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是一個茶中老饕餮了,飲茶時間有十六七年了。最初以飲鐵觀音茶為主。那時候在工廠里上班,兜里也沒幾個錢,好茶飲不起,就買挑上門的零擔(dān)茶。有一個安溪的小伙子,自己做茶自己售賣,一年來兩三次。來的時候挑著兩只大塑料袋,里頭是墨綠色的茶,小伙子嘴甜,說得天花亂墜的。到辦公室里試泡,結(jié)果一喝,舌頭都麻硬了,那茶水苦且澀。好在便宜得很,一斤才不過30元錢,適合我們工薪族的消費能力。后來又在茶館里品嘗了武夷巖茶和紅茶等新物什,感覺這茶一字,頗為復(fù)雜,滋味萬千。單顏色就有紅(祁門紅、武夷正山小種和寧德坦洋功夫等)、黑(潽耳茶)、綠(綠茶)、黃(鐵觀音)和褐(武夷巖茶,也同屬烏龍茶系列),唯獨白茶一種,是近年才知道的茶種。在省城某茶葉專賣店,我品嘗到了福鼎白毫銀針,也就是福鼎白茶。初見此茶,頗為驚訝:其色之秀,莫可名狀。茶是明前的,全是細(xì)長的嫩芽尖,仿佛織女的梭子般;或者是矛頭狀,不帶旗(邊芽),獨芽帶著銀白色細(xì)毫,并且碩大無比,感覺這茶的確不是尋常所見者。店家泡了一杯,清透玻璃杯里,七成熱的開水里浮沉著這美妙無比的白毫銀針,仿佛眼前白雪翻飛起,又似秋風(fēng)吹蘆花,白茫茫的茶芽被水一泡,就仿佛瞬間活泛了起來。一枚枚精靈似的茶芽在水中起舞。銀白的毫初始還能映著杯外的陽光,燦亮寧靜。那茶水依然是澄清而純凈的,仿佛茶的成份并未被溶解。于是一股清香之氣飄逸于杯里杯外,室內(nèi)頓時洋溢著一種仿佛樹下清風(fēng)的氣息。那是大自然的氣味,是山巖之巔清靈的風(fēng)的味道,是朝露之味,三分淡雅,七分寧靜。觀茶仿佛就具有幾分參禪的味道。這茶還真與禪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佛教里唯一允許教徒們飲用的飲料就是茶,古代有禪茶一味之說:參禪者,內(nèi)心空茫湛寂,一息微茫的思緒仿佛向外飛揚,與自然萬物融為一體。佛教是輕物質(zhì)重精神的,認(rèn)為肉身是臭皮囊,只有精神是不滅永恒的。茶是素凈無為的,茶味不重,多微苦,清涼寧神凈氣解乏,可以洗滌肚腸。唐代本寂禪師就喜歡茶道禪,曹山本寂提倡的是即心是佛,莫向外求。佛在內(nèi)心,只有內(nèi)心里有佛,自然就參透萬物人生,立地成佛了。茶的素凈因此受佛徒們喜歡并倚重。一只紅泥爐子,幾枚炭火,一只陶銚煎水,清風(fēng)明月,松濤竹嘯,幾分寧靜,幾分禪意。水在銚中砰然作響,茶在水里載浮載沉。滋味不必太濃,但恰到好處便可,歡樂不必太極,極則易生悲。適時寧靜的茶道,不正是白茶的滋味么?顏色不必太濃釅俏麗,過則失其真趣味,像紅茶,黑茶或者其它者,茶味太濃,或甜或甘或苦或澀,凡是太過則非禪茶之物。唯有白茶真好。這白毫銀針是白茶中的極品。
于是購得數(shù)兩回家,如獲至寶,輕易不舍得泡飲。家里的茶具似不適合沖飲白茶,或者是紫砂者或者是白瓷蓋杯,皆不得識此茶之真趣味真意境。于是特地買來了玻璃茶壺一只。水只是尋常水,試著泡了一回。家里的環(huán)境不如茶店里講究,拉里拉雜的,獨處一隅,也算是自得其樂吧。茶飲到盡興處,茶葉已然憔悴,不堪入目,但那清靈之氣尚在,唯美的白毫不減三分,只是沒有原先那么燦亮精神了。林語堂曾戲謔道:飲茶如人生。譬如綠茶,明前者,仿佛未經(jīng)世面的處子,淡而羞澀,恰到茶的好處;如鐵觀音者,濃郁熱烈,當(dāng)如少婦,韻味盡呈,;或者如巖茶者,色濃而味烈,如中年婦人,性情盡現(xiàn),敢作敢為。又當(dāng)如潽洱茶者,色盡墨然,并無半分香氣味,又經(jīng)十?dāng)?shù)年時光積染,已經(jīng)是出世老尼般,點點滴滴,皆有般若靜光。林氏道盡了茶的真味,的確如此。那白毫銀針者(白茶),應(yīng)該是極品的麗姝,雖未見世面,但味道如大家閨秀般,非是凡品可比者。但凡人有品味,俗人味濃而不耐久品,雅人味淡而不易品出。茶色淡而清氣足,兼具天地之靈秀者,應(yīng)該有日月之光華,煥然成章,如白毫銀針者。雅人久品方得其滋味,清氣于胸臆,自然非一時能夠品盡的。像書法高手,仿佛有神助般,筆下清秀靈逸,蜿蜒走龍蛇之象。那筆劃不是尋常人能夠臨摹得像的,有七分智者,僅得其形骸,不得其精神。只有天才,才能盡得其精髓。像王羲之的那幅行草名帖,后代臨摹者不知幾何,但得其真味者廖廖。茶中清而秀者當(dāng)為大家閨秀,尋常品種,則是奴婢和做粗活的壯婦人。味雜而下者,則是不堪入口的廢物。做茶人有才高才低之分。做出來的茶,像紅茶、鐵觀音等,已經(jīng)多了幾分人為的因素,不算是真清凈物。唯有綠茶是真清凈物,味兼造化之功,具天地之靈氣,帶四時移易之韻味。唯在冬將盡未盡之時,天地間尚一片蕭瑟蒼茫。而白茶者,已經(jīng)先得陽氣萌動之機杼,受清時之霧露,寒冷之間,已經(jīng)喚醒了。紛紛自茶梢上萌出,清盈明秀,白毫纖具,銀燦燦的一片,仿佛露底之荷葉般。反射的豈止是天光云影?
某一日,約三二茶中饕餮友來共品福鼎白毫銀針(白茶),有的人不適應(yīng)此茶味之淡而雋永,連嘆無味無味。有的則若癡狂無狀,手舞足蹈,連聲好茶好茶。茶過片刻,我問,口中適意否?一個個欣欣然,有味有味,味漸回甘而愈濃矣!一杯茶在座間,窗外天光盡映茶里。白色的毫極盡纖細(xì),無不紛紛擾攘,于一片寧靜之間,一縷清香自無名處生起,幽微而至。
責(zé)任編輯:黃艷秋
題圖攝影:陳興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