置管加側腦室穿刺外引流治療重癥腦溢血)[J].中國基層醫(yī)藥,2009,11(6):707-708.
[6]Buemim,Marino D,Floccarif,et al.Effect of interleukin 8 and ICAM-1 on calcium-dependentoutflow of K+in erythrocytes from subjects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J].CurrMed Res Opin,2004,20(1):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