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文思
2001年,董雅娟成功培育出中國首例體細胞克隆牛。“牛媽”董雅娟現(xiàn)任青島農(nóng)業(yè)大學教授、山東布萊凱特牧業(yè)有限公司董事長,她創(chuàng)業(yè)的初衷就是想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chǎn)力,讓老百姓見到效益·人活著就是活精神。
董雅娟是個能吃苦的人。能吃苦的人往往性格倔犟,認準的事就要一做到底,這正應驗在她身上。在日本留學時,她每天清理牛圈,用鏟子鏟牛糞,并以此為傲;搞科研時,她歷經(jīng)上千次失敗,從“量變”轉“質變”,搞出好幾個世界第一。創(chuàng)業(yè)時,她放下教授的架子,從風景如畫的日本來到淄博郊外的小鄉(xiāng)村,頂著寒風向村民推薦她的克隆牛。創(chuàng)業(yè)初具規(guī)模后,她又開始琢磨怎么讓企業(yè)上市。
她又是個閑不住的人,對物質生活要求很低,對學業(yè)和事業(yè)卻要求頗高。她常說,人活著就是活“精神”。她與牛相伴,研究牛,開發(fā)牛,推廣牛,自己也因此越來越“牛”。難怪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時立軍評價說:“她是一個奇女子!”
其實,“牛人”董雅娟并不“牛氣”,相反,她雙目有神、健談愛笑,像個沒長大的孩子。初次見面,誰也不會把她和“科學家”這個詞聯(lián)系起來,但是,她確實是個科學家,并且是克隆技術領域的佼佼者。2001年,她成功培育出中國首例體細胞克隆牛。2006年,她研究培育出世界首例抗瘋牛病轉基因克隆牛。她發(fā)明的“點擊去核法”突破了克隆牛培育過程中的關鍵障礙,她創(chuàng)造的“玻璃化冷凍體細胞克隆牛胚胎移植犢?!奔夹g,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克隆牛生產(chǎn)技術。
“夫妻一起公費留學,這是史無前例的”
1964年,董雅娟出生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父親是黑龍江畜牧研究所技術工人。家屬大院里的耳濡目染,使她自幼便與牛結下不解之緣。19歲時,她考入黑龍江畜牧獸醫(yī)學校,從此踏上科研之路。在學校里,她結識了日后的丈夫和事業(yè)伴侶柏學進,兩人_起研究牛,一個主攻室內,一個主攻室外,相親相愛,相幫相扶,在鄰里間傳為美談。
畢業(yè)后,董雅娟夫婦被分到黑龍江畜牧研究所工作。受自己倔犟性格的驅使,青春年少的董雅娟終日與牛為伴,頻頻向一個個科研難題發(fā)起沖擊。她埋頭實驗室,重復繁瑣而枯燥的操作,研究牛類胚胎移植。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年后,捷報紛至沓來。1994年,她作為項目主要負責人,參加完成黑龍江省科委“八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獲得黑龍江省畜牧業(yè)科技進步一等獎。1997年,她參加完成黑龍江省“九五”重點攻關項目,獲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0年,參加完成國家科委“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獲得我國首例玻璃化冷凍保存一步法移植犢牛,填補了該研究領域的國內空白。
1996年,國家選送優(yōu)秀的畜牧業(yè)領域科研專家去日本做高級訪問學者,憑借在該領域取得的優(yōu)異成績,時年32歲的董雅娟和丈夫一并人選。臨行前,省領導特意囑咐他們:“可千萬不能說是夫妻,夫妻一起公費留學,這是史無前例的。”
他們跟從世界著名的畜牧學教授、有日本畜牧學界“四大金剛”之一稱號的鈴木達行先生從事研究工作?!扳從鞠壬x中我們,主要是看我做實驗的功底比較硬,另外,我和丈夫的搭檔關系,讓鈴木先生很感興趣,覺得更容易出成果?!卑肽甑呐嘤栔螅從鞠壬軡M意,并挽留他們在日本長期做研究。因與黑龍江省有約在先,學成一定要回去,所以他們謝絕挽留,如期回國。但是,學習日本先進的胚胎細胞核移植技術,是董雅娟不曾放棄的渴望。不久后,她再赴日本,成為鈴木達行的研究生和“關門弟子”,并于一年后考取博士。
“不實踐,你學這個有什么意義?”
在日本的留學經(jīng)歷成為董雅娟一生的轉折點。日本的教育理念和處事方式給了董雅娟很大觸動,直接影響了她對學術的認識和日后創(chuàng)業(yè)道路的選擇。
日本人重實踐,倡力行。這正符合董雅娟能吃苦、愛拼搏的性格?!白x博士,我干過啥?我喂牛、清牛圈、清牛糞,實驗室所有動物我都喂過,每個博士必須得喂,你得實踐,得了解它的性格才能研究它。人家也有工人,但是你必須親自做,這是我導師培養(yǎng)學生的特點?!钡铋_始,作為鈴木達行研究室創(chuàng)立以來唯一的女博士,做這種活讓董雅娟確實有點難以接受。
“第一次掏牛糞的時候,我可委屈了。我就想,我到這兒千啥來了,我來給你掏牛糞來了嗎?”但是,董雅娟逐漸意識到,這是導師在有意培養(yǎng)他們的實踐精神,培養(yǎng)他們與動物的感情,“有感情你才能更好地研究它,不實踐,你學這個有什么意義?”領會了導師的良苦用心,能吃苦的董雅娟欣然接受了這個活計,和同學一起清理農(nóng)場。農(nóng)場很大,鐵鏟也很沉,她一個弱女子有點吃不消,師兄們看見,常常過來幫她?!翱傋屓藥鸵膊皇莻€辦法”,董雅娟憑借一股倔勁,每天多干—點,漸漸的,“力氣大了,就能自己干了”。
后來,她回國后自己帶研究生,傳承了導師的教育精髓,特別強調學生的實踐,不主張他們一味“邀游書?!?。她上課時不照本宣科,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介紹國內外最新科研成果上,并以此為指導,點撥學生做科研,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搞學問,就是—步之遙”
“研究之前無法準確預知結果,否則便不會去做這項研究?!倍啪暾f。相比“研究”,董雅娟更喜歡說“琢磨”?!白聊ァ毙枰獣r間,枯燥無味,往往面臨的是失敗,數(shù)以千計的失敗。但是,正是這些“量”上的積累,成就了董雅娟“質”上的飛躍。
“顯微操作,去核是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如果細胞核去除不干凈,會出現(xiàn)多倍體,那這個實驗肯定是不成功的。在去核上我花了大功夫去研究,在拉針、拉管上我都有改進。這對我發(fā)明‘點擊去核法有很大幫助。這是在成千次實驗中總結出來的。”回憶起發(fā)明“點擊去核法”的經(jīng)過,董雅娟仍然記憶猶新。
“當時我們學校組織留學生做一次‘見學,用中國話講就是見習,就是到日本的大企業(yè)去實習。我非常想?yún)⒓踊顒樱翘煳仪『糜袑嶒?。”?jīng)過一番權衡,董雅娟選擇了做實驗。“其實那天我去了,衣服啥的都帶好了,看別人都上車了,我圍著車轉了兩圈,就做思想斗爭。畢竟,實驗是個連續(xù)的過程,一旦開始,如果不做,這一周就白費了,卵巢是從北九州取的,一次實驗的代價很大。”但是,“見學”的機會雖多,去著名大企業(yè)的機會卻不多,實驗一般都是失敗,取得突破是很偶然的事。是去“見學”,還是去做實驗呢?董雅娟衡量再三,最后—狠心,還是做實驗吧!看著大家歡快地遠去,董雅娟走在回去的路上,心里特別難受。
“了解了那家企業(yè),又能怎么樣?如果這個實驗做成功了,我就是中國第一個。我就是要做克隆牛,就是要做第一個!”董雅娟這樣安慰自己?;氐窖芯克?,她發(fā)現(xiàn)師兄弟們都去了空蕩蕩的實驗室只剩下她一個人。她無奈地洗手、消毒、換上實驗服,坐到顯微鏡前,撥弄起一個個細胞。也許是上天給她的補償,突然,一個無意的操作給了她巨大啟發(fā)。
“一般來講,切完細胞后,都要換一
個管,這回心里鬧不騰的,切完拉倒,不換了,我就用這個針來回整。突然,無意中的一點,一個細胞核自己跳了出來?!薄鞍?,很好!”董雅娟敏銳地捕捉到這個細節(jié),“如果這樣(操作),就可以避免很多問題,因為抽吸肯定會流到外邊一塊,而這個是純自然的方法?!倍啪暧钟闷渌毎貜瓦@項操作,每次都能順利完成,“完了一檢測,效果很好,細胞核去得很干凈?!币粋€困擾學術界多年的問題竟然這樣解決了!
“點擊去核法”就此誕生。“什么叫發(fā)明,都是無意的;當然,也是一個沉淀的過程,不熟練不可能做到。但是,到了一定程度,一個動作就能改變一個實驗的效果。這種方法非常簡單,我一說所有同行都會知道,但是想到這個的,很少,搞學問,就是一步之遙?!焙髞?,董雅娟應用此法做了大量實驗,并最終培養(yǎng)出中國首例體細胞克隆牛,震動世界。
“你看,農(nóng)村現(xiàn)在是這副景象了!”
“作為科學家,你的科研成果放在實驗室,(即便)得了一等獎,有什么意義?我現(xiàn)在做產(chǎn)學研,承擔‘863項目,就是要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chǎn)力,帶動農(nóng)民致富。這更有挑戰(zhàn)性,可以說遠遠超越了實驗室那種單純、枯燥的勞動?!边@就是董雅娟正在做的事。
2003年,董雅娟參加“百名博士淄博行”活動,為自己的--科研成果落地聯(lián)系洽談。但是,當時的農(nóng)村對于科研成果了解極少,認可度也比較低。董雅娟先后走訪了3個村子,或者~來就吃了閉門羹,或者在敲定最后細節(jié)時被迫擱淺。身為大學教授的她,連連碰壁,使她真切感受到了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巨大落差。
淄博高青縣仁里村是董雅娟考察的第四個村子。與以往不同的是,她到那里前,受到了高青農(nóng)委主任張吉河的熱情邀請,并在過程中給予了她大力支持。
“那時是在一個學校,風特別大,我們就坐在磚頭上,拿著我們學校報道我的東西給大家看。我和我們創(chuàng)業(yè)團隊的人坐一排,召集來的老黨員、老革命坐一圈,高青縣農(nóng)委主任張吉河講好處,我就講科技轉化為生產(chǎn)力的重要性。講到最后,我說,我在學校是教授,我不是來騙你們的錢的,我只是想把我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chǎn)力,讓你們見到效益,讓你們知道高科技的魅力?!边B連受挫的董雅娟越講越動情,最后竟哭了起來。見此情景,坐在下面的一個老太太走過來,拉住董雅娟的手說:“姑娘你真不容易,我們一定得支持你。”
董雅娟的項目終于在淄博高青落地。仁里村是個小鄉(xiāng)村,基礎設施很差。肉牛新種質產(chǎn)業(yè)化開發(fā)基地剛建起來的時候,上廁所沒地方,他們就現(xiàn)挖個坑,把周圍一圍,當做廁所。辦公室的墻沒抹灰,冬天透風,上來的菜不及時吃,呼呼的就凍成冰碴兒了。但董雅娟不在乎這些,她覺得這樣的生活比住在學校獎勵給她的三層別墅里有意義。她說:“人啊,高高在上的沒意思,你會很乏味的,但是你一旦有了自己的事業(yè),你就不知道累不知道啥,不吃飯都不餓,人活著就是活精神,這個太重要了?!?/p>
現(xiàn)在,董雅娟的基地已發(fā)展到核心群繁育優(yōu)質高檔肉牛4000多頭、育肥出欄1萬頭的規(guī)模,直接帶動3萬農(nóng)戶,輻射帶動農(nóng)戶10萬戶進行高檔肉牛養(yǎng)殖。她的公司免費對養(yǎng)殖戶的黃牛進行高檔肉牛胚胎移植,小牛出生后1個月,按每頭2000元的價格回收,養(yǎng)殖戶可獲得純收入1000元。委托育肥高檔肉牛24個月,每頭??色@得收入6000元,純收入3000到5000元。
“黑?;蒉r(nóng),科技當先”,這是曾給予她大力支持的淄博外國專家局副局長王宏偉送給她的一幅字,董雅娟掛在自己的辦公室里。董雅娟帶來的高科技深刻改變千里這個小村莊。路修上了路燈裝上了,全村都用上了沼氣。采訪中,一排兒童踩著滑板車在村前的柏油路上魚貫而過,董雅娟指著他們驕傲地說:“你看,農(nóng)村現(xiàn)在都是這副景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