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離集香雞的秘方,傳了多少代,已無從考證。到了張艇彩名下,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步步深入 創(chuàng)業(yè)更易成功
17歲那年,張艇彩考上了中專,因為困難,只好棄學。當時剛剛改革開放,因為祖上擅長做雞,他也精通做法,于是從販賣活雞開始入行。
他以1元/斤的價格從村里收雞,以1.5元/斤的價格賣到邯鄲市。后來,他改賣白條雞,因為1元能多賣1元錢。那兩年,光靠賣雞,他就掙了40多萬,賺到了第一桶金。
時間長了,他發(fā)現(xiàn)賣燒雞比賣白條雞更掙錢。成本2.5元/斤的燒雞,能賣到11元/斤。村里人都說父母做的燒雞好吃,他以父母的祖?zhèn)髋浞綖榛A(chǔ),反復研究,做出的燒雞更好吃了,吃時滿口濃香,吃后余香不絕。
追逐財富,滿懷夢想,是成功者的基本素質(zhì),張艇彩也是如此。1990年,他找到南京農(nóng)大食品學的教授,再次改良祖?zhèn)髋浞?。回到邯鄲,他雇傭?個員工,開了間30平方米的門市,前店后廠。因為味道獨特,小店每天能賣70多只,節(jié)假日能賣100多只?!岸F(xiàn)在生意越來越好,不增加人手,根本就忙不過來?!?/p>
兩年后,每個月2萬的“穩(wěn)定”營業(yè)額,讓張艇彩意識到擴張迫在眉睫。他進軍保定,很快站穩(wěn)腳跟,憑借的是他持久完善的經(jīng)營之道。
處處平民化 “符離集”花落異地
品牌平民化。2005年,張艇彩搶注了“符離集”商標。和道口燒雞一樣,符離集燒雞有上千年的歷史,是老百姓創(chuàng)造的地方美食品種。它的原產(chǎn)地在安徽省宿州市的符離鎮(zhèn),過去,雞被煮熟后要抹上一層紅曲,故而叫紅雞。在道口燒雞的基礎(chǔ)上,幾經(jīng)改進提高,逐漸形成了今天的符離集燒雞。與道口燒雞不同的是,符離集主要精于香料。這種燒雞以管、魏、韓三家的制品最為出名,是我國名肴之一。全國各地,很多人會做符離集烤雞。燒雞是平民食品,其中“符離集”又獨具特色,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憑借精準的品牌意識,張艇彩將“符離集”搶入囊中。且不說賣燒雞怎么賺錢,單說這個品牌,其無形資產(chǎn)就是無價的。
平民化的付出。想賺錢,手藝再好,同樣都要付出辛苦。20年前,張艇彩在邯鄲農(nóng)貿(mào)市場的露天小攤上賣燒雞時,每天天不亮就起床,雨天打著傘賣,冬天穿著棉衣還凍得直哆嗦……
促銷平民化。成名之后的“符離集”,沒有脫離一貫的“親民路線”。雖然賺錢不容易,但他始終堅持優(yōu)惠政策——拿出總收入的十分之一回饋消費者。如發(fā)放優(yōu)惠卡:買一只雞,贈送一張小票,攢夠20張小票,能換一只雞;買雞就贈送啤酒、豬蹄、魚等。一只雞賣23元,贈品的成本就兩三塊錢。這種讓利經(jīng)營的結(jié)果是,當別人每個月掙30-60元錢時,張艇彩就能凈賺1萬。20年后的今天,“符離集”依然堅持這種經(jīng)營方式。
宣傳平民化。他堅持在老百姓最愛看的電視臺、報紙上做廣告。廣告語也是老百姓的語言,好聽好記。像“走遍天下百雞嘗,還是符離集香雞香”的廣告語,人盡皆知。
借助平民化線路,“符離集”5年連鎖了300多家。連鎖店多了,張艇彩高度重視質(zhì)量問題。他要求每家店都要嚴把原料關(guān):雞必須用2斤左右的,太大的肉老,而且顧客可能吃不完;太小的怕是病死雞;配料中不準添加任何香精、防腐劑,香味完全是來自于雞肉本身的肉香。
(責編:王靈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