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欣,邢利和,張麗麗,陶其強,劉 影,郭立杰,董燕慧
腦性癱瘓是指從出生前至出生后腦發(fā)育早期各種原因所致的以腦的非進行性病變?yōu)榛A,形成永久的但可以變化的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綜合征,可伴有智力低下、驚厥、行為異常、感知覺障礙及其他異常。腦癱的發(fā)病率較高,國內(nèi)外的統(tǒng)計為 2‰~5‰[1]。其早期診治不僅是醫(yī)學問題,也是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傳統(tǒng)康復治療腦癱難度大、見效慢、時間長。目前臍血干細胞治療小兒腦癱成為研究熱點,并取得了一定療效,但其安全性報道較少。我院采用臍血干細胞治療小兒腦癱,療效滿意,未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本研究比較治療前后腦癱患兒的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電解質(zhì)、出凝血等指標,探討臨床應用臍血干細胞治療小兒腦癱的安全性。
1.1 一般資料 我院 2009年 3月—2010年 3月共治療腦癱患兒 28例,選擇其中資料完整的 20例患兒為研究對象,體質(zhì)量8.5 ~32.4 kg,平均 20.6 kg;孕齡 30~42周,平均 35.9周 ;年齡20個月 ~12歲。
1.2 臍血干細胞來源 臍血干細胞來自本院健康分娩孕婦的臍帶血〔檢測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梅毒螺旋體抗體、丙型肝炎病毒 IgM抗體及 HBV標志物(HBsAg、HBeAg、抗 -HBe及抗-HBc)均陰性〕,經(jīng)分離、提取后,每份干細胞數(shù)量為(1~3)×108個。
1.3 臍血干細胞治療及途徑 該治療項目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兒監(jiān)護人對治療方案均知情同意。治療途徑均分別經(jīng)靜脈注射(100 ml)和蛛網(wǎng)膜下腔注射(10m l),靜脈注射與蛛網(wǎng)膜下腔注射間隔 10 d,2次為一療程,患兒治療 1~3個療程,兩療程之間間隔 3個月。
1.4 安全性評價 干細胞治療前后測定患者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電解質(zhì)、出凝血時間(方法均按試劑盒說明操作:血常規(guī)檢測采用深圳邁瑞 BC-5500全自動細胞分析儀及配套試劑;肝腎功能檢測采用日本 Olympus AU-64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配套試劑;電解質(zhì)檢測采用美國強生公司 Vitros 250全自動化學分析儀;出凝血檢測采用日本 Sysmex CA-1500血凝分析儀及配套試劑)。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 SPSS 1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治療前后各指標的比較采用配對 t檢驗。治療前后指標的異常率比較,采用配對計數(shù)資料的 χ2檢驗,以 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腦癱患兒治療前后血常規(guī)指標比較 患兒治療前后紅細胞總數(shù)、血紅蛋白、血小板水平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白細胞計數(shù)、中性粒細胞分數(shù)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2.2 臍血干細胞治療前后白細胞計數(shù)及分類的異常率比較患兒治療前后白細胞計數(shù)及中性粒細胞分數(shù)的異常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2.3 治療前后肝功能、腎功能指標比較 患兒治療前后總蛋白、尿素氮、肌酐水平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純褐委熐昂罂偰懠t素、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水平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3、4)。
2.4 臍血干細胞治療前后總膽紅素、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的異常率比較 患兒治療前后總膽紅素、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的異常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5)。
表 1 20例腦癱患兒臍血干細胞治療前后血常規(guī)指標比較(x ±s)Tab 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tests before and after 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s treatment in 20 cases with cerebral palsy
表 2 20例腦癱患兒臍血干細胞治療前后白細胞計數(shù)及分類異常率比較Tab le 2 Comparison of leukocytes,neutrophil before and after 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s treatment in 20 cases with cerebral palsy
表 3 20例腦癱患兒臍血干細胞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 (x ±s)Tab le 3 Comparison of liver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s treatment in 20 cases with cerebral palsy
表 4 20例腦癱患兒臍血干細胞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 (x±s)Tab le 4 Comparison of kidney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s treatment in 20 cases with cerebral palsy
2.5 治療前后電解質(zhì)比較 患兒治療前后血清 K+、血清Na+、血清 Cl-水平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6)。
2.6 治療前后出凝血時間比較 患兒治療前后凝血酶原時間、部分活化凝血酶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 7)。
2.7 不良反應 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腰椎穿刺后 1~3 d,患兒出現(xiàn)啼哭,穿刺部位疼痛;2例患兒出現(xiàn)發(fā)熱、寒戰(zhàn)、嘔吐,經(jīng)對癥處理均可緩解。無其他嚴重不良反應及排異反應。
表 5 20例腦癱患兒臍血干細胞治療前后肝功能異常率比較Tab le 5 Comparison of rate of liver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s treatment in 20 caseswith cerebralpalsy
表 6 20例腦癱患兒臍血干細胞治療前后電解質(zhì)水平比較 ( ±s,mmol/L)Tab le 6 Comparison of electrolytes before and after 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s treatment in 20 cases with cerebral palsy
表 6 20例腦癱患兒臍血干細胞治療前后電解質(zhì)水平比較 ( ±s,mmol/L)Tab le 6 Comparison of electrolytes before and after 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s treatment in 20 cases with cerebral palsy
K+ Na+ Cl-治療前 4.23±0.29 140.99±1.39 102.42±1.98治療后 4.18±0.26 141.12±1.23 102.46±1.93 t值.34 P值 0.16 0.23 0.74 1.46 1.24 0
表 7 20例腦癱患兒臍血干細胞治療前后出凝血指標比較 (x±s)Tab le 7 Comparison of coagulation before and after 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s treatment in 20 cases with cerebral palsy
我國的小兒腦性癱瘓定義為:從妊娠到新生兒各種原因所致的非進行性病變?yōu)榛A形成永存的但可以變化的運動和姿勢異常,其癥狀在 2歲之前出現(xiàn)[2]。小兒腦癱包括出生后缺氧性腦癱、產(chǎn)傷造成的腦癱、創(chuàng)傷性腦癱、醫(yī)源性腦癱以及一些不明原因的腦癱,腦性癱瘓是小兒時期最主要的運動功能傷殘疾病,而多數(shù)伴發(fā)智力低下及語言功能障礙[3-4],其致殘率高,目前無特效治療方法。神經(jīng)干細胞 (neural stem cell,NSC)移植是目前治療小兒腦癱研究的熱點[5-6],但神經(jīng)干細胞取材困難,特別是胎腦的來源有限,還有倫理和法律上的束縛,限制了其臨床應用。研究表明,骨髓來源的干細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潛能,不僅可以分化為本胚層來源的組織細胞,還可以跨胚層分化為其他胚層來源的組織細胞。臍血干細胞比骨髓來源的干細胞具有更強的增殖和分化能力[7]。且在特定條件下能分化為神經(jīng)元樣細胞[8]。因此目前臨床應用比較廣泛。但臍血干細胞臨床應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依然是研究者關注和爭論的焦點,其治療前后全面的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電解質(zhì)、出凝血的安全性評價報道較少,本研究采用了多個指標進行臨床安全性觀察。
本研究表明,腦癱患兒治療前后紅細胞總數(shù)、血紅蛋白、血小板、總蛋白、腎功能、電解質(zhì)、凝血時間均無差異。治療前后白細胞計數(shù)、中性粒細胞分數(shù)、總膽紅素、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水平均有差異。但患兒的白細胞計數(shù)、中性粒細胞分數(shù)、總膽紅素、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及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的水平不論是治療前,還是治療后均在各指標的參考值范圍內(nèi)。且患兒治療前后上述各指標的異常率均無差異,提示上述指標的統(tǒng)計學差異在臨床上無意義。說明無論靜脈輸注臍血干細胞還是腰椎穿刺蛛網(wǎng)膜下腔臍血干細胞移植,對人體各項重要指標不產(chǎn)生重大影響。但是在臨床觀察時仍發(fā)現(xiàn)個別體質(zhì)較虛弱的腦癱患兒接受臍血干細胞治療后出現(xiàn)發(fā)熱。所以對于體質(zhì)虛弱的患兒,實施干細胞移植時要慎重。
從上述各項臨床常規(guī)安全性指標來看,可認為臍血干細胞的臨床應用是安全可行的,但仍應密切關注產(chǎn)生差異的各項指標以及其他指標,需進行長期跟蹤隨訪,進一步對其安全性進行全面完整的評估。
1 李樹春 .小兒腦性癱瘓 [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2-4.
2 李德炎.小兒腦性癱瘓治療與康復工程 [M].北京:中國醫(yī)學科技出版社,2003:4-5.
3 洪世欣,李松,王太梅,等.小兒腦性癱瘓伴發(fā)病的臨床流行病學分析 [J].中華小兒雜志,2003,41(6):469.
4 Kragelon-Mamml,Hagberg G,Meisner C,et al.Billateral spactie cerebralpalsu a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southwest germany and western sweden[J].Clinical Patterns and Disabilities Dev Med Child Newrol,1993,35:1037-1047.
5 金慧玉,黃葉莉,陳燕,等.人神經(jīng)干細胞移植治療小兒腦性癱瘓手術前后的護理 [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3):239-241.
6 張敏,楊萬章,吳芳,等.神經(jīng)生長因子配合臍血源神經(jīng)干細胞移植對腦癱患兒運動功能的影響 [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23):5596.
7 Hao QL,Shah AJ,Thiemann FT.A functional comparison ofcells in cord blood and bonemarrow[J].Blood,1995,86:3745-3753.
8 袁源,楊樹源,韓忠朝,等.人臍帶間充質(zhì)干細胞體外擴增和向神經(jīng)元樣細胞定向誘導分化的研究 [J].中華神經(jīng)醫(yī)學雜志,2006,5(3):23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