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品味語言之美,是學習語文的一項基本技能,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最好方法。多角度品味語言之美:第一步,要選好目標,也就是選取課文中你認為最精彩、最值得“咂摸”的部分;第二步,要選準角度,比如可以從遣詞、修辭方法、句式、寫法、結構、寫作順序、表達效果等角度人手;第三步,要反復品讀,即圍繞自己選取的角度反復地讀、推敲。第四步,要做好總結。即把自己賞析品味的結果書面總結出來。如果同學們能夠扎扎實實地走好這“四步”,長久地堅持下來,那么大家駕馭語言、鑒賞語言的能力一定會有較大程度的提高!下面我們以魯迅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例,具體說明一下!
首先我們選取課文中語言凝練形象、生動傳神的部分,比如課文第二自然段: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啪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繞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墻,卻從來沒有見過有—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剌,還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
然后我們從遣詞、修辭、句式和寫作順序、觀察角度、寫作方法等角度進行賞析品味,通過反復地品讀賞析;最后,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
遣詞角度:描寫黃蜂用“肥胖”“伏”,形容叫天子用“輕捷”“直竄”,描寫石井欄用“光滑”,這些形容詞、動詞既準確生動,又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
修辭角度: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有擬人,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這些生動的比喻寫出了兒童奇妙的想象。
句式角度:使用了兩個“不必說”宕開一筆,突出下面“單是”的內(nèi)容。
觀察角度:“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這是從視覺角度寫的;“鳴蟬在樹葉里長吟、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在這里彈琴”這是從聽覺角度寫的;“(覆盆子)又酸又甜”這是從味覺角度寫的。
寫作順序:先用兩句“不必說—_”寫百草園整體,再寫局部“泥墻根—帶”。這是從整體到局部的邏輯順序。第—個“不必說一”由低到高寫靜物,第二個“不必說”由高到低寫動物,這是一種有序的空間順序。
桑葚、菜花是春末的、鳴蟬是盛夏的、蟋蟀到秋天才叫;這是按照春夏秋季節(jié)變換的時間順序來寫的。
寫作方法:使用聯(lián)想方法,由何首烏根聯(lián)想到成仙。
當我們多角度來品味這段話時,我們眼前浮現(xiàn)的不僅是百草園多姿多彩的優(yōu)美景色,更是幼年魯迅天真爛漫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