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學實踐活動從本質上說,是教師和學生以課堂為主渠道的交往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在特定教育環(huán)境中的自主探究活動,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統(tǒng)一活動。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主體。學習是學生個體有意義的探究行為,學習不再是外在于學生的活動。課堂教學應強調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要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高效益的課堂就是要激發(fā)學生更多有效的思維活動,讓學生能夠愉快享受酣暢淋漓的思維快感。而事實上我們老師上完課或坐在一起經常會討論,現(xiàn)在的課真難上,學生好難教,課堂上也沒有多少學生自覺回答問題,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昏昏欲睡,沒有一點活力,怎樣才能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回答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一線教師。
一、通過問卷、座談等不同形式分析。了解影響學生課堂回答問題積極性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學生方面
(1)對問題答案的正確性沒有把握,愛面子,怕回答錯了被老師批評、其余學生嘲笑,沒有自信,心理緊張。
(2)認為自己知道就行,站起來回答怕別的同學說逞能、愛出風頭,別的同學會投來異樣的眼光。
(3)自主學習能力差沒有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在學習上都很被動。
(4)性格內向、膽小,不敢在課堂上回答問題,老師又不經常讓他們回答問題,時間久了就完全失去了積極性。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
(5)班里整體的學習氛圍沉悶、不活躍,提問時課堂氣氛緊張,難以集中精力思考問題。
(6)瑚有積彀主動思考、回答問題的習慣。
(7)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沒有思路,不知如何回答。 (8)學生有一種普遍的從眾心理:別人不回答,自己也不回答,況且成績好的同學都不回答,哪能輪到我。
(9)同學們觀察老師對回答問題同學的態(tài)度從而考慮是否回答問題。
(10)對課堂所學內容不感興趣,不能集中精力聽課,對所提的問題沒有積極去思考所以就不知如何回答。
(11)老師提的問題太難,不會;或者問題太簡單,不屑回答;或者模糊不明確,不知如何回答。
(12)老師總是喜歡讓好生回答問題。有一種“反正輪不到我”的心理,久而久之就挫傷其他同學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13)自己回不回答問題無所謂,反正會有別的同學回答,別人回答自己聽也是一樣,誰回答都無所謂。
(14)經常舉手沒有被喊起來回答問題。時間長了也就不舉手了,或者老師是按一定的順序讓學生回答問題,其他同學有了見解也無法起來回答。
2.老師方面
(1)老師的表情太嚴肅,動不動就發(fā)脾氣,說話的語氣給學生一種害怕的感覺,學生怎么敢回答問題。
(2)老師沒有親和力,與學生之間產生距離,不能和學生互動。
(3)老師講課枯燥乏味,沒有風格,不能吸引學生,學生對所講內容沒有興趣。
(4)老師對待回答錯誤的學生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其他同學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老師的鼓勵和支持是學生回答問題的最大動力。
(5)老師對學生的要求有時過于苛刻。答案也要追求完美,必須和標準答案一樣從而導致學生害怕回答問題的心理。
(6)老師提出問題后不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7)學生對該科老師的喜愛程度。
綜合分析影響學生回答問題積極性的主要因素有:①心理安全。②學生注意力集中程度。③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④問題難度。⑤思考時間。⑥教師提問語言。⑦教師的態(tài)度。⑧課堂氣氛等8個主要因素。
二、根據以上的調查及其分析。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希望我們教師要注意以下幾條
1.學生的學習需要一個寬松、自由、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
當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思考不會遭到批評、訓斥、非議時,他才會勇于表達;當學生的思考得到及時而充分的肯定時,他才會進一步地積極思考,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去創(chuàng)造。
2.教師要時刻把微笑掛在臉上
用鼓勵、寬容、仁愛的目光注視著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學習處于弱勢的孩子,他們會從老師的眼光中得到寬慰,得到力量,他們的潛能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3.教師的提問應該是激發(fā)學生喚起學生自覺的學習
提問能引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在師生互動中生成的,教師處理學生回答的技巧直接影響著學生提問的數(shù)量和質量。
4.課堂教學師生之間要進行平等的對話和互動
學生喜歡一個老師,就喜歡這位老師所教的課,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形成“無拘無束”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高昂學習情緒,挖掘學生創(chuàng)造潛能的直接因素,它能在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我們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自由、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師生、生生之間進行有效互動,老師上課的語言應給學生以最輕的壓力和最大的動力,教師的所提的問題要具體明確,給學生留有更多思維活動的空間,更多的探究發(fā)現(xiàn),交流合作的機會,對學生的回答要客觀的評價,這樣老師的以問引問才能有效進行,學生思考、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才能顯著提高,這樣還需要再問學生學得怎樣,課堂效果如何嗎?