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地平線
高三(11)班王一
理想是天空,現(xiàn)實是大地。這天空與大地交在一點,就是人生的地平線。
面對地平線,誰不油然而生追求的愿望?正如他欣賞美麗的天空。但是面對地平線——
有的人欣賞沿途優(yōu)美的景色,迷人的風(fēng)光,于是他們停步了。
有的人畏懼一路萬水千山,道阻且長,于是他們停步了。
有的人“看破紅塵”,干脆閉上眼,躺在路上睡大覺。
但是,總有人不留戀美景,不懼怕艱難,不甘心沉淪,始終追求著人生的地平線。
追求地平線虛幻嗎?是的。人永遠也走不到地平線。隨著你的腳步,地平線也向前推移。但你可知道,你的腳下,已經(jīng)踏出了從未有過的道路;你的汗水,已經(jīng)澆開沿途多少花朵!人們認識物理沒有盡頭,愛因斯坦怎能不知這一點?但是他毅然開始了對物理的追求。個人生活甚至愛情在他心中都已經(jīng)并不重要,更何況享樂?就連臨終前,他仍拿筆做著計算。他沒有,也不可能走到地平線。但他追求了,他成功了。人類將永遠銘記這偉大的名字。地平線的虛幻,怎能抑制住偉人們追求的渴望?
追求地平線艱難嗎?是的。一路上數(shù)不清會遇到多少峰巒,多少急流,多少溝壑。但千山萬水,怎能隔阻人們對地平線的追求?貝多芬追求著他音樂的地平線。但現(xiàn)實中,他的世界忽然變得死一般寂靜。這無異于旅人失去了他的雙腳。但是,他扼住了現(xiàn)實的喉嚨,并使之低頭。他對人生地平線的追求,何異于用雙手爬過座座“猿猱欲度愁攀援”的山峰!現(xiàn)實是艱難的,但有幾個人的現(xiàn)實能如這般艱辛?艱辛過后,換來的是青史留名。我們怎能畏懼困難而不去追求人生的地平線!
追求地平線有意義嗎?有的!誠然,很多人都抱著“何不游戲人生,管他歲歲年年”的態(tài)度,放棄了對人生地平線的追求。但他們何嘗知道,正如《野性的呼喚》,最美的人生應(yīng)該應(yīng)著人生地平線來自心底的神秘而神圣的召喚,奮斗追求不息。人生恨短,來去匆匆,貪圖享樂才最虛無。只有追求人生的地平線,在漫長的旅途上留下深深的腳印,才能體現(xiàn)出人生的意義。這樣,在他將死的時候,才會說:“我已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投入到對人生理想的追求中,我一生無怨無悔?!比缓蠛Χァ?/p>
追求人生的地平線!別沉溺于美景,別畏懼艱險,別喪失激情!記住,人生的地平線在呼喚;記住,要追求人生的地平線!
[點評]科技道路的延伸,藝術(shù)巔峰的攀登,永遠離不開追求。或許,你窮盡一生也追不到你的“地平線”,但是難道你就因此停下前行的腳步?要知道,“追求”是青春最炫美的舞,“地平線”是人生最瑰麗的夢!
(指導(dǎo)老師:張桂萍)
別輕易哭
高三(11)班王慧
哭是一種罪過,我認為。至少對自己是一種極大的鄙薄和愚弄。
然而,想要永遠不哭又的確不易做到。它畢竟是人類正常情感的一部分,不是有詩云“無情未必真豪杰”嗎?
不錯。然而我想說的卻是,有情但未必非要用哭來表達呀!喜極而泣是有的,但你可以高興得手舞足蹈,不知所云,甚至就是狂嘯幾聲也不算出格,但不要哭。黯然淚下也是有的,但你可以喟然長嘆,雙眉緊鎖,但不要哭。感激涕零時也是有的,但你可以默然良久,永銘于心,但不要哭。不為什么,只因為——眼淚很珍貴。
人不是不可以哭,但眼淚一定要流得有價值,有分量,有必要。因為眼淚會把生命中最軟弱的一面表現(xiàn)出來。如果這種軟弱可以隨處釋放的話,行為者便不免有了一個人人可以心照不宣的稱謂——弱者。
當(dāng)眼淚在不知不覺中冒出眼眶,即說明心理的最后一道防線近乎崩潰,等于向自己交上一張不及格的答卷。因為,無形中,你舍棄了堅強。而堅強卻是人生中最偉大的品質(zhì)之一。如果你的眼淚是不分輕重、不分場合而流,這是不是對品格的一種不負責(zé)任呢?
眼淚是你的承受能力的測驗器,而你的承受力是你在世界上對別人有多少幫助的一種體現(xiàn)、一個側(cè)面。你能想象一個承受力如衛(wèi)希禮似的男人對他弱妻幼子能有幫助嗎?而當(dāng)人個體生命對別人完全失去了意義時,這個人的生命實際上已經(jīng)完結(jié)了??鋸埖卣f,眼淚可以從某個側(cè)面反應(yīng)一個人生命的價值,由此,可見其彌足珍貴。
因其珍貴,不要隨意褻瀆之。于是每個人都必須清楚地知道,眼淚可以在誰面前流下來。如果面對一個不值得對其流下眼淚的人哭泣,簡直是對自己的一種極大的侮辱和嘲弄,之后會產(chǎn)生一種深深的后悔,而且將永遠揮之不去。后悔而生恨,恨自己的脆弱。不知道這種精神上的自我懲罰是否是為珍貴淚水被隨意踐踏而做的一種補過。而這種補過是很難補完的,即使補上了,也永遠留下了縫口,就像心靈上劃過的刀痕,恢復(fù)得再好,總有傷疤。
真的,別輕易哭。
是有委屈,是有痛苦;是有激動,是有狂喜;是有久別重逢,是有生離死別;是有有苦難言,是有百口莫辯;是曾感受過可報以春暉的母愛,是見過曾經(jīng)愧對的師長;是有往事如風(fēng)故人已去的悲涼,是有懷才不遇飽經(jīng)滄桑的愁腸——但別輕易為它們?nèi)魏我粋€哭泣。你要知道:總有一天,眼淚得為更值得的事而流下,更何況,你必須堅強。因為世界需要,別人需要,你自己也需要。
[點評]雖然奧爾科特說“眼因流多淚水而愈清明”,可是,別輕易哭。不要褻瀆了眼淚的珍貴,不要留下了心靈的劃痕。眼淚晶瑩卻折射了人性的柔弱,眼淚溫?zé)釁s掩沒了可貴的堅強。只有當(dāng)眼窩的淚水被收回,我們才會真正走向成熟。
(指導(dǎo)老師:張桂萍)
清晨有感
高三(12)班張寧
清晨起床,習(xí)慣地拉開了窗簾——黑暗。今日又是周一,平凡又不平凡的一天。
去吃飯的時候,父親正要出門。我知道他要去車庫取車。我在母親的催促下胡亂地吃了幾口就緊跟著出了門。寒冬的清晨,風(fēng)很大,我差點被吹回了家,但還是低著頭向前走,因為怕冷,我沒有和父親并排,而是跟在了后面。
我發(fā)現(xiàn)風(fēng)小了些,也許是心理作用,因為父親在前面便有了屏障。我抬頭看父親。天很黑,父親穿的是習(xí)慣的黑色,便越發(fā)顯得深沉,難以辨別。我映著路旁人家清冷的燈光,可淡淡地辨出輪廓。
父親很高大,無論在身體上還是感情上;父親很寬闊,無論在身體上還是感情上。我看見父親在寒冷的風(fēng)中有點微顫地走,身體跟著步伐起伏,他在抽煙。他一直在抽煙,沒有人可以阻止他,包括母親和我,因為他的責(zé)任似乎比別人更沉重,在黑暗中他左手的煙頭在閃爍,忽明忽暗,和著風(fēng)的節(jié)奏。
風(fēng)大了,父親下意識地豎起了領(lǐng)子,我也是。我和父親很像,不僅僅因為我是他的女兒,更因為我經(jīng)歷了許多他也經(jīng)歷的。媽媽說父親老了,我曾經(jīng)是否認的,但現(xiàn)在我不得不承認,因為曾經(jīng)的父親走路時不會顫,曾經(jīng)的父親也不會抽如此多的煙來解憂。煩惱離他很遠,曾經(jīng)的父親……
我突然想起了許多,去年的車禍,父親救了我,我感激他。但他卻自責(zé),因為他是司機。當(dāng)我醒來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父親老了,因為受了傷,身體、心上,任何一個父親都是兒女的保護神,但我的保護神卻險些失掉了神的法杖,他受了傷。
我又突然想起了許多,生意上的爾虞我詐,讓每一個被這張網(wǎng)網(wǎng)住的人都頗感乏味,父親是,很是。車禍后的官司上演了一幕又一幕,難以忍受,父親接受了,用他父親的責(zé)任接受了,他的雙肩承受得太多,才使得他衰老得太快。
我跟著父親走進了車庫,看見他開門開車并回頭叫我,黑暗中我看不清他的臉,但我感覺得到那種慈愛。
家到學(xué)校只有5分鐘的車程,當(dāng)我推門下車時,父親照例囑咐了幾句,風(fēng)聲很大,我聽不清,只看見父親的嘴上下開合,不禁有些欲哭的沖動,但我知道淚對父親意味著什么。我看著車燈遠去,遠去,消逝,父親就這樣送走了我。
周一的早晨,平凡又不平凡。我踏上臺階,清晨的一幕幕在眼前回放,父親的背影,父親的心,也許我也該承擔(dān)一份我的責(zé)任……
[點評]總有一天,高大的父親不再高大,健壯的父親不再健壯。但是,他,永遠是我們精神的山,倚靠的肩,避風(fēng)的港,停靠的岸。父愛如茶,初嘗微苦,細品甘醇。在如茶的父愛中,你是否也品出了自己的責(zé)任?
(指導(dǎo)老師:張桂萍)
復(fù)蘇的力量
高二(11)班楊曉彤
很早之前,中國文壇上圍繞著“傳統(tǒng)與新生”這一問題就一直硝煙不斷。記得前幾年轟動一時的“韓寒白燁之戰(zhàn)”,這場涉及到諸多文壇重量級元老的唇槍舌劍,最終以白燁關(guān)閉博客草草收場。韓寒說:“白燁比我想象的還要骯臟”,“收人錢說人話,收鬼錢說鬼話”等等,并生出了一個巨嬰——《文壇是個屁》這篇博文。在這等強大攻勢下,“挑起事端”的白燁坐不住了,回擊道“書賣得好不好,和文學(xué)不文學(xué)沒有多大關(guān)系”,并卷入一批老一輩評論家,如解璽璋、王小玉等。雖然表面上,此事是白燁先生顏面掃地,大敗而歸,但拋開事情本身,誰贏誰輸還真說不定。
“韓白之戰(zhàn)”仿佛一條傳導(dǎo)性極強的導(dǎo)火索,引發(fā)了文壇中關(guān)于80后、90后文學(xué)與經(jīng)典的大范圍爭議。有評者稱,郭敬明、韓寒、張悅?cè)坏刃律α恐皇且环N文化現(xiàn)象,談不上文學(xué),更談不上創(chuàng)作,更有甚者說80后文學(xué)是“垃圾文學(xué)”。我想對于這個說法,在座的大多數(shù)都與我一樣嗤之以鼻。每一種文學(xué),都有它所代表的時代精神,那些對青春力量涉足尚淺的老前輩,恐怕也只把目光停留在本能的倚老賣老之上,總以為自己所撐起的天空永晴,忽略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可稱是他們創(chuàng)作的浮躁面。如果白燁先生言辭更慎重一些,謙虛一下,給自己提個后生可畏的醒,也許完全就是另外一番景色。
那么,拋開前輩們的成見,我們80后、90后真的是“垮掉的一代”嗎?我想并不是那么絕望。近年來青春文學(xué)盛行,雖說良莠不齊,也多多少少有些許精品,比如小四的《夏至未至》,擺脫《夢里花落知多少》的抄襲陰影,這本書堪稱他的巔峰之作,我聽說很多人都因看過《夏至未至》而落淚,尤其是結(jié)尾那兩句樸實的獨白,毫無藻飾,也能使我們身體里強大的悲愴感瞬間爆發(fā)——“那個男孩,教會我成長。那個女孩,教會我愛?!痹俦热鐜缀跛信伎催^的《沙漏》,字里行間流露著我們這一代人特有的憂傷與堅強,它不像許多嚴肅文字那樣字句精準(zhǔn),用典自如,卻能夠觸碰到我們心里最敏感的靜脈,也因而贏得了市場,贏得了讀者。一個沒有讀者的作家,寫的東西就沒有了閱讀價值,也便失去了創(chuàng)作的意義。我所推崇的創(chuàng)作,是一種來自于心靈的震顫流瀉在筆尖的過程,無關(guān)風(fēng)月,用我手寫我心,不一定要字句斟酌,不要矯揉造作與浮華駢驪,只需要用虔誠的墨跡記錄下想引起的共鳴,足矣。最真實的作品最感動人,80后、90后有豐富的物質(zhì)世界,眼界更寬,心思更綿密,所以寫的東西也更容易使理想化與現(xiàn)實重疊,它們受到市場青睞,也不足為怪了。
然而我們這一代創(chuàng)作的弊病也不少。評論家向80后、90后開火,多半集中在“思想膚淺”這一條上。何以至此呢?我想,是我們?nèi)狈σ环N創(chuàng)作的使命感,更趨向于功利和討好市場,以大量惡俗的橋段贏取小眾歡心。看老一輩的作品,雖不是很花哨,卻像一種心靈的朝圣,靈魂的洗滌,如王朔先生的雜文,通篇鮮有華麗的詞藻,卻極具思考價值;再如畢淑敏的文章,文義雙贏,情節(jié)和深刻性也很出彩,又是一個時代的映射。這是我們所欠缺的,也是潛在的最大危機。正如席慕容所說:“寫作的時候,我一無所求?!蔽覀冊趧?chuàng)作的時候,不應(yīng)當(dāng)祈望文字給我們什么,而是應(yīng)當(dāng)思考——我們有責(zé)任賦予它什么,如此一來,我們的作品便會有歲月的厚重感與時代感。
總之,文字創(chuàng)作任重而道遠,我們這一代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多元,在這個基礎(chǔ)上取精去粗,更用強大的實力去具象飄渺的情思,相信我們這些復(fù)蘇的力量,會給文壇一片不同的云蒸霞蔚。
最后,送給大家一首小詩,作為今天演講的結(jié)束。
嫁給筆
如果在某一天墨水用盡筆尖折斷/再不能用素凈的色彩記錄冬天的冷暖/即使雪埋葬花園水汽在篝火里沸反/即使靜默在絕美的金色的沙灘/也只能百無聊賴地/看自己的影子孤獨地拉長縮短
如果喪失這一種接近永恒的方式/又該如何去收藏紀念自己的心事/又怎么能在多年之后依然記得自己當(dāng)時/曾經(jīng)焦慮欣喜孤單困頓的樣子/或許唯是筆紙/以及那淡凈的純粹文字的詩
既然生命是未知的謎/那么就把一生交給筆/嫁給一個用生命的絲來編織的傳奇
[點評]青春文學(xué),一直備受詬病。而作者卻能站在歷史的高度,既看到其優(yōu)勢,又言其不足,令遠遠觀望青春文學(xué)者忍不住去欣賞,去品味,去感受。其實文學(xué)本身是相通的,關(guān)鍵是站在什么立場,用什么原則去接受。本文作者文筆犀利,思想深刻,頗有時代的責(zé)任感,讀來讓人振奮。
(指導(dǎo)老師:李巖)
明媚的日子
高三(1)班楊琳琳
很久很久以前,聽說有一種日子叫黑色高三,微微的恐懼,卻也慶幸它離我還遠;在一分鐘之前,認真地研究桌前的臺歷,才意識到我的高三已度過兩月有余,淺淺地微笑——一切都好。
似乎沒有特殊的變化,暫未領(lǐng)教考試之可怖,也未進入綜合復(fù)習(xí)之高深,只是每天按部就班地復(fù)習(xí),心無雜念。
但班主任老師再一次鄭重而嚴肅地強調(diào)形勢之嚴峻,任務(wù)之艱巨,時間之緊迫。教室很安靜,我卻突然開始極度地亢奮。就像文藝復(fù)興中人的覺醒,我似乎第一次這樣深刻地意識到,我的手中正掌握著我的夢想,我此刻的行動正決定我的未來。呆呆地望向窗外,勾畫著心中的珍藏已久的校園。不去想接下來的辛苦與艱難,不介意一年的積蓄與磨煉,只是虔誠地相信:圓夢,我可以;付出一切也在所不惜。希望,讓平淡的日子變得明亮。
但人不能活在想象里?;瘜W(xué)老師說:膠體粒子半徑太大,不能穿過半透膜。對此的理解是:如果考試扣的分太多,就進不去好大學(xué)。接下來的事情就很簡單了:聽課、看書、做題。生活自此變得簡單平靜,又純粹得美好。
只是時間卻突然成了稀缺資源。桌子上的教材、筆記、試卷、練習(xí)、講義連同草紙已經(jīng)越堆越高,任務(wù)的完成似乎遙遙無期。雄心勃勃地制訂今天的計劃,卻遺憾地發(fā)現(xiàn)有些事已經(jīng)打算了若干天卻至今不曾開始,不禁啞然。忽聽見身旁一乖乖的小女生用凄慘的小嗓子叫:“怎么辦呀,我才寫完數(shù)學(xué),還沒有做物理作業(yè),生物也沒有復(fù)習(xí),還要整理語文和英語。還有……還有……啊——”“唉”引起了周圍人共同的感嘆后,大家繼續(xù)戰(zhàn)斗。其實老師們大多是很善良地留不太多的作業(yè),但經(jīng)歷一個上午就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積土成山的力量,何況還有非作業(yè)的必須任務(wù)。就像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的形容:工作日就是一天24小時減去幾小時休息時間。只不過現(xiàn)在不是資本的要求,而是自己的要求。同桌的女生一天抬幾次頭都數(shù)得清楚,竟也會說:“我剛才都沒有好好學(xué)習(xí)!”讓周圍人備感慚愧。也許只有在高三才會為一件沒有太多樂趣的工作如此專注,以至于深夜將自己扔在床上時,會無比滿足。
慵懶的日子算是沒有了,可生活總體愉快。大家開始在課堂上抓住每一次不太好笑的幽默松弛臉部肌肉,用無傷大雅的玩笑釋放積累的壓抑。每天清晨迎著太陽,總會充滿激情;而每天傍晚對著自習(xí)室的窗子看日落遠山,晚霞將天空涂上薄薄的絳紅或淺紫,更是一件極愜意的事了。缺少樂趣的日子,給了我們創(chuàng)造樂趣的機會。
就這樣一天天走過,沒有想象中的黑暗與疲倦,有的是追夢旅途上的踏實與滿足。
很久很久以后,我想我會記得有一段日子叫明媚的高三,在那時夢想著,奮斗著,成長著。
[點評]此文以平靜似水的語言展現(xiàn)出一段真實而又可感的高三生活。純粹、陽光與希望取代了枯燥、陰霾與壓抑,這是一種心態(tài)上的樂觀平和,是一個思考者的甜蜜奮斗,更是一個追夢者因愛、因夢而幸福的生存姿態(tài)!
(指導(dǎo)老師:畢文驥)
活著
高三(4)班陳琳
不止一次地聽說過這樣的消息,某某學(xué)校發(fā)生了跳樓事件,某某女生因與所謂的男友產(chǎn)生矛盾,選擇了極端,從樓上墜落……珍惜生命,也許是個太古老的話題,可時至今日,我們依然遺憾地發(fā)現(xiàn),還是有正值芳齡的人輕易舍棄含苞待放的生命,還是有受過高水平教育的人把死亡當(dāng)成解脫。除了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我更多的還是痛其不悟。
茫茫人海中,我們的父母相遇并結(jié)合的幾率極低,因此每個生命的降臨,本身就是莫大的驚喜。大千世界中,疾病、饑餓、戰(zhàn)爭、事故無時無刻不威脅著生命的存在。重癥監(jiān)護室中的病人,忍受治療帶來的巨大痛苦,唯一的希望是活著;非洲大陸上的人民,飽受貧窮和饑餓的摧殘,唯一的信念是活著;汶川地震中被壓在瓦礫中的人們,經(jīng)受災(zāi)難的襲擊,唯一的支撐是活著。如果病痛中有希望,饑餓中有信念,廢墟中有支撐;如果水深火熱里的他們?nèi)詫ι鼞延袩o限熱忱和滿腔向往,那么一切健全的我們該怎樣才能對造化的恩賜心安理得?
尼采曾說:“誰不尊重生命,誰就不配擁有生命?!惫耪Z有言:“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我們并非遺世而獨立,我們是他們的孩子,是他們的伴侶,是他們的父母,是他們的朋友。對于那些輕易尋短見的人,我想說有太多人需要你,而你選擇了離開。父母含辛茹苦的養(yǎng)育難道不值得感激?愛人相濡以沫的陪伴難道不值得留戀?孩子天真稚嫩的依賴難道不值得掛念?朋友肝膽相照的扶持難道不值得感懷?僅有一次的生命難道不值得珍惜?你可曾想過,本該承歡膝下的你卻帶給了父母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悲痛?你可曾明白,本該執(zhí)手偕老的你卻帶給了愛人綿綿無絕期的相思?你可曾懂得,本該盡心呵護的你卻帶給了孩子無依無靠的凄涼?你可曾了解,本該風(fēng)雨同舟的你卻帶給了朋友天人永隔的絕望?生命,不僅是一呼一吸的重量,更是愛,是責(zé)任,是對天地的承諾。
我們都是天之驕子,也許步入社會以后,面對挫折會有更多的不適應(yīng)。倘若果真萌生了輕生的念頭,請回頭看看那些殷殷的目光,請仔細欣賞這因你而精彩的世界,請切記沒有什么值得付出生命,請不要狠心舍棄,過早凋零。無論我們以后身在何方,請以樂觀昂揚的心面對每天的朝陽,并告訴自己,我是無與倫比的美麗,我要天下無雙的生命。
[點評]死去有時很容易,活著有時很艱難。你選擇什么?假若你無視造化的恩賜與給予,假若你無視生命的愛與責(zé)任,那么,你就會做出錯誤的選擇。作者以飽蘸情感的筆讓我們珍愛生命,聰明的你,可否給作者一份“活著”的承諾?
(指導(dǎo)老師:張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